第13章 讀書的目的
書名: 讓唐朝再次偉大作者名: 繞船明月本章字數: 2187字更新時間: 2025-08-08 10:45:02
杜牧只當是自己的同窗好友認識或從衣著上看出了面前的李湛非富即貴,他有心結交故而謙遜放低姿態。
尤其是當杜牧注意到李湛的陪侍,女扮男裝的郭采薇時,心中更加確信,對方的身份不簡單。
此時長安的達官顯貴們雖然能物色到不少美貌女子做侍妾,但眼前如此國色天香的女子絕不是普通貴族能覬覦的。
此人,會是誰呢?
杜牧的目光在李湛身上瘋狂打量,試圖看穿對方的身份。
見令狐绹遲遲未介紹自己,李湛知道對方陷入為難之中,遂舉起酒杯自我介紹道:“李某素來仰慕三位的才學,尤其是杜郎剛剛在樓下即興所賦的詩,更是讓某艷羨杜郎的才華。今日幸得令狐介紹,與二位相識,實乃李某之幸。”
“不瞞三位,平日里某也時常吟詩作賦,但才學實在疏淺,今日遇見你們可要好好討教一番了。”
說罷,李湛故作自嘲般朗聲大笑。
之所以會這么說,全是因為他找不到好的話題切入點,希望能從學術上引起柳璟和杜牧的興趣,一步步循循善誘二人,確定他們對帝王的忠誠度。
抱負理想就不用試探了,畢竟歷史已經給出了答案。
李湛相信杜牧對挽救大唐和天下社稷的信念與決心,故而主要揣度的目標是柳璟。
說到吟詩作賦,杜牧來了興趣,匆忙問道:“李郎可有詩作?”
李湛手中把玩著精致酒杯,聞言臉上浮現一抹神秘的笑容。
唐以后涌現出不少大詩人,隨便抄就是了。
在腦海中仔細想了想,忽然開口問道:“杜郎可曾去過金陵?”
“沒有,某打算明年省試完去蜀中一游。至于金陵,有機會終會去看一看這大好河山。”
“那好,諸位且聽好了。此詩是某夜游金陵時,有感而發。”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令狐绹與柳璟聽罷,身子微微一震,臉上表情忽顯驚愕。
二人實在不敢相信,此詩會是眼前李湛所作,甚至心里隱隱猜測是某位才子獻給他的,被他拿來吟唱了。
此詩他們聽都未聽過,一時間疑慮重重。
杜牧則是滿臉說不上來的古怪神色。
“此詩表面述景,實則隱喻天下興衰之中的眾生相,行詩流暢,膾炙人口。”杜牧口中稱贊,可臉上古怪神色一分未減。
“這首詩杜某也是第一次聽聞,可總有一絲莫名的熟悉感。”
“奇怪,當真奇怪!”
李湛努力憋著,試圖不讓自己笑出聲來。
身旁的郭采薇亦是驚詫不已,美眸流轉,光彩四射。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連斟酒的動作都停頓住了。
“李郎所賦,真乃傳世之作!”
“不知郎君可還有其它詩歌否?讓我等瞻仰一二。”柳璟適時送上一個馬屁。
“有的,包有的。”李湛心里得意一笑,心道怪不得穿越者們都喜歡回到過去當文抄公,被史上那些大才子詩人羨慕與夸贊的感覺是當真不錯。
獲得了極大的情緒價值。
比給那些開著美顏的假美女刷禮物爽多了。
略微一思索,李湛故作為難地開口說道:“那便吟這首某近日所作的詩吧。”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
日月星辰皆斗轉,千秋萬代頌龍章。”
“這...這...”年紀稍大一些的柳璟大為震撼,初聽此詩便陷入不可自拔的陶醉狀態中。
前兩句所蘊含的‘凌云壯志’正是他這個年紀漸漸缺失的東西,人生過了大半輩子,早已經失去了少年時所立下的信念。
如今這首詩猶如晴空霹靂一般,將他驚醒。
那掩藏,早已丟失的信念正在如潮水般重新席卷自己。
而后兩句,令他更是渾身一顫。
頌龍章......
看來自己所猜想的沒錯,面前這位李郎君當真是傳說中那位喜獵的夜狐皇帝!
從一開始進屋,自己就看出了那兩人身為宦官,盤坐榻上的少年又隱含一絲上位者的威壓。舉手投足間,帶有從容與自信。
起初尚有一絲懷疑,現在可以十分確定了!
令狐绹與杜牧二人也是睜大了雙眼,啞口無言,處在震驚之中。
反倒是郭采薇,悄悄拉了一下李湛的衣袖,紅著臉呼吸急促地夸獎道:“郎君好文采。”
李湛驀然一笑,決定趁熱打鐵,又吟道: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又一首詩吟罷,三人已經陷入沉默之中,雙目圓睜。
在李湛看來,杜牧三人腦海中此刻應該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
不是,哥們......
杜牧喜好詩歌,對此深有研究,明白詩歌不過是借景喻意的載體罷了。
恍惚間,他代入了李湛創作詩歌時的場景。
從秦淮兩岸的醉生夢死,到君王睥睨天下,發自內心的使命與宿命感。
再到對改革,挽救天下社稷的擔憂與豪情壯志。
三首詩,恰恰表明了眼前這位少年的畢生信念。
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于既倒!
“好詩!”杜牧似是呆滯,雙目無神,喃喃自語。
令狐绹與柳璟的模樣也好不到哪里去,心中更多的是震驚。
二人心中皆是一個想法:眼前這位少年天子,平日里的貪玩一定是偽裝出來的!
不然無法解釋一個不學無術、成天玩耍的人,是如何寫出這般雄心壯志的詩詞來的,這不符合常理!
總不能說是天賦吧?
李湛見自己博學多才的人設已經立了個差不多,決定給三人再上上強度,一舉拿下。
有時候借詩歌隱喻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比直白的話語更加打動人心。
只見他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長哈出一口濁氣,臉色一凝,鄭重問道:“我且問三位,人生在世,考取功名為了什么?”
“過一把官癮?”
“還是史書留名?”
一個個問題如同銳利尖芒般不停地刺痛著杜牧等人的心,灼熱、難以名狀。
是啊,讀書為了什么?
功名社稷?
祠堂留名?
囁嚅半天,三人無一人說出來,好似在此刻說一句‘為了天下蒼生’會讓自己變得虛偽很多。
李湛見效果達到,也不藏私,直接拋出橫渠四句。
這是他早已經設計預想到的,此時沒有比這四句話效果更好、更直接、更深入人心了。
“諸位且聽好了。”
“讀書,只有一個目的。”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
李湛沉默片刻,嘶啞著沉重開口。
“為萬世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