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里的太監來的快,去的也快。
宣讀完圣旨之后,便一刻也沒做停留,就此揚長而去,而且孫府老忠仆上前偷塞給的利是,居然都沒要,完全都一副公事公辦模樣。
這姿態,著實是給孫府內眾人不小心里重壓。
實在是,宮里來的旨意,簡直太‘貼心’,太會為帝師老大人著想。
孫承宗不由仰天長嘆,好想找個空曠之地,放聲狂吼幾嗓子。
他是怎么也沒想到,前一刻,幾個東林中堅還極力要讓他稱病不起,以此為由,表露無法履行赴陜之責。
誰曾想,宮里查缺補漏的旨意,居然緊跟著就進了孫府。
至于小皇帝的旨意,重點表達了兩個意思。
第一,陜省事態十萬火急,務必三日之內啟程赴任。
但是皇帝憂心帝師老大人上了年紀,所以特意給安排了兩名太醫跟團,并且皇帝還又貼心非常,給送來了好些珍貴補品、藥材。
那百年份的老山參,一家伙就送來五盒。
其他的滋身補體,養神之物,同樣是樣樣都有。
小皇帝這是,生怕他真病倒,著急忙活的追上門來堵嘴來了。
第二,便是孫承宗腦子里才只冒出個念頭,根本還沒來得及和那幾個東林中堅密議。
他本是想著,稱病不起不可取,但以赴陜關鍵吏員人手不足為由,盡量多拖延些時日,怎么著也要拖延到小皇帝將袁崇煥召至京城,親眼看到袁崇煥得了督師薊遼大權。
他欲以此為交換條件,和小皇帝交易赴陜之責。
兩邊的謀劃,怎么著總也得落實到位一邊對吧!
怎曾想,小皇帝旨意里表達的第二條,居然特許了他一道,直接在京,公開招賢攬才的特權。
并且,這招賢攬才的人選范圍,直接就劃定在了京師內的全體東林清流,以及朝野內外,官聲民意口碑上佳的御使言官之流。
小皇帝特許他,可不限人數招攬能言善辯賢才,共赴陜省,勇敢面對國難當前的危急時刻。
“新皇,是條敢吃人的真龍吶!~~”
面對小皇帝的接連出招,孫承宗還能怎么辦,只有忍淚接旨的份啊!
一不能稱病不起。
二不能用人手不足再做借口。
三,則更加陰狠,直接是要將京城里的東林清流士子,來招一窩端,統統給攆去陜省共赴國難。
而且,小皇帝旨意里都明確說了。
東林清流,多知民生唯艱,更加素有百姓愛戴之望,又皆是飽讀詩書,滿腹經倫,最擅圣賢教化、道德文章言語之辯,最懂與人交流。
故而以這般的,深得民心撫慰使團隊赴陜省賑災,百分百是能迅速與當地百姓互建信任。
而只要撫慰使團,與當地百姓有了互信關系。
此前一切所謂民亂反叛禍端,定然能夠迎刃而解。
“朕,相信大明東林清流,皆有胸懷天下之氣魄,皆有報國安民之信念,‘風聲雨聲讀書聲,家事國事天下事’,汝輩士林清流、志士仁人,定會以橫渠四句為最高使命,定然也有能力,以畢生所學,爭相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朕,提前預祝東林諸賢,馬到功成、旗開得勝。
欽此!~~”
更加可怕的情況。
孫府內,眾東林清流中堅與新生代們,尚且在議論于小皇帝所傳新旨真實用意。
尤其那幾位中堅,拽過孫帝師,去了一旁交頭接耳起來。
他們卻不知,此刻的京城內,那數家經營邸抄報的商戶、坊市前,同樣有傳旨的太監小分隊,正在將補傳至孫府的皇帝新旨,廣而告之給所有人知曉。
接到了皇命的邸抄報商戶東家,差點兒是魂兒沒給驚嚇掉。
那是因為,宮里傳完旨意之后,直接要他們負責拓版加印邸抄報,要在最短時間里,讓‘皇帝特許孫帝師為撫慰陜省民亂廣設招賢榜共赴國難’的消息,傳播到每一個人耳內,甚至要傳遍全天下。
最重點是要將消息,傳入西北各省府轄下。
傳旨的公公們,可是私下知會過他們了,這一次的皇差,錦衣衛會在全國各地查核消息。
哪一家的邸抄報,若沒能及時傳出京師,特別是沒能傳入陜省,便有他們好果子吃。
不過還好地一點,這一波皇差,皇帝沒干使喚他們,而是給了大筆銀子,足夠他們刊印邸抄報的一切開銷。
如果經營到位的話,興許趁機還能賺上一大筆。
另外,傳旨的公公私下又表露說,宮里有計劃,擇一兩家實力雄厚,且經營手段到位的報商,雙方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今后宮里但凡有任何事涉天下的重大政令、皇命旨意,都會選擇同步刊載發行。
說白了,宮里打算在民間邸抄報領域,弄幾個皇商代表出來。
好家伙!
正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
何況還是直接能跟宮里攀上關系。
京城的幾家邸抄報經營者們,直接都要瘋掉了,立刻赤紅著眼睛,全都不要命般,皮鞭驅使著自家工匠火速趕工,爭取能最短時間里,第一家將宮里的旨意廣為傳播。
如此逆天消息,自然也是,不出意外傳入了孫府。
孫承宗驚聞小皇帝居然還留有如此后手,徹底是認栽服輸,不打算再做任何掙扎了。
沒辦法,他如今已經勢成水火,被徹底架上了梁。
事涉陜省民亂如此大事,百姓聽聞新皇那一套只撫不剿,萬事都要先以當地民生為優的平亂方略。
誰還不高豎大拇指,夸贊新皇體恤百姓,是個有為之君。
這般大勢之下,他孫承宗,天啟、崇禎二朝帝師的孫帝師老大人,他敢打半點退堂鼓試試。
再說了。
仔細分析小皇帝的這一套方略。
只要入陜之后策略得當,未必便不能成事。
尤其小皇帝還這么大方,給了他特許招賢,擴充班底的機會。
盡管小皇帝陽謀加陰算連串,大有將京師內東林清流士子,統統打包帶走的架勢。
但這同時,可也給了他,帶領東林士子,腳踏實地辦實事,用他們的真才實學,向全天下證明,東林清流們,從來不只是會作道德文章,會‘清議’他人。
他們,同樣真的也會治理天下,會真真正正以橫渠四句為平生最高信念,會做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煌煌功業。
這,難道不是小皇帝給了他孫承宗,實踐畢生信念的更絕妙機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