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師夷長技,以制韃?
- 大明:悍匪氣質拉滿,你說是崇禎
- 陳霸烈
- 2328字
- 2025-08-08 23:56:58
徐光啟趕忙道。
“同樣是仿制西夷之術。”
朱由檢點頭道。
“徐卿接著說,朕只是問一問,不要打斷你的思緒。”
一番話落下,徐光啟有些感激地看向朱由檢。
他年紀大了,雖然還是耳聰目明,但畢竟不如以前了。
沒想到,陛下倒能體會他的難處。
因此,他想了片刻之后,再次脫口道。
“臣還有制作連發銃利器之法,一銃可連發十數彈,若用于遼東戰場,則可展野戰之威,韃虜鐵騎亦不足懼。”
“而遼東京畿一帶,當廣筑棱堡,輔以重炮,以利固守。”
聲音落下,朱由檢雖然還在吃餅子,心中卻陷入了沉思。
徐光啟說的話很簡單。
那就是效仿西方,研究火器,對付韃子。
而遼東一帶,則是以重炮作為輔助,防守為主。
可問題是,這些需要多少銀子?
徐光啟是個老技術宅,只管說,他朱由檢卻不能不想。
而且大明的滅亡,在于陜西民變,直接打到京城來了。
遼東的防務甚至都在其次。
不過徐光啟說的話,也不能說沒有道理。
打造火器對抗遼東韃子,這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這時,徐光啟稍微喘了口氣道。
“陛下,老臣昔日在天津一帶屯田,可引海河產生的潮汐,試種南方水稻,已然成功。”
“若于華北一帶,推廣溝洫蓄水,畦灌曬鹽法之法,再廣修陂塘,儲雪防旱,秋田蓄水,則京畿可成新糧倉,何須再仰賴漕運?”
“同樣也可移民墾荒,均民實虛,充實邊陲。”
這是水利方面的事。
和朱由檢心中想到的一樣,辦法是好辦法,可還是需要銀子。
再說了,這么大的陣仗,內閣也不會不管不問。
就算閣臣都批了,一連串的舉措鋪陳下去,不知又有多少成效。
這中間,又不知肥了多少官吏。
崇禎頭疼的問題,其中很多都在這里。
銀子,銀子,銀子。
到處都需要銀子。
可銀子撥下去,未必能用在實處,甚至唯一的作用就是給百姓增加勞役。
徐光啟的話還沒停下。
一番話說出,他情緒都有些激動,聲音也有些急促道。
“還有鹽鐵之法,也需更陳出新。”
“陛下,民間出現一種新式曬鹽法,可以三合土砌池,借日光成鹽,無需柴薪煎熬。”
“若推廣開來,鹽價可降,私鹽可絕,朝廷鹽稅必倍增。”
“所省蘆葦蕩地,又可墾田增收,這乃是一舉數得之功效啊!”
朱由檢已經不想聽了。
其中的一些策略,他也聽不太懂。
但徐光啟還是繼續道。
“還有黃淮之患,在于治理失當。”
“當效法元時郭守敬,測繪河流,分黃河于數道,輪流行洪,此乃百年之基……”
朱由檢將手中寫寫畫畫的折子丟下,隨意點頭道。
“不錯,徐卿,你所言都是金玉良言,深謀遠慮啊。”
聲音落下,徐光啟有些憋屈。
他這一番話,幾乎將畢生所學,全都說了出來。
但最重要的水利部分,陛下還沒聽他說完啊。
此時心中的計策憋在心里,憋得臉色都有些通紅。
朱由檢沒理會他,只是開口道。
“但是飯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辦。大廈將傾,需先立頂梁之柱。”
“眼下,朕最急需的是能殺賊的刀,能轟開韃虜的炮,卿方才所言火器革新,甚合朕意!”
“尤其是那能連發之銃,棱堡重炮,若來上那么一萬套,那么韃虜何足為懼?”
他向前看去,聲音中帶著壓迫感道。
“朕要在最短時間內,武裝起一支五千人的勇衛營。”
“若是裝備最好的火器,尤其是大炮。”
“徐卿,你告訴朕,這炮從哪里來?需要多少銀子?最快多久能成軍?”
一番話落下,徐光啟一身熱血,像被潑了一盆冷水。
他嘆口氣,但還是在心中迅速盤算,整理了一番思緒,這才開口道。
“陛下,若仿制泰西最新式紅夷大炮,并配以足夠彈藥的話,一門炮連工帶料,約需白銀兩千兩。”
“若配以操炮精兵,馱馬,維修工匠,五千精銳,需專設一神機營,配炮至少需五十門。”
“輔以燧發槍、連發銃,初步估算,僅火器一項,至少需銀三十萬兩。”
“這還不算士卒糧餉,甲胄,訓練及營建棱堡之費,而且泰西鑄炮師,熟練工匠奇缺,最快恐怕也要一年半載方能初見規模。”
“再加上其中的損耗,三十萬兩恐怕也打不住。”
三十萬兩?
朱由檢皺眉,臉色生硬。
他剛剛抄了周奎,得了二十萬兩。
除此之外,魏忠賢交出的銀子,還結余不少。
但這筆錢要養京營,勇衛營。
還要填遼東窟窿,要賑濟陜西,要安葬先帝。
怎么算都是杯水車薪。
更別提如今的大明,稅收體系近乎崩潰。
大部分的銀子,都集中在士紳勛貴的手里,根本收不上來。
一時間,朱由檢又想發火,眼中也露出暴虐的神色。
朕現在做的,哪里是在修補大明這個破屋子?
擺明了不如不要這爛房子,另起爐灶,建屬于朕的新朝。
京營,勇衛營是朕的私兵,曹化淳,曹文詔可作為朕的爪牙。
必要的時候,京城,江南,那些爛透了的地方,他朱由檢都可以不要。
只要手中有這支兵,有源源不斷的火器,有徐光啟這樣能搞實學的人才。
他可以退到任何一個地方,建立一個高效冷酷的新朝廷。
那時候,他一樣會像太祖一樣,把所有權力都死死攥在自己手里!
死也不放手!
至于那些趴在大明上吸血的江南士紳,勛貴,蛀蟲……
必要的時候,統統都要殺!
用他們的血和銀子,來喂養朕的新軍!
來實踐徐光啟所說的這些事情!
但現在,朱由檢還是深吸一口氣,壓住心中的想法。
還不到時候。
他還需要時間,需要這支新軍真正成形。
需要更多的錢,更多的火器!
讓大明這個爛攤子,再給朕當幾年幌子,擋幾年箭吧!
想了想,他開口道。
“錢……朕會想辦法。”
“一年半載太久了,朕只給你半年,朕要看到實效。”
實際上,可能都不到半年了。
朱由檢心中默默道。
隨后,抬起頭看向徐光啟道。
“朕擢你為工部右侍郎,總督軍器局,兼領欽天監事。”
“朕給你專斷之權,內庫撥付你所需銀兩。”
“徐光啟,朕不管你用什么法子,挖墻角也好,重金請泰西匠人也罷,朕不管,朕只要結果!”
“半年之內,朕要看到五十門合格的重炮,要看到至少一千支可用的燧發槍!做得到嗎?”
徐光啟腦子有點糊涂,連忙道:“是,是。”
崇禎點點頭,感覺自己對這個老者實在有些苛刻了。
畢竟老人家年紀這么大了,放在這個缺醫少藥的大明,恐怕也活不了十年。
于是他放緩了語氣,將御案旁邊的芋餅端過來,這才道。
“徐愛卿,中午還沒用飯吧,先來塊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