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我有一事相求
- 明末壯丁:頂頭上司李自成
- 陸星源
- 2529字
- 2025-08-17 00:00:00
房間里的空氣,似乎因劉承宇的到來而凝滯了片刻。
練國事將手中的《孫子兵法》輕輕合上,放在桌案一角。他的動作不疾不徐,帶著一種久居上位的從容。作為階下之囚,他沒有絲毫的卑怯,反而像是一位在此處靜心讀書的宿儒。
“劉參謀如今軍務繁忙,百廢待興,竟還有空到我這敗軍之將的居所來。”練國事的聲音很平靜,聽不出喜怒,“請坐吧。”
他指了指對面的那張木凳。
“先生客氣了。”劉承宇沒有推辭,依言坐下。他看著桌上那盞油燈,燈芯燃燒著,發出微弱的“噼啪”聲。
“若非先生在我昏迷之時,仗義相助,安撫軍心。那些降卒,恐怕早已在城中生亂,戰火再起。現如今城內和平安定,也多虧了先生。”劉承宇的話語中充滿了感激。
“此次前來,便是特意為了表達感謝之情。”
這番話讓練國事微微一怔。
奇怪,竟也聽不出這年輕人有半點虛情假意。
他搖了搖頭,苦笑道:“成王敗寇,劉參謀不必如此。如若有事相問,直說便可。我那數萬大軍,如今已是你的兵,我本人,也不過是你案板上的一塊肉,何時下刀,全憑你心意罷了。”
奇怪,他怎么知道我有事想問。
劉承宇親自提起桌上的粗陶茶壺,為練國事面前那只空著的茶杯續上水,也為自己倒了一杯。裊裊升起的水汽,模糊了兩人的面容。
“先生,”劉承宇將茶壺放下,神情變得無比鄭重,“承宇絕無取先生性命之意。不過,今日確是有一事不明,想請先生助我。”
“助你?”練國事眉頭微蹙,“我還能助你什么?”
“助我用人。”劉承宇一字一句地說道。
他從懷中,取出了一份名冊。那是這幾日,從降卒中統計出來的、所有百戶及以上軍官的名單。
他將名冊,推到了練國事的面前。
“我軍新勝,正是百廢待興、用人之際。這一萬一千余名留下的弟兄,總歸是要重新整編的,因此也更需要有得力的將領去統率。”
“但我……”劉承宇坦然地看著練國事,“我對他們一無所知。我不知道誰是忠厚可靠之人,誰是油滑奸詐之輩;不知道誰有勇無謀,誰又智勇雙全。”
“而先生你,與他們朝夕相處,對他們的品性、能力,了如指掌。所以,我想請先生,在這份名冊上,為我圈出那些……人格可靠,且有領兵之能的將領。待我軍重組之后,我想繼續讓他們領兵,讓他們人盡其才。”
房間里,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只有那燈芯,還在不知疲倦地燃燒。
練國事低頭看著那份名冊,仿佛沒有聽到劉承宇的話。但劉承宇能看到,他放在桌案上的手,指節正微微收緊。
許久,練國事才緩緩抬起頭,目光如炬,直刺劉承宇的內心。
“劉參謀,”他的聲音,帶上了一絲冷意,“你就不怕,我為你圈出的,都是些對我忠心耿耿的死士?你就不怕,他們今日受你之命,明日便在陣前倒戈,取你首級?”
這個問題,尖銳而致命。
劉承宇卻笑了。
“怕。”他坦率地承認,“但很巧,我平生最敬忠勇之人,我更怕的是,因為我的猜忌和無知,用人不明,任人唯親,而埋沒了真正的人才,寒了萬千將士報效的心。”
他身體微微前傾,目光灼灼地迎上練國事的審視。
“承宇想要的是一支雄師,要的就是忠誠猛虎,而不是一群被拔了牙、去了爪、見風使舵、左右逢源的綿羊!那些對先生您忠心耿耿的將領,恰恰說明了他們的品性——重情重義。這樣的人,我能想到的就是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和用武之地,至于他們反饋給我的是報復還是奉獻......”
劉承宇微微一頓,雙手抱拳,“我不愿多想,只想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切交給天意。”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這年輕人倒是有點東西”,練國事心念一動。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今日既然敢來向先生請教,便是將一份信任,交到了先生手上。至于先生是選擇相信我,為那些跟隨你多年的弟兄們謀一條生路;還是選擇懷疑我,讓他們繼續在這營中,蹉跎歲月。”
劉承宇頓了頓,將話語權,又拋了回去。
“全憑先生,一念之間。”
說完,他便不再言語,只是端起茶杯,平靜地啜飲著。
他知道,自己能說的,已經都說了。接下來的,便是等待。等待眼前這位值得尊敬的對手,做出他的選擇。
練國事認真地盯著劉承宇,仿佛要將這個年輕人的靈魂看穿。
他看到了那雙眼睛里的疲憊,看到了那份不容置疑的堅定,更看到了……一種他從未在任何起義軍首領眼中看到過的東西。
那不是野心,不是欲望,而是一種近乎于理想主義的……未來。
這個年輕人,似乎是真的想做一番大事。
練國事的心,動搖了。他想起了自己那些驍勇善戰的部下,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跟他從尸山血海里爬出來的。兵敗之后,他們的前途未卜,生死難料,這是他這幾日來,心中最沉重的枷鎖。
劉承宇此刻給出的,或許真的是一個機會。一個讓他們,能繼續作為一個軍人,發揮本領的機會。
他緩緩地,伸出手,將那份名冊,拿到了自己的面前。
他的手指,在那些熟悉的名字上,輕輕劃過。每一個名字背后,都是一張鮮活的面孔,一段共同浴血的記憶。
劉承宇沒有催促,只是靜靜地等待著。
“筆。”許久之后,練國事終于吐出了一個字。
劉承宇心中一動,立刻將桌案上的毛筆,蘸滿了墨,恭敬地遞了過去。
練國事接過筆,卻沒有立刻下筆。他抬起頭,最后問了一句:“若我今日為你圈點,他日,你可會后悔?”
“先生的眼光,承宇信得過。”劉承宇答得斬釘截鐵,“先生的品格。我亦信得過。”
練國事的臉上,終于露出了一絲復雜的笑意。他微微搖了搖頭,不再多言,手腕微動,開始在那份名冊上,用朱砂墨,或圈,或點,或在名字旁寫下簡單的批注。
‘陳默,勇猛,善沖陣,謀略稍欠。’
‘王啟年,沉穩,善守,可為營官。’
‘……’
燭火之下,一個昔日的敵人,正在為他的勝利者,親手挑選著未來的基石。這一幕,若是傳揚出去,足以讓世上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議。
看著練國事專注的側臉,劉承宇知道,自己沒有猜錯,這位亦敵、亦師、亦友的先生總是會在關鍵的時候,毫不吝嗇的給予自己幫助。
他等待著,等待著練國事放下筆的那一刻。
當練國事將最后一名將領批注完畢,輕輕放下毛筆時,劉承宇再次開口。
“先生,承宇還有一事相求。”
“等會,又有一事?你剛來的時候就說有一事,一事給你做完了,你又有一事。你有完沒完?”練國事在心里瘋狂開罵。
“罷了,不跟你計較,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是越來越沒禮貌了。”
“你說吧,”練國事語氣平淡的說到,似乎毫無波動。
“此事,關乎的不是軍隊,而是這裕州城內,數萬百姓的民生。”
練國事抬起頭,有些不解地看著他。
劉承宇站起身,對著練國事,深深地作了一個揖。
“承宇懇請先生,能出任裕州……民政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