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還是我幼年寄養在外公家時聽到的事了。
外公家是很大的兩進木板房,樓下很寬闊。外公生前交游也很廣,鄉間的老農早上上街賣菜,時常把粗笨東西寄放在外公家,賣得了東西就和外公聊一陣天再回去。那時我搬個小板凳坐在外公身邊聽他們閑聊,鄉里老農自然沒什么見識,說的東西也以怪力亂神居多,反正小地方的政治覺悟相當低。其中有個叫元生的,外公讓我叫他元生爹爹。元生和外公年紀相仿,“爹爹”一詞在吳語中是指爺爺,并不是普通話中父親的意思,爺爺反倒是指父親。因此外公讓我這么叫他是對他尊重和親熱,不是討便宜要長他一輩。元生很愛說,每回他來,滿屋子都是他的聲音,好像連墻壁都包不住,要被他的聲音頂得鼓出來。他說他年輕的時候兵荒馬亂,大概是齊盧大戰的時候,鄉人都四處逃難,鄉間生活艱難。那時元生還沒結婚,靠給人打短工過活。有一天他給人脫坯燒青磚,看到田間走過一對男女。男人已經五十來歲了,干干瘦瘦,穿一件舊青布長袍,女子卻很年輕,像是他女兒,穿得雖然樸素,長得卻跟后來的袁雪芬差不多。袁雪芬是越劇名角,后來在電影《祝福》里演祥林嫂,四十年代是有名的越劇花旦,是那個年代江浙滬年輕人的夢中情人。那老頭子上前搭話,說要他去幫忙做事,每天給一塊現大洋。在當時月薪十塊大洋就屬于中產之家了,一天一塊大洋,那可是讓人眼紅的工錢,元生當然一下子就答應下來。這老頭子帶著他轉到了一片荒地,要他往下挖。這地方方圓大約兩三丈之內草長得極其茂盛,比別處都要高出一截,而那老頭子讓他挖的是北邊。挖了大約四尺來深,鐵鍬突然發出“咯”一聲響,像是挖到了什么硬物,掃開浮土一看,下面是極硬的灰白色石塊。這些石塊非常細膩,就像高標水泥,但比水泥要硬得多。他問這老頭那是什么,這里怎么會有水泥,老頭說這是個古墓,封蓋的并不是水泥,而是白堊土。白堊土用雞蛋清打漿,干結后比花崗石還硬,就是這樣子。用鐵鍬根本挖不下去,老頭便讓他沿著這層灰漿土再往下挖。挖到了七尺左右,他說行了。古墓封蓋是從上往下澆的,所以下層要薄一些。那老頭拿了根鉆頭讓他來鉆,饒是元生身強力壯,鉆了半天也只鉆進去兩三寸,倒是鉆頭磨得禿了。老頭子見實在鉆不透,便讓那女子在這里看著,自己去鎮上定做鉆頭去。
這老頭一走,那女子就和元生搭話。元生那時還年輕,漂亮女子跟他說話,他很是興奮。說了一陣,才知道這女子原來也是這邊人,聊到后來,發現這女子居然是他一個遠房表妹。這女子六七歲時被拍花的人販子拐走了,她媽哭瞎了眼,還是元生后來時常接濟她,給她送的終,墓也就在不遠處。去看了她父母的墳,這女子流下了眼淚。突然對他說,等一會兒只要聽到她叫一聲,就立刻往后跳。元生不知道做什么,但看這女子楚楚可憐的樣子,便答應了。于是這女子就跳下挖出的坑里,咬破手指在灰漿土下面滴了幾滴血。過了一陣,那老頭子帶著新鉆頭回來了,讓元生接著鉆。這回鉆得順利得多,“啪”一聲,一下將灰漿土鉆透了,那老頭子拿出一根細長的銅管,讓元生拔出鉆頭后立即將銅管插進去。銅管口發出吹笛一樣的聲音,似乎有氣沖出來,老頭子用火一點,銅管頭上登時冒出了一團藍幽幽的火。見此情景,老頭子登時露出喜色。等銅管上的火漸漸變小熄滅,他讓元生接著又鉆三個孔。四個孔形成一個方形,那老頭子從懷里掏出一張黃裱紙貼在灰漿土上,又咬破手指在紙上畫了道符,然后掏出一個木頭錘子開始敲擊。說也奇怪,鉆頭鉆下去都很難的灰漿土,這樣一敲就出現了裂紋,但裂紋只在這四個孔形成的方形之中。老頭子讓元生站在前面,自己則站在他身邊,說最后要他幫個手,將這塊破損的灰漿土敲破。正當敲下去時,元生突然聽得那女子厲聲尖叫起來,他下意識地往后一跳。老頭子的木錘敲下了,元生突然一跳,他大吃一驚,伸左手一把抓住了他的腳,右手的錘卻已敲在了灰漿土上。“啪啦”一聲,這一塊灰漿土登時崩塌下來,形成了一個方方的洞,元生看到從里面極快地探出一只干枯的手,一把抓住了老頭子往里拖。那老頭子的左手還抓著他的腳,這下子連同他也要拖進去了。元生嚇得魂不附體,這時身后突然有人一拉他的衣領,卻是那個女子把他拖了上來,而老頭子則在這一瞬間被拖進了古墓里。
元生已經嚇得傻了,爬下來后手腳冰涼,人也動彈不得。這時那女子也鉆進了古墓里,一會兒鉆出來,手上拿著一個蘑菇樣的東西。這東西血紅血紅,她從上面摳下一小塊放進元生嘴里,元生只覺渾身發熱,力氣也一點點回來。他問那女子這是怎么回事,她說那老頭子是個盜寶人,因為看到這里有座古墓,里面有“屙威”,起意要來盜寶。但長“屙威”的古墓里,古尸肯定會變成守寶尸,必要有個血肉之軀做祭品才行。她感激元生給自己老娘送終,所以救他一命。元生本來還有別的想法,但聽這女子說出這么多怪異的事,哪里還敢說話?后來他也沒敢進古墓看看有什么別的寶貝,只是將土埋回去就走了,若不是過了這五六十年,他也不會說。
那時我不知道“屙威”是什么東西。后來讀古書,發現唐代就有句話叫“黃金有假,阿魏無真”。阿魏其實是一種西域一帶的藥,是一種樹汁干結后的粉末,有強心的作用。由于中國不產這個,因此過去藥鋪里標的阿魏基本上都是假貨,才有了這句話。但在鄉間卻是另一種說法,說阿魏極為難得,是起死回生的圣藥,是長在棺材板上的一種菌類。而且長阿魏的不是普通的棺材板,一定要是百年以上的老檀木,而且埋下的死人生前一定要吃多了補品,并且是假死時下葬。最后,墓里的漆燈還必須燃足七天,這樣棺材里的死人醒過來時,嘴里呼出的氣息飽含生前服用補品的精華,凝聚在棺材板上才能長出來。阿魏見光即死,無光又不長,因此非得有棺頭漆燈那點微光照七天不可,不然一樣長不出來。這種匪夷所思又苛刻到極點的條件基本上沒有真實存在的可能性,當然只是村言俗談而已。不過,我外公很長壽,九十一歲才過世,而外公過世后又六七年才聽說元生去世,他只怕活了近百歲了,不知和吃過這一點藥有沒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