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渠道的三種基本模式
基于不同行業的渠道發展現狀,我們可以將傳統渠道模式分為三種。
第一種是生產商直銷模式,即B2b2C的模式。B指生產商或品牌方。b多指國內或國際的大客戶,通常被稱為全國性重點客戶(national key account,NKA),這類客戶的議價能力很強,產品采購量也很大,因而不需要中間的渠道商來對接,而是和生產商或品牌方直接合作,甚至在簽訂采購合同時,都是雙方總部直接對接,采用集中談判、分地供貨、統一結算的模式。C指NKA的下屬客戶或終端消費者。
生產商直銷模式的渠道短,生產商或品牌方非常易于控制,因而對信息反應快,對客服務及時,價格穩定,促銷也能較好地做到位,有利于生產商或品牌方的宣傳。但其缺點也不容忽視,即受交通因素影響大,生產商或品牌方付出的管理成本很高,所以采用此類渠道模式的企業大多實力強勁。
第二種是經銷商模式,即生產商或品牌方通過經銷商將產品送到終端消費者手中的過程。經銷商與生產商或品牌方簽訂合約,根據自身可以覆蓋的省、市、縣經銷區域,以及自身采購、銷售產品的實力大小,與當地重點客戶(local key account,LKA)直接合作。在這種渠道模式下,經銷商會為生產商或品牌方墊資并扮演分銷商的角色,不僅負責產品銷售,還負責倉儲、配送、結款及售后服務等各環節的工作。與此同時,分銷渠道的覆蓋面很廣,產品在市場中的滲透力很強。然而,由于渠道環節過多,生產商或品牌方難以對渠道實行有效管理,導致容易發生竄貨和價格混亂等問題。
經銷商模式是我國企業最常采用的渠道模式,因而我國經銷商很多。小到一人、一車、一庫,大到一家企業、一個車隊、一個倉儲基地,都可以是經銷商。這也導致我國經銷商的產品或服務銷售額存在較大差異。比如,一家夫妻店,一年有幾十萬元的銷售額;一家集團企業,一年則可能有幾十億元的銷售額。當然,正是有那么多經銷商的存在,才構建起無所不在的渠道網絡,讓產品或服務如同人體的血液,流通到我國的大江南北。
經銷商作為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保證商流、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以及人流暢通方面功不可沒(見圖1-2)。從這一角度而言,生產商或品牌方在渠道布局中,應關注經銷商的合法權益,讓其得到應有的利潤。然而,隨著電商經濟的出現與發展,傳統經銷商受到嚴重沖擊。如何“續命”,成為傳統經銷商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圖1-2 經銷商在渠道中的重要作用[2]
第三種是分銷商模式。在這種渠道模式下,分銷商不會與生產商或品牌方直接簽約,而是居于經銷商體系之下。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講,分銷商模式是經銷商模式的延伸,幫助經銷商將產品或服務送到終端消費者手中。由于分銷商與經銷商之間存在合伙入股、客情[3]資源共享、相同的地緣關系以及人員本土化等情況,雙方有著共同的利益。所以,為實現雙贏,分銷商與經銷商常常會緊密合作。
除上述介紹的三種基本模式外,傳統渠道中還有幾種在實踐中沒有得到廣泛應用的模式,如代工渠道模式、代理商渠道模式、價值渠道模式、專營渠道模式及混合渠道模式等(見圖1-3)。渠道模式的多樣化,決定了我國渠道形態的多元化,也讓不同生產商或品牌方總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到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