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推薦序二
- 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第4版)
- 劉稱蓮
- 1773字
- 2025-08-07 10:27:54
成長是由一連串笑與淚的瞬間連綴而成的晶瑩回憶,媽媽則是我成長中最重要的參與者與見證人。
我和媽媽是一對普通而平凡的母女——即便我在18歲時考上北大,擁有了許多光環(huán);即便媽媽寫書出版,成為了暢銷書作家。我們擁有普通母女之間的愛與聯(lián)結,有普通母女之間的矛盾與爭吵,也和許許多多的母女一樣會在鬧翻之后重歸于好——像一對吵吵鬧鬧但是深愛彼此的好姐妹。
我又漸漸意識到,我們似乎也有些不同。在媽媽寫“陪伴教育”系列這三本書時,我作為她的首批讀者,仿佛跟隨著她的文字重新長大了一遍。過往的點滴回憶一幕幕重現(xiàn)眼前,我才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在我成長中的每一個階段,媽媽都背著我付出了很多努力,才讓我擁有了簡單純粹、幸福快樂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是因為她很多著意的用心,才讓我在不知不覺中長成了現(xiàn)在這個我很喜歡和驕傲的模樣。在我心里,我的媽媽是世界上最好的母親。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這本書里記錄著我們一家人生活在以“教育內卷”聞名的海淀黃莊,卻每周末都雷打不動地過“家庭日”、爸爸媽媽騎車載著我到處游玩的故事。春天我們去草里捕蟲喂鳥,夏天到河里摸魚捉蝦,秋天收集五彩斑斕的樹葉,冬天呢一定少不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雪仗和堆一個大大的雪人。那時我身邊的朋友幾乎所有課余時間都奔波在各個課外班里,而我們這“愛玩”的一家人成了讓同學們羨慕、讓很多老師和家長頭疼的“異類”。但那時的我真的很快樂,像一棵沒有束縛、沒有壓力、自然而然茁壯成長著的小樹苗,雖然不是林子里最高的那一棵,卻長得茂盛豐盈。
初中的生活要復雜和有挑戰(zhàn)得多,我和同齡的伙伴們一起進入了青春期。我記得因為穿著打扮、生活交友和媽媽發(fā)生過許多次爭吵,最嚴重的時候我甚至在一通大喊大叫之后離家出走,悄悄躲在小區(qū)的綠化帶里賭氣,讓爸媽一通好找。但即便如此,記憶中的媽媽總是會給予我最大的尊重、自由和關愛。她會一邊吐槽我一米五的身高訂一米八的校服,一邊一遍遍地默默洗干凈因為太長而在地上拖得臟兮兮的白色校褲;也會一邊強烈反對我去做當時非常火爆的離子燙,一邊期望理發(fā)師用好一點的藥水。媽媽能夠理解那個半大的小丫頭對“合群”的渴望,所以她會在家里經濟不富裕的時候,因為我的央求咬牙買下一雙很貴的球鞋。那時的我太過遲鈍,沒有讀懂媽媽眼中的猶豫和那句“寶貝,這個有點太貴了”里的為難。可是一個敏感的青春期少女又怎么會完全無感呢?只是那時我的情緒和需求太過強烈,遮住了看向媽媽的眼和心。然而媽媽沒有拆穿我的“自私”,就那樣默默地守護了我小小的自尊心。
在高中呢,我面臨著對一個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人生大考——高考。在這一階段,成績的起起落落是我最大的困擾。從普通初中升到重點高中,剛開始我連作業(yè)都寫不完,數(shù)學連著考了幾次三四十分。我在日記里寫下了自己的茫然無措和不希望父母失望的心情,開始默默努力,甚至主動找了老師補課,后來成績終于慢慢穩(wěn)定提高。我一直以為自己是最大的功臣,可讀了《陪孩子走過高中三年》才知道,因為我成績太差,媽媽曾經被老師單獨約談批評,她卻從沒有向我表露一絲一毫的責備和失望;而我自認為是被我的聰明才智“折服”才對我格外關照的課外班老師,原來是被媽媽一封封郵件中我的優(yōu)秀作文所“收買”,才看到了這個理科一塌糊涂的小女孩的靈氣;更不要說考砸之后媽媽使出她作為心理咨詢師的十八般武藝,讓我從沮喪中重燃斗志;以及每一天、每一頓營養(yǎng)可口的飯菜,讓我在高三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依然吃嗎嗎香(甚至胖了十斤),成長得健康快樂;還有為了滿足我看流星的愿望,我們一家人周二晚上連夜坐飛機趕到呼和浩特郊外,再清晨飛回北京上班上學……那本該是最苦最難的三年,卻因為這些時刻而變得溫暖,成為了我們一家人“一起吃苦的幸福”。
絮絮叨叨寫了這么多,總感覺還有很多媽媽和我之間的故事沒有講完,比如從小父母是怎樣輪番上陣陪我讀書,把我養(yǎng)成了“小書蟲”,比如初中時聽話懂事的女孩也會早戀,比如高中時一家人關于分科和報志愿的猶豫和糾結。
這些故事都留在書中待大家細細品讀。
作為書中的小主人公,我真誠而熱切地邀請你翻開我媽媽的這三本書,聽她講述一個平凡的母親,怎樣陪伴一個女孩走過人生中最關鍵的十二年。
如今,書中的女孩已經三十歲了,而我和媽媽的故事還在繼續(xù),她也永遠會是我的港灣、我最好的朋友和我的榜樣。只不過人生余下的幾十年,我希望可以反哺,做個守護她的人。
我的媽媽,我希望她健康快樂。
李若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