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誓師大會上的意外收獲
- 三國:這個小霸王,謀略無雙
- 橫江校尉
- 2046字
- 2025-08-10 00:02:00
今天下午。
袁術軍細作在偵查汜水關城防時,還望見城墻之上,人影綽綽。
如今仔細一看。
守城之兵,全都是稻草人啊!
偌大的汜水關,早已是人去樓空。
袁術偷襲孫堅后方,企圖收編三萬降卒的計劃,直接落空!
紀靈站在城頭,看著空蕩蕩的城內,好一陣無語!
原來。
孫策早已料到,三萬降卒待在汜水關上,頗有危險,必須轉移!
當大軍進入洛陽,安營扎寨之后。
孫策就密令黃蓋,于每日夜晚,押解降卒,進入洛陽,并秘密藏好。
夜晚運兵,光線暗淡,降卒有可能逃跑。
孫策就想了一個妙招。
第一次運兵抵達洛陽之后。
他讓黃蓋帶領一半降卒,從洛陽又返回汜水關,并與關中降卒混住。
汜水關內降卒見有人去而復返,肯定疑惑,必然詢問。
從洛陽歸來的降卒,見過洛陽慘狀,定會如實相告。
降卒得知洛陽周邊,已經被燒成白地,沒了糧食,還不如待在孫堅軍營。
因此。
黃蓋連續數日,在夜晚運兵,竟無一人逃走!
就這樣。
黃蓋將三萬降卒全部撤走后,只留下孤零零的一座空城,立在那里。
孫策是穿越者,深知袁術和袁紹,皆是小人。
玉璽之計實施后。
袁術氣不過,定會出兵攻打孫堅。
汜水關距離袁術地盤最近,首當其中。
并且。
孫策計劃走虎牢關離開洛陽,進入豫州。
汜水關一座空城,周圍山勢陡峭,毫無資源,讓給袁術,倒也無妨。
……
第二天一早。
一萬孫家兒郎,兩千北地騎兵,近兩千張邈軍卒,另加三萬降卒,集結在虎牢關城下。
之前,袁紹命令兗州刺史劉岱,分兵駐守虎牢關。
但此時。
劉岱已經將兵馬撤回兗州。
虎牢關城門大開,往來之人皆無阻攔。
向前一步,越過關城,便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在一處空地上。
四萬四千大軍整齊列陣。
對面一處高地之上。
“匡扶漢室”,“忠肝義膽”兩面大旗迎風招展。
孫策與孫家諸將,站在大旗之下。
朝陽的晨光,灑在孫家將士的盔甲上,熠熠生輝!
這時。
孫策向前一步,高聲說道:“如今,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奸臣當道,百姓流離失所,食不果腹!”
“我孫家高舉忠義大旗,力求匡扶漢室,掃平宇內,還百姓安居樂業,再創盛世!”
“我孫家自江東起兵以來,大小戰陣不下一百,將士用命,三軍齊心,所向披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然,至今未有立足之地!可悲,可嘆也!”
“今日在此,我孫策向天盟誓。”
“吾帶領江東子弟與有志之士,東去豫州,開創基業,掃平群雄,安撫宇內!”
“何人與我同去?”
話音剛落。
一萬江東兒郎,高聲呼喊道:“同去!同去!”
這一萬精兵,是孫堅從江東起兵時,就帶出來的。
他們是孫家的核心力量,最精銳的戰斗力。
孫策劍鋒所向,必誓死相隨!
看到孫家兒郎齊聲高呼。
旁邊近兩千張邈軍卒,也順勢高呼:“同去!同去!”
最近一段時間。
趙寵與其麾下士卒,雖然是被扣押在孫堅帳下。
但是。
除了沒有讓他們回去之外,也沒有別的限制。
在孫堅帳下。
張邈軍卒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公平,什么是尊重。
孫家軍每逢戰陣,主帥孫堅必親臨一線,多數時還帶隊沖鋒!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
孫家將士上下齊心,三軍用命,這股團結的力量,是張邈軍卒從未見過的。
并且。
孫堅治軍,有功必賞,有過必罰,無論親疏,一視同仁!
這讓張邈軍士卒,體會到了公平!
還有一點,也十分重要。
那就是在孫堅帳下,能吃到涮羊肉!
所以。
近兩千張邈軍卒十分渴望,成為孫家軍團一員。
如今。
孫策高呼,江東子弟與有志之士,隨他出征。
近兩千張邈軍卒,正是那有志之士!
再看張邈軍卒旁邊的公孫越,與他麾下兩千騎兵。
他們是從公孫瓚處,借來的騎兵教導隊。
完成任務之后,還要回到公孫瓚那里。
自然不是那有志之士,因此沉默不語,沒有回話。
而公孫越身邊的趙云,內心甚是糾結。
多日接觸下來。
趙云發現公孫瓚,表面豪氣沖天,實則心胸狹窄,難成大事。
再看那孫堅與孫策,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三軍用命,將士齊心。
這才是趙云,心中向往的主公啊!
奈何已經跟了公孫瓚,往后的日子,趙云究竟何去何從呢?
正當趙云糾結的時候。
不遠處的三萬降卒,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良久,都沒有人回話。
此刻。
孫策將眾人召集于此,既是召開誓師大會,也是召開抉擇大會。
向前一步,越過虎牢關,往后的日子,就徹底告別西涼!
往后一步,就是千里白地,與潼關天險。
董卓那邊還會要他們么?
就在眾人猶豫不決之際。
一員氣度不凡的壯漢,自人群中走出。
他對孫策恭敬行禮,說道:“小人斗膽,請問將軍。”
“我等皆是降卒,若隨將軍過關,日后待遇,等同江東將士否?”
這位壯士,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也是三萬降卒,最關心的問題。
當然。
孫策胸懷天下,以四海為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從今往后。
也不分江東子弟,西涼降卒,或者是張邈軍卒。
只要忠心耿耿,隨他征戰,自然是一視同仁!
孫策把心中所想,對在場眾人講述一遍。
既然孫策當著四萬四千人的面,發下話來,還對天盟誓。
三萬降卒心中所慮,瞬間消失。
他們終于迎來了希望的曙光,歡呼雀躍,高聲喊道:“同去!同去!”
這時。
那位壯士向孫策躬身行禮,正要轉身回去。
孫策高喊一聲,叫住此人。
因為他感覺這個壯漢,談吐不凡,并非尋常人等。
孫策就問那人道:“敢問壯士,尊姓大名?”
那人答道:“小人徐晃,字公明,河東楊縣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