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

第1章 人地相爭,土地是造反原罪

玉京曾憶昔繁華。

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春夢繞胡沙。

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

大漢初平二年,平原國,平原城。

青城八月絮如雪地,肥了桑田又風歸。綠遍山原花滿山,瀟瀟子規命如煙。

平原城外,遠處拖家帶口的人群密密麻麻,充滿希望的張望前面的平原城。更遠處,道路兩旁的樹,蔫蔫的塌著,溝子里有些尸骨,綠豆蠅嗡嗡亂飛,尚未熄盡的灰燼里,一些小孩的腿骨若隱若現。

平原城內,落日余暉,桑榆晚景,雞犬桑麻,街衢閭閻之間,青石街道、酒肆腳屋、狗屠肉鋪、文軒墨閣,一路雅俗雜陳,車馬粼粼而來,貨物川流不息,走夫肩挑手提奔波忙,人人臉上都洋溢著生活的煙火氣。

平原城,在戰火交織間,贏得了短暫而詭異的繁榮。

國相府外,劉玄德憂愁地看著沿街排隊等候施粥的百姓難民,心中五味雜陳,念及府中錢糧日益減少,面色更顯苦色,好端端一個大漢皇朝,天災人禍不斷,天子宛如傀儡,百姓黔首多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中平元年起,先是黃巾作亂,后是各族叛亂,再是董卓入京,接著諸侯共討,最后是諸侯混戰。八年間,劉備吃過苦、流過血、殺過人,但是世道依舊是越殺越亂,“唉……這該死的亂世!該死的董卓!該死的世道!”

八年沙場秋點兵,八年苦戰喋血,劉備滿腔豪強壯志已然磨滅不少,當初那股我為天下先的冠軍侯志向早已沉入心海。

而自己出身浮萍,上無先輩撫持,下無資財營生,奮斗八年僅得小小平原國相,城中世家豪強蔑視,郡中官吏陽奉陰違,自己苦求城中富戶開倉放糧以救百姓,結果卻是一顆火熱的心碰上塊塊堅冰。不過,天不負有心人,除自家兩位弟弟常伴左右外,自己在平原亦有可訴之人。

“大哥!太史先生來矣!”一個大嗓門響起,驚醒了沉思的劉備。

“善!隨我前往迎接!”聽聞先生已至,劉備愁云漫布面上露出笑容,雙眼透露些許期待。

太史先生,傳聞青州人士,三年前來平原,日常樂善好施,無論貧富,公平對待,善教人讀書識字,頗受百姓愛戴,更因一部《三字經》而名傳冀州。自己剛任國相,就親往拜訪,多次來回之下,也是相熟頗深。于是,劉備趁機提出請先生授課。沒成想,太史先生當場答應。

抬眼望去,迎面走來兩大兩小。

一個身材頎長,面白微須,二十四五年紀,臉上總是帶一縷笑意,很是讓人親近。另一個身材粗壯,皮膚黝黑,滿臉橫須,旁人一看就是兇人,倒是與張飛無二。兩個小的,高個的約摸十七八歲,一臉青春的模樣,矮個的差不多十三四歲,一臉好奇之色。

“備,見過先生!”

“飛,見過先生!”

“慈,見過國相,見過張將軍!”眾人一一行禮。

“先生,請!”劉備恭敬道,絲毫不在乎來者年齡比自己小。

“國相請!”太史慈回禮。

稍許,眾人一起來到國相府左廳書房。書房不大,陳列簡單,但在其間等候的人可不簡單。首位的是面如重棗、唇若涂脂、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昔日溫酒斬華雄、后世奉之為武圣的關羽關云長,旁邊的兩位一胖一瘦、一高一矮,永遠樂呵呵的孫乾孫公佑,和性情灑脫、不拘小節簡雍簡憲和。

三人見太史先生和劉備、張飛進來,紛紛躬身道:見過先生!

“諸位客氣,不必見外,坐!”太史先生笑道,“既然人齊,國相是否講經?”

“大善!吾最喜先生講排兵布陣!”張飛聞言,迅速恭敬跪坐。

“先生請!”劉備將太史先生引上主位,而后莊重的跪坐其下,滿臉期待。

眾人亦是依次坐好,唯有跟隨先生來的壯漢,懶散端坐后排。

“武安兄,快快坐好!”張飛一掌狠狠拍向武安國胳膊。武安國一驚,諂笑中老實坐好,何也?蓋因張飛強也。

“子義先生,不知今日何題?上回弩兵對騎兵,其戰術詳盡,讓吾茅塞頓開!”劉備問道。

“諸位,今日不講課,只有三問!”太史慈笑道。

“三問?”眾人不解。

“一問黃巾為何而亂?二問天下乃孰人之天下?三問亂世如何終結!”

說及此處,太史慈已捫心自問,己所謂何人也?

自從三載前,不知何故,一名后世政治老師之魂忽地降臨這個東漢末世,與遼東避難的太史慈合二為一,經過短暫的迷茫后,迅速認清自己,于是果斷乘船南渡,返回東萊黃縣,接上老母至原城,精心三年布局,終于等到心目中的亂世明公,一位可以最大限度接受現代理論的劉備劉玄德。

論劉玄德,太史慈心中一陣唏噓。皇叔顛沛流離半生,一路倉皇寄人籬下,篳路襤褸中途創業,五十知命方而入蜀,可中原曹操已成大勢,就算諸孔明有逆天之能亦不能扭轉乾坤,而后三馬食槽,欺孤兒寡母而得魏國江山,百年后竟引得五胡亂華之慘狀,我數千萬漢民盡皆為外族兩腳之羊。太史慈每念至此,心中憤懣萬千,今上蒼給予機會,此生定當扶漢室,救萬民,建盛世,以全皇叔白帝托孤之遺憾,揚我泱泱大漢之雄風!

“黃巾??”云長充滿疑問。

“然也。”太史慈說,

“先生請講!”劉備早前覺察黃巾之亂必有隱情,可惜自己總是禪悟不透,似是而非,把握不準黃巾之亂的根本緣由。

“論黃巾之前,先問,天下乃何人之天下?”

“天子!”

“官吏!”

“士人!”

“不錯!諸位皆有理解。”太史慈道:“此問,各有各見,天子曰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士人宣稱天子與士族共治天下,官吏則辯解說,民為羊當牧之!”

“先生,那天下到底是何人之天下?”劉備疑惑道。

“得民心者得到天下之言?吾以為,此言已道出至理!民者,國之本也!爾等一切吃穿用度、一切宮殿磚瓦皆由民所造。

但可惜,歷來當權者往往忽視這股巨大的力量,以臣民、士民、庶民來分天下之民,更有刑不上士大夫之說!天子治民以愚,目的是怕被人推翻;士人官吏治民以勞,視庶民黔首為工具,死命壓制奴役,生怕民眾覺醒。

故而天子與士族皆壟斷文化,不予平民百姓任何上升之機會。而隨著一個王朝發展到最后,這種壓制和奴役到達極點,則會揭開亂世!待天下出現一個新的為百姓著想之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又開啟一個新的王朝,而后就是重復又重復,不斷輪回……”

“這……”劉備眾人心中震撼,宛如看到一個個皇朝建立而又毀滅。

“那先生,可有一個永久的皇朝?”劉備小聲問道。

“沒有!只有永久的民族,只有永久的國家,卻沒有永久的皇朝!吾認為,皇朝只是國家民族的一個統治集團和統治方式,不管今后會出現何種形式的統治集團和統治方式!在這一點上,吾認為我大漢皇朝歷經四百年的不斷鞏固加強,

已經為我華夏民族建立起統一的文化和統一的制度!大漢之所以為大漢,其偉大在于其為我們華夏民族塑造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漢!”太史慈激動道。

“是極!我們都自稱漢人,而稱外夷為蠻族!”眾人稱是。

“漢,乃包容之民族。數百年前,有秦人、有韓人、有趙人,而今都稱之為漢人!是故,我漢民族只要敞開心胸,擴充四方,屆時百年之后,這天下依舊是漢人之天下!漢民之天下!”

“故吾認為天下乃漢民之天下,非一家之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吾認為,天下有德者掌之,此德非道德,乃可以愛民如子之心、施政養民之力、保境安民之能!倘若天子喪失這三德,天下傾覆,皇朝輪轉!”

“轟……”劉備、關羽、張飛等人腦子一片茫然,宛如之前的認識已經被攪成一鍋粥。

良久,見眾人回過神,太史慈問道:“黃巾為何而亂?天下,孰地最多?孟子言,無恒產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因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是故,土地乃萬民生存之根基也!”

“先生,吾以為當是世家,皇帝亦多田。”張飛試探道。

“翼德言之有理。據我考證,這世間田產最多者,首推以四世三公袁家、楊家為代表的世家,他們在朝廷占據重要話語權力量,有文化輿論控制權,在地方又有巨量田產、商業以及家奴。這些人應該占據天下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

“然后呢?”關羽急促問道,心中如振聾發聵般心神蕩漾。

“其次,乃地方豪強豪族,以在一地有話語權的家族勢力為代表,比如翼德你們張家就可為代表,他們在朝廷中沒有太大的話語權力量,但在地方又舉足輕重,同時也占據大量土地田產、商鋪工坊,在地方上有較大的文化輿論控制權。他們占據天下人口百分之二左右。”

“先生說得對,在沒有變賣家產前,我張家在涿郡也是響當當的,有很多百姓都依附我張家生存。”張飛若有所思道,

“然后我稱之為富民。如有田自耕農,工坊老板,寒門和小商人等。這些人一般都會有余錢剩米,也能養活家庭家族。這個群體范圍很大,可以說占天下人口百分之五左右。

“然后呢?”簡雍問道,前面太史慈所說的富民,指的就是自己的情況。

“最后乃小民或者貧民,一般是少地、無地,靠出賣苦力來賺取錢財養家活口之人。這一點,國相想必深有體會。”

“先生所言甚是,吾年少時,家中少地,靠織席販履謀生,吾乃先生口中之小民也。”劉備回想起往事,無語凝噎起來。

“先生講的太對了!吾昔日為躲避豪強追殺,在涿郡賣綠豆三載,然所的甚少,以圖活命罷了。”關羽回憶道。

“還有乎?”跟著太史慈來的兩個少年異口同聲的問。

“有,乃最底層的家奴和奴隸,其不僅無土地,無農具,又無絲毫錢財,更無自由可言。乃天底下最卑賤、被窮苦之人!”

“大善!多謝先生!”良久,劉備等人從思索中醒悟過來。

“諸位聽完,對百姓有何理解?”太史慈又問道。

“百姓,百家之姓,當是天下黎民百姓。吾明也!”劉備忽然明白太史慈何意,百姓首先是天下人,而不能只看作某一部分人。先生,放心!備依舊初心不改,正如昔日誓言,匡扶漢室,上報朝廷,下報黎民百姓!

“拜謝國相!”太史慈一禮,繼續道:“前面所云乃正常之民,不過如今大漢已不正,世家豪強攫取太多,富民變少,小民和奴隸太多。黃巾之亂之因,爾等可曾知曉?”

“未曾,敢問何也?”劉備問道。

“蓋因凡普通百姓、甚至富民都無崛起之機,大漢大部分的田產、商業都均由世家豪強把持,各種階層上升渠道均被堵死。俗云,龍生龍、老鼠兒子會打洞,此言實則充滿了無奈與心酸,試問何人不望子成龍也?

若天時地利、風調雨順,百姓尚有活路。可惜近百年來,我大漢溫度日降,旱、蝗、地動、凍等諸多災難降臨,小民們本就岌岌可危的經濟就會崩潰。爾等可知,小民崩潰之因何也?”太史慈道。。

“稅!土地稅收!”徐盛大叫起來。昔日自己父親就是因交不起稅,才會搬家逃稅的,不曾想在半路遇匪被害,幸虧太史慈才逃過一劫。

“稅!吾明矣!”劉備腦中閃過靈光,躬身一拜道:“先生大才!備佩服!”

“你們呢?”太史慈問關羽、張飛等人。

“不甚解,還請先生明示。”關羽道。

“舉例爾等便知,”太史慈站起來,詳細道:“假若朝廷需十萬錢,以支持軍隊和官府的作,而朝廷臣民亦剛好十萬人。是故,若每人交稅一錢,則每人都覺毫無壓力,如此朝廷運轉正常;可惜,這十萬人中有五百人乃皇室之人,其定然無需繳納稅賦稅;然后,九萬九千五百人間又有千名官吏的,其也是不用繳納賦稅的。

同時,因手中可有權力,其可讓自己身邊的萬人不用繳納賦稅。此類人,吾稱之為世家。

如此,還需八萬八千五百人需要繳納賦稅。但這八萬八千五百人間,又有萬人乃官吏所倚重之人,其那偷稅漏稅甚至不交稅,官吏亦會視而不見。

還有七萬五千人如何?既然皆是眾生,爾等可偷稅、漏稅、不繳納稅,那就是強,既然強,吾自然投靠于汝。如此,再去三萬人。此類人,吾稱為世家豪強附庸。

諸位細算一下,天下人中,有幾人是老老實實繳納賦稅?

不足四萬五千人!

然,這四萬五千人都老實交稅否?不,還有一些沒地、沒錢的人,交不了稅,該當如何?

我交不起,自然可躲藏起來。此類人,暫且估算六千人如何?

最后,整個朝廷天下僅靠四萬人交稅來養十萬人的國家!

并且,上述僅是估算,實際上各世家豪強隱瞞的人口更多!

如此,假若遇天災如何?皇帝錦衣玉食要錢,官吏俸祿要錢,各類工程要錢,江堤河道要錢,賑災要錢,養兵要錢等等,諸如此類,不勝繁舉!但,天災之下,普通百姓又有多少積蓄來繳納賦稅?于是紛紛撂荒逃離,最終形成亂民,暴亂!假若暴亂四起,朝廷又無錢糧,為何?因本歸朝廷的錢糧,被各世家豪強以及官吏截獲而去!朝廷無錢糧,自然想方設法去弄錢糧,可對于這些吃飽喝足的官員、世家豪強而言,孰能掏出嘴邊肉?于是朝廷只有再次向百姓加征賦稅!這就宛如一個圈子,不斷輪回演練,遲到最后揭竿而起!”

“呵呵,言至于此,諸位可明我大漢何處不正?”太史慈問道。

“先生大才!蓋因世家豪強占據大量田地,而且想方設法避稅、逃稅,而朝堂無力,或者說整個朝堂至地方都是世家豪強之人,亦會想方法設法避稅。最后致使富者愈富,窮者愈窮!先生,可對?”劉備說道。

“善!”太史慈點頭贊嘆,繼續問:“如此,爾等可明黃巾之亂何故否?”

“原來如此!”關羽等人心中震撼道。

“唉,黃巾之亂不過初始,真正亂我大漢者,乃別有用心欲壑難填之輩也!”太史慈嘆氣道。

“何人?”劉備奇道。

“有面朝黃土背朝天而不得活之小民,有刻苦發奮而郁郁不得志之寒門,有勃勃野心而得隴望蜀之世家豪族,然則萬千道理,難以一言概之,但其最重要一條,乃田地兼并、上升無路!”

“噢,吾明也!,敢問先生,那該又如何匡扶漢室,結束亂世?”劉備躬身一禮道。

“呵呵,下文分解!”太史慈微笑道。

【您的支持就是西峰最大的努力,請關注《三國:我與我父,喝退十萬曹軍》!】

版權:起點中文網
同類熱門書
重生之女將星
會員
季漢天可汗
三國之銀狐
漢道天下
大漢儲君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尔勒市| 泰安市| 廉江市| 衡东县| 仙游县| 沐川县| 丹阳市| 家居| 塔河县| 敖汉旗| 克什克腾旗| 新蔡县| 雅江县| 岑巩县| 双城市| 道孚县| 新乡县| 德令哈市| 印江| 仁寿县| 兴海县| 汝南县| 延庆县| 栾城县| 诸城市| 莱西市| 巴东县| 九江县| 务川| 成都市| 山东省| 洪雅县| 泸西县| 黔西| 公主岭市| 淮阳县| 山西省| 瓮安县| 苏州市| 五原县| 天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