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靈魂拷問,你究竟要干啥?
- 三國:這個小霸王,謀略無雙
- 橫江校尉
- 2017字
- 2025-08-05 00:23:49
王允一邊大聲呼喊,一邊快步尋找。
家中上下數百口人,卻無一人見著貂蟬。
忽然。
有一支車隊,從皇宮方向急匆匆趕來。
王允仔細一看。
來者正是自己的親信,派去皇宮那邊,收集圖書典籍。
王允立刻上前,詢問貂蟬下落。
一名家仆似乎知道,想了想說道:“小人奉命在皇宮之中收集圖書,混亂之中,碰巧遇上貂蟬。”
“她說去往別院尋找圖書,就與小人分開。”
“貂蟬剛走,院中燃起大火,至此再無音訊!”
王允看向皇宮方向,那沖天的火焰,頓足捶胸,懊悔至極。
這時。
王允之妻悄然走來,看到王允不停搖頭,陰陽怪氣道:“區區一個養女,值得這般懊惱?”
王允聞言,白了她一眼,沒好氣的說道:“婦道人家,汝知幾何?”
“汝若悉心培養一金絲雀,未及賞玩,卻不慎飛走。”
“豈不懊惱?”
二人正說話間。
李傕帶領一隊人馬,從旁經過。
他見王允車隊停在路邊,就上前詢問。
眾人以詳情告知。
李傕得知王允竟然為一養女丟失,就停止不前,當即眉頭緊鎖,面色陰沉。
他催馬趕到王允近前,拍著胸脯保證道:“王司徒別慌,末將這就派遣人馬,前去尋找。”
“敵軍破城在即,王司徒身負太師所托,務必速速離去,以免慘遭毒手!”
李傕只是隨口一說,目的是催促王允盡快出發。
派兵?
那是絕不可能的!
王允也不是傻子,自然聽出李傕的意思。
他禮貌的謝了一聲,立刻催促車隊,離開洛陽,向西進發。
當王允的車駕,走出洛陽城門之時。
王允挑開簾子,又看了一眼皇宮方向,只留下一聲長嘆,便放下了簾子。
……
實際上。
孫策派出的快馬,早已聯系上了祖茂。
如若祖茂火速發兵,足以在天子與文武百官,離開洛陽之前,將其堵在城中。
但信使傳出的將令,是讓祖茂集結隊伍,與孫策軍主力匯合。
而孫策軍主力,也沒有星夜兼程,趕往洛陽。
大隊人馬在半路停止不前。
他這樣做,顯然是故意讓李儒,李傕等人,帶走皇帝和文武百官。
如此非常規的行動,卻有兩重特殊的含義。
其一,孫策若是得了皇帝與文武百官,不好處理。
眼下。
孫家軍的核心戰力,不足一萬兵馬,還沒有穩固城池據守,只得依附于袁術。
孫策就是得了皇帝,也只能乖乖送給袁術,或者是袁紹。
自己種樹,后人摘桃,豈不是冤大頭?
這事兒,孫策能干?
還不如讓董卓帶走皇帝與文武百官。
等到日后關中劇變,董卓被殺,西涼諸將亂戰,皇帝東歸之時。
孫策占據豫州,近水樓臺先得月。
肯定是最有機會,重新掌控皇帝。
到那時。
孫策已然占據廣闊土地,再挾天子以令諸侯,兵鋒所向,盡皆披靡,豈不快哉?
其二,孫策若是截取皇帝。
董卓必然不肯善罷甘休。
他定會率領十五萬大軍,前來攻打。
到那時。
孫策須用八千兵馬,對抗十五萬西涼精銳,再加猛將呂布。
怕是一戰之力都沒有,就得大敗而歸。
既如此。
孫策仍舊集結兵馬,劍指洛陽,為何?
為兩件事。
其一,名聲。
孫堅年輕時,便豪爽仗義,聞名鄉里。
今又率領江東兒郎,殺穿中原,劍指洛陽。
如若不進城,豈不被世人恥笑?
為此。
孫策命人連夜制造兩面大旗,一面上書“匡扶漢室”,一面上書“忠肝義膽”。
兩面大旗立于陣前,隨風招展,軍威大振。
不僅如此。
孫策還要率先進城,拿下先登之功,彰顯孫家匡扶漢室,忠勇仁義之愿景,以此招攬天下豪杰,共圖大業!
其二,玉璽。
孫策是穿越者。
他知道玉璽遺失在洛陽宮中。
此物象征皇權,意義重大。
孫策尋得玉璽,一是有南面稱孤之心。
二是利用此物,再次打出連環計,攪動袁紹與袁術紛爭,從中漁翁得利!
……
由于洛陽城中,燃起沖天大火。
董卓率領西涼主力,無法入城,只能繞到洛陽以北,迅速西進。
孫策率軍駐扎在洛陽以南。
兩軍沒有遇上。
眼見城中火起,勢沖蒼穹。
孫策縱馬揚鞭,往來孫家軍陣之中,朗聲道:“孫家兒郎,建功立業從此開始!”
“隨我進城!”
言畢。
孫策把手一揮。
“匡扶漢室”,“忠肝義膽”兩面大旗迎風招展。
八千江東精銳急行軍,直奔洛陽而去!
不多時。
大軍進入城中。
孫策命祖茂率領一千人馬,于各處象征性的滅火。
他親自率領七千人馬,直奔洛陽皇宮。
目標只有一個,玉璽!
進入皇宮,孫策直接帶人,奔向建章殿南面,那座枯井之中。
然而。
枯井仍在,井中卻不見了婦人尸首。
許是孫策多次改變歷史進程,時間線已然混亂。
既如此!
不好!大事不妙!
若是皇帝帶走了玉璽,孫策謀劃攪動二袁紛爭之事,就無法展開,后續計劃全部打亂。
孫家軍本就浮萍無根,若是沒有玉璽相助,難上加難!
或者說。
由于時間線混亂,玉璽沒有隨皇帝西去,而是藏于別處?
也不無可能!
不行!
決不能沒有玉璽!
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玉璽!
如今關東聯軍,還在虎牢關外,沒有進入洛陽城中。
孫策時間充裕,決不能輕言放棄!
他火速撒開兵馬,于皇宮之中,尋找玉璽下落。
大軍走后。
“匡扶漢室”,“忠肝義膽”兩面大旗立于建章殿外。
孫策立于大旗之下,負手而立,望向南方,目光凜冽。
典韋孤身一人,背負雙戟,立在孫策身后,作為護衛。
此刻。
偌大的建章殿外,只有二人二旗。
然而!
就在這時。
一道清冷的女聲,從建章殿外陰影處,傳了出來。
“將軍自有忠肝義膽,力求匡扶漢室。”
“但天下群雄紛爭,天子被董賊擄掠,向西而去。”
“將軍不去追擊董賊,卻站在此處。”
“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