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傳國玉璽美女貂蟬,雙收!
- 三國:這個小霸王,謀略無雙
- 橫江校尉
- 2164字
- 2025-08-06 00:41:00
當(dāng)時。
建章殿外一片寂靜。
突然有女聲傳來,著實讓人嚇了一跳。
典韋第一反應(yīng),以為是董賊軍殘兵,尚未撤走,意欲行刺。
他一甩手,拔出背上雙戟,面色凝重,目光凜冽,正欲上前查看情況。
孫策把手一揮,攔在典韋身前。
此女雖未現(xiàn)身,但談吐不凡,溫文爾雅,氣定神閑,想必也是一位奇女子。
既然對方問到孫策。
那就回她幾句,倒也無妨。
孫策仍舊立于兩面大旗之下,負(fù)手而立,悠悠然道:“我孫家自江東起兵以來,大小戰(zhàn)陣不下一百場!”
“每逢戰(zhàn)陣,孫家上至統(tǒng)帥,下至兵丁,無不親臨一線,奮勇沖殺,無所畏懼!”
“關(guān)東會盟,共討董賊,我孫家更是擔(dān)任先鋒!”
“先于汜水關(guān)前,戰(zhàn)退華雄五萬大軍。”
“后于汜水關(guān)下,擊潰李傕五萬大軍。”
“今又領(lǐng)先于關(guān)東諸軍,率先進入洛陽,撲滅大火,清掃宮室,收集宮中至寶,以免被賊人奪去!”
“姑娘問我為何在此?”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忠義大旗在面前,一片赤膽,天地可鑒!”
“匡扶漢室”,“忠肝義膽”兩面大旗迎風(fēng)招展。
孫策立于大旗之下,器宇軒昂,英姿勃發(fā)。
再配上一派慷慨激昂的發(fā)言。
怎叫一個“正”字了得!
典韋在旁聽了,都不覺看向?qū)O策,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陰影之人聞言,當(dāng)時啞口,不再言語。
好長時間,都是一言不發(fā)。
典韋性子急躁,只覺那人裝神弄鬼,并非善類,二次欲要上前,將那人擒拿。
孫策一把按住典韋肩膀,再次制止。
就在這時。
大殿陰影處,走出一個年輕女子。
此女衣著不俗,好似官宦子女,體態(tài)婀娜,容貌絕美,似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孫策與典韋見了,皆是一驚。
作為穿越者。
孫策腦海中頓時閃過二字。
“貂蟬”?
美,不等于善。
此女容顏絕佳,但身份不明。
孫策是孫家大公子,更是全軍智囊,核心的核心。
典韋負(fù)責(zé)保衛(wèi)孫策,自然不敢怠慢。
他向前一步,橫雙鐵戟擋在身前,厲聲問道:“汝是何人?來此何事?”
女子恭敬行禮,答道:“妾身乃司徒王允之女,名喚貂蟬。”
“今受王司徒所托,于宮中收集圖書典籍,以防被大火燒毀。”
“沒曾想,在這大殿之中,遇上一件至寶,想要獻給將軍。”
“但不知將軍是何人也,固有一問!”
說著。
貂蟬從背后拿出一個漆木盒子。
只見木盒做工精巧,雕龍畫鳳,絕非凡物!
隨著貂蟬打開木盒。
一道五彩霞光,直沖天際!
孫策定睛一看。
這不是傳國玉璽,還能是什么?
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大事可定矣!
誰知。
貂蟬只是打開盒子一瞬,就將盒子重新關(guān)閉。
典韋見狀,有些惱怒,正欲詢問。
貂蟬懷抱盒子,嗚咽的啜泣起來,那模樣,讓人甚是憐惜。
孫策見狀,緩步上前,輕聲問道:“姑娘何故哭泣?”
貂蟬道:“家父西去長安,只留妾身一人,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如今兵荒馬亂,妾身柔弱,不知性命幾何,故而哭泣!”
孫策聞言,當(dāng)時就明白了。
貂蟬給孫策展示玉璽,不為別的,就是為了一個安身立命之所。
剛才一番問答,完全是在試探。
實際上。
貂蟬藏匿在建章殿隱蔽角落,也很安全。
她深知董卓撤走,關(guān)東聯(lián)軍必會進入洛陽,也必會來到建章殿上,尋找皇帝遺留之物。
貂蟬懷抱玉璽,足以憑借此物與自身容貌,博得富貴。
但她為何選擇孫策?
原因有二。
其一。
孫策帶兵,最先進入洛陽,占了先機。
這個貂蟬,絕非花瓶,而是飽讀詩書,非常聰明。
她知道最先破城者,不是最強,也是最勇。
眼見孫家兒郎,雖多有負(fù)傷,但精神飽滿,斗志昂揚。
領(lǐng)軍統(tǒng)帥,必是英杰。
孫策留給貂蟬的第一印象,就很好!
其二。
“匡扶漢室”,“忠肝義膽”兩面大旗隨風(fēng)飄揚。
孫策一身戎裝,立于大旗之下,高大威猛,氣宇軒昂,儀態(tài)不凡。
更有猛將典韋,護在身側(cè),平添幾分氣勢。
試問,哪個少女不懷春?
孫策年輕,極有可能未娶。
貂蟬雖是王允養(yǎng)女,但也是名門。
孫策寒門出身,地位不高。
貂蟬若是搶占先機,拿下正妻之位,也不無可能啊!
由此可見。
這個貂蟬,不一般啊!
孫策來到貂蟬身邊,安慰道:“姑娘莫怕!”
“我江東孫策,頂天立地,誓要除暴安良,匡扶宇內(nèi)。”
“家國都能保全,何況一女子乎?”
“汝跟我來,我必以禮敬之!”
孫策一番鋪墊,最后說出“以禮敬之”四個字,頓時打動貂蟬。
她哭著跪倒在地,連連磕頭道:“多謝公子收留!”
……
孫策進入洛陽目的之一,得到傳國玉璽,已經(jīng)達(dá)成,也同時收下美女貂蟬,可謂大豐收!
但城中混亂,大火沖天。
典韋擔(dān)心孫策安慰,仍然不離左右。
不多時。
一隊人馬搜尋無果,返回建章殿。
孫策當(dāng)即命令這隊人馬傳令各處,聚攏孫家將士,撲滅宮中大火,清掃大殿,就地安營,埋鍋造飯,等待關(guān)東聯(lián)軍。
兩天后。
建章殿外廣場上。
孫策閑來無事,就與猛將典韋,對練招式。
典韋在武將戰(zhàn)力榜上,排名第三。
孫策全狀態(tài)下,也力敵不過。
然而。
孫策是主,典韋是從。
典韋雖是莽夫,也懂得江湖之道,并非打打殺殺,而是人情世故!
因此。
二人對練,孫策招招看優(yōu),步步取勝。
典韋自是招架不住,氣喘吁吁。
雖是如此。
與高手對練,精進速度更快!
這幾日。
孫策槍法越發(fā)嫻熟,更領(lǐng)會心得奧義,觸類旁通。
典韋雖強,用的是雙鐵戟,擅長近戰(zhàn),與長槍路數(shù)不同。
與他對練,效果已不明顯。
若要更進一步,還需另尋高人!
也不知關(guān)東聯(lián)軍之中,是否有趙云。
若是相遇趙云,與之切磋一二,必會突破瓶頸,有所大成!
孫策正思量間。
猛將祖茂急匆匆來到近前,恭敬行禮,道:“公子!”
“城外來了一支人馬,好似關(guān)東聯(lián)軍!”
孫策問道:“何許人也?”
祖茂答道:“大旗上書一個趙字,大旗下一員小將,白馬銀槍,甚是英俊!”
漢末三國時期,趙姓將軍長得還帥,年紀(jì)又輕,不是趙云,還能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