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選擇:解決所有難題的關鍵思維(第二版)
- (美)史蒂芬·柯維 布雷克·英格蘭
- 2136字
- 2025-08-05 15:00:50

第二章
第3選擇:尋求“協同”原則、思維模式和步驟
“協同”是改變世界的力量。生命不是網球賽,只能有一方贏球。當雙方都贏,能夠共同創造一種新局面,讓彼此都感到滿意時,人們才能做出合理決策。
第3選擇思維模式:我看到自己——我看到你——我找到你——我和你協同。
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我們所面臨的最棘手甚至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有一種方法能夠解決生命中幾乎所有的困境和嚴重分歧,它是通向未來的方法。它既不是你的方法,也不是我的方法,它是一種更先進的方法,它是一種比我們以往能想到的任何方法都更好的方法。
我稱之為“第3選擇”。
大多數沖突有兩個方面。我們習慣以“我的團隊”與“你的團隊”來思考問題。我的團隊是好的,你的團隊是壞的,或者至少“沒那么好”;我的團隊是正確而正義的,你的團隊是錯誤甚至不義的;我的動機是純粹的,你的動機至少是不純的。我的黨派、我的團隊、我的國家、我的孩子、我的公司、我的觀點、我的立場都和你對立。在所有情況下都只有兩種選擇。
幾乎所有人都認同非此即彼的選擇。于是有了各種對立:自由派與保守派、共和黨與民主黨、員工與管理層、控方律師與辯護律師、孩子與家長、保守黨與工黨、教師與行政人員、學區與城區、農村與城市、環保者與開發商、白人與黑人、宗教與科學、買家與賣家、原告與被告、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丈夫與妻子、社會主義者與資本主義者、有信仰者與無信仰者。于是有了種族歧視、偏見與戰爭。
每種選擇都深深根植于某種思維定式。舉例來說,環保者的思維定式是欣賞美和自然的平衡。開發商的思維定式是看到社區進步和經濟機會增多。每一方都自認高尚理性,而視對方缺乏道德與常識。

圖2-1
注:大多數沖突都是兩方面的。第1選擇是“我的方法”,第2選擇是“你的方法”,通過協同,我們可以得到第3選擇——“我們的方法”,一種視角更高、更好地解決沖突的方法。
思維定式與個人身份認同緊密聯系在一起。如果我說自己是一名環保者、一個保守派成員或一名教師,那么我描述的不只是我的信仰和我的價值觀——而是“我是誰”。所以,當你攻擊我這一方的時候,你攻擊的是我和我的自我形象。在極端情況下,身份認同沖突可以激化為戰爭。
假設兩種選擇思維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大多數人身上,那么我們該如何超越它呢?通常來說,我們無法超越。我們要么繼續斗爭,要么達成脆弱的妥協。正因如此,我們才面臨如此多令人沮喪的僵局。不過,問題的關鍵不在于我們屬于哪一方,而在于我們如何思考。真正的問題是我們的認知模式。
“認知模式”一詞指影響我們行為的思維形式或類型。它就像一張地圖,幫助我們決定要去往何方。我們所看到的地圖決定著我們的行為,而行為決定著結果。如果我們轉換認知,行為和結果也會相應改變。
舉個例子,番茄最早從美洲傳到歐洲的時候,一位法國植物學家認為它是古代學者所說的可怕的“狼桃”,于是他發出警告,食用番茄會導致抽搐、口吐白沫甚至死亡。因此,雖然美洲的早期歐洲殖民者將番茄作為觀賞植物種植在花園里,但他們從不去碰它。與此同時,殖民者所面臨的最危險的疾病是由缺乏維生素C引起的敗血病——而番茄富含維生素C。藥物就在花園里,他們卻因為錯誤的認知而死亡。
大約一個世紀后,隨著新知識的出現,認知發生了轉變。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開始食用番茄。據說,托馬斯·杰斐遜就種植番茄并將它作為食物推廣。如今,番茄是最常見的蔬菜。現在我們認為番茄是健康食品,食用番茄就會變得健康。這就是認知模式轉換的力量。

圖2-2
注:我們的認知模式支配著我們的行為,而行為決定結果。我們得到的結果建立在行為的基礎上,而我們的行為取決于我們如何看待周遭的世界。
如果我是位環保者,我的認知或心像地圖會顯示一片我希望保護的美麗的原始森林。如果你是位開發者,你的心像地圖會顯示你希望開采的地下石油儲量。兩種認知模式可能都是正確的。地球上有一片原始森林,而石油儲備恰恰也在那里。問題在于,兩種心像地圖都是片面的,并且永遠無法全面。人們后來發現番茄的葉子是有毒的,因此,反對食用番茄的認知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的。雖然有些人的心像地圖比其他人的要完備一些,但是沒有地圖是真正全面的,因為地圖不是地形本身。正如D. H.勞倫斯所說:“一切片面真理均有其對立面,并最終產生對自身的否定。”
如果我只看到了第1選擇的心像地圖——我自己的片面地圖,那么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說服你轉變你的認知模式,甚至強迫你接受我的選擇。這也是我維持自我形象的唯一方法:我必須贏,你必須輸。
另外,如果我放棄我的地圖,追隨你的地圖——第2選擇,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你同樣無法保證你的心像地圖全面,所以我有可能會因為追隨你的地圖而付出慘痛的代價。你可能會贏,而我可能會輸。
我們可以把地圖聯合起來,這是有益的。我們需要一張考慮到雙方觀點的更具包容性的地圖。我會理解你的觀點,你也會理解我的觀點。這是一種進步。即便如此,我們的目的仍然會有不可調和的矛盾。我仍然不愿意森林遭到破壞,你仍然想在森林里開采石油。我對你的地圖的充分理解可能導致我在對抗你的時候更加艱難。
然而,這時我對你說:“也許我們可以達成一種前所未有的更好的解決方案,你愿意考慮第3選擇嗎?”于是,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了。幾乎從來沒有人問過這個問題,但它恰恰是解決沖突、改變未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