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域四百年2:割據與融合
- 李東
- 753字
- 2025-08-01 15:29:01
自序
續寫西域四百年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雖有過短暫統一,但總體上是混戰割據,西域諸國與中原的聯系不如兩漢時緊密。匈奴汗國瓦解,漠北草原各部族之間不相統屬,對西域的威脅也在減弱。而在中亞,貴霜帝國開始走下坡路,形成了邦國林立的局面;嚈(yè)噠帝國曇花一現,未對西域的政治結構產生大的影響,西域諸國與中亞歷代王朝沒有建立過任何臣屬關系。
在中原你剛唱罷我登場的統一戰爭中,西域也在形成小統一的局面,焉耆(qí)、疏勒、莎車、于闐、鄯善、龜茲各霸一方,互不臣屬。但這些西域諸國與中原各政權大部分時間保持著臣屬關系,這種關系已不是軍事征服的結果,而是經濟上的密不可分和心理上的親近所至,自覺且不被動。
中亞、西亞乃至歐洲諸國對絲綢的需要在遞增,中原雖然烽火連連,但絲織產量遞增,西域諸國可以從貿易上獲利。不過由于貧富分化拉開,西域百姓的不滿情緒與反抗意識也在遞增。這一時期,貧困者希望從信仰中獲得解脫,統治者希望用信仰緩和民間矛盾,而佛教的許多觀念、思想甚至咒術等恰好迎合了西域統治者和百姓的需求。自此,西域在文化、詩歌、舞蹈、音樂、美術、繪畫、雕塑、建筑等諸多方面具有了濃厚的佛教色彩。
鳩摩羅什、法顯這些著名高僧和無數不知名的僧侶,穿行在東與西的文明之間,用精神的力量彌合戰爭與苦難的創傷。
中原內亂時,大量河西民眾逃往西域謀生;中原穩定時,大量西域民眾遷入中原定居。以高昌為核心的區域形成了儒家文化圈,西域諸民以在高昌進修漢文化為榮。
在魏晉開啟到隋唐的數百年中,中原政權稍一穩定,便會仿效兩漢,在西域設官置守,西域長史和戊己校尉依舊調和著西域諸國的紛爭,龜茲、于闐、烏孫、疏勒等國延續著“無歲不奉朝貢,略如漢氏故事”。
我們的故事,將從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始,至公元590年隋文帝統一中國止,續寫西域四百年。
李東
2023年10月于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