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有這種想法很正常,實在是朱棣的行為太過反常了些。
朱棣不是一個沒能力的皇帝,不可能不明白這種決策會造成什么影響。
作為皇帝,哪怕對某個兒孫再怎么喜愛,但只要不是未來的儲君,就不應該太過親近,否則必然會生出事端。
過去那些朝代,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
但他還是這么做了,是對太子哪里又有所不滿?還是對漢王真就那么喜愛?
楊士奇抬起頭,看了眼朱高熾,給出了一個眼神。
要不要反對?
朱高熾這時也正看著楊士奇,搖了搖頭。
兩人長期搭檔,早已養成默契,一個眼神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見朱高熾似乎并不擔心,楊士奇便又恢復了老神在在的模樣,兩手一揣,半瞇著眼。
但他們兩個是商量好了,其他官員可就納了悶了。
一個個面面相覷,有些不知所措。
今天這是怎么了?皇上的胡作非為就算了,太子和內閣的態度居然是默許?
朱棣也有些奇怪,官員們的反應出乎了他的預料,按理來說,這種時候,他們應該集體站出來唱反調才對。
不過很快他就看到了一臉平靜的朱高熾,心中頓時明悟。
看來自己看不上的這個兒子,在朝堂里的威望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的想象。
朱棣默不作聲,又看了眼面無表情的朱高煦,以及他身后那群喜形于色的武將,若有所思。
自己這個決定,似乎讓太子和漢王,以及朝中文武之間的問題更加突出了。
朱棣仿佛看到了一場隱患正在形成,但他并沒有制止的想法,最起碼現在沒有。
只要他還活著,大明就亂不起來,這是一個馬上帝王的自信,也是他對朱高熾的信任。
因此,他對眼下這種情況,非但沒有擔憂,反而有幾分樂見其成的意思。
太子在朝中威望太重,自己很多時候都要受他掣肘,適當的壓制還是很有必要的。
朱棣如是想,這并不是他對朱高熾的政務能力不滿,而是作為一個帝王的平衡之道。
他希望朱高熾能處理好國事,但哪怕是親兒子,也不想看到他從自己手中分走太多權柄。
這是古今往來絕大多數帝王都必須面對的矛盾點,朱棣也無法免俗。
沒有群臣反對,接下來就是兵部商議的事了,朱棣只是聽,除非有不合適之處,才會開口糾正。
不多久,出征之日就定了下來。
知道自己避無可避的朱瞻壑也只能認命。
退朝后,朱棣又將三個兒子和兩個孫子都叫到了乾清宮。
囑咐完朱高熾要勤勉處理政務后,才看向朱高煦和朱高燧。
或許是老爺子今天的舉動讓漢王看到了希望,朱高煦如同一只斗勝了的公雞,高昂著頭,臉上滿是得意之色,頻頻朝朱高熾看去,挑釁之意溢于言表。
朱瞻壑倒是老實得很,低著頭誰也不看,滿臉苦澀如喪考妣。
朱棣見朱高煦表情,暗暗皺眉,這個老二,是不是有些得意忘形了?
又轉頭看了眼朱瞻壑,心底怒氣漸消,一時間有些哭笑不得。
換作其他皇孫,能被自己帶在身邊,哪個不會覺得是天大的恩賜?
偏偏這小犢子,怎么總是覺得老子是要害他?
“瞻壑,你是不是不想去打仗啊?”
聽得朱棣發問,朱瞻壑立馬抬起了頭,眨了眨眼,滿臉諂笑的問了句。
“爺爺,我可以不去嗎?”
朱棣笑而不語,只是給了朱瞻壑一個眼神。
朱瞻壑順著他的方向看去,當看到了漢王那漆黑如鍋底的臉,以及捏的嘎吱作響的拳頭時,諂笑立馬僵硬在了嘴角。
恍惚間,只覺得額頭隱隱作痛,肚子也空落落的。
“爺爺,剛剛是孫臣開玩笑的,我作為朱家的子孫,怎么能只知享樂而不思報國?”
朱瞻壑義正言辭,滿臉堅毅的道。
他看出了朱棣眼神里的意思。
不去?可以??!那你就老老實實回漢王府去,到時候再發生點什么,我可就什么都不管了!
想到自己才穿越過來幾天就遭受的悲慘境遇,朱瞻壑還是妥協了,即便心中再不愿去塞外,也不想回漢王府去。
他幾次三番壞了漢王的好事,要是離開了朱棣的視線,還能有活路?
“這才像我的孫子!”朱棣對朱瞻壑的態度十分滿意,嘴角上揚。
小犢子,我還治不了你了?
朱瞻壑堆出一臉假笑,心里不知罵了多少聲老狐貍。
另一邊,朱瞻基見爺爺和朱瞻壑有說有笑,心里一股悵然若失的感覺油然而生。
皇爺爺,你變心了!以往扮演朱瞻壑角色的不應該是自己嗎?
但此時的朱棣卻并未發覺朱瞻基的異樣,或者說這就是他有意為之的舉動,所以才選擇無視。
時間來到五月,步入初夏,應天的溫度明顯上升了許多,塞外的冰雪也開始逐漸消融。
應天城外,五軍大營的校場上人影綽綽,陽光灑落在士卒們的鎧甲上,散發著凜凜寒光。
最前方,五道人影勒馬佇立,明光鎧被太陽照得熠熠生輝,不可直視。
但眾人熱切的眼神卻始終未從這幾人身上移開。
他們都知道,這五人里有大明的皇帝,也有王爺,更有太孫,世子。
可以說,這一仗,皇家上下三代都會與他們一起,浴血拼殺,捍衛大明之威!
與君王同生共死,這是多大的榮耀?
一股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真切切,震撼人心的感覺正變得濃烈。
這是大明將士的戰意!
殘元余孽,也敢觸我大明煌煌之威?
此時的校場上靜得落針可聞,就連馬匹也都安靜了下來,一個響鼻都未曾發出,可那震撼人心的戰意卻達到了頂峰!
前方五人很直觀的感知到了這股戰意,除了面帶驚色的朱瞻壑外,其他人都是滿意至極。
“有此戰意,此戰必勝!”
朱棣喜笑顏開,催馬上前一步,揚起馬鞭直指北方。
“明軍威武!大明萬勝!”
“明軍威武!大明萬勝!”
朱高煦,朱高燧跟著喊出了聲。
“明軍威武!大明萬勝!”
五軍大營數萬人集體山呼,聲浪如海嘯般席卷而出,在應天城上空蔓延,余音繞梁,久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