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假太子妖言
- 高危職業:我在明末當太子
- 上官二娃
- 2081字
- 2025-08-09 18:02:46
“荒唐!”
朱慈烺霍然離座,座椅與地面摩擦發出刺耳聲響。
他疾步走向殿中的雕龍金柱,又猛地折返。
史可法日前在燕子磯的試探言猶在耳,此刻流言卻似毒藤纏繞宮墻。
一股冰冷的寒意順著脊椎蜿蜒而上,分明是透著晨光,冷汗卻已浸透中衣。
此等妖言,一旦傳開,其勢難遏。
輕者,或可動搖根基;重者,則足以危及國本。
朱慈烺心中憂慮如潮。
韓贊周欲言又止,黃得功忽然抱拳出列:
“殿下容稟!給末將三個時辰,定把那些腌臜潑才捆來詔獄。”
“若嫌砍頭痛快,末將有十八般軍器伺候!”
“不可!”
朱慈烺斷然截住黃得功話語,
“黃將軍即刻持金符調兩營禁軍,鎖太平、朝陽、金川三門,外城照常啟閉,不得引起恐慌!”
言罷,他又轉頭看向韓贊周:
“韓伴伴速召三法司堂官及福王叔祖,巳時初刻武英殿廷議,不得有誤!”
福王朱由崧已辭去監國之位,監國權柄自然歸于東宮。
自大明開國以來,太子監國乃常事,監國期間亦需上朝理政。
今日,朱慈烺首次以監國身份上朝,未料妖言驟起,如陰云蔽日。
他深知,一場嚴峻考驗已橫亙眼前……
......
武英殿。
晨光熹微,穿透高大的殿門,灑落在金磚鋪就的地面,映出一片肅穆的金黃。
滿朝文武身著朝服,神色莊重,依次而立。
階下東側青幄次座前,鎏金銅鶴吐著裊裊青煙。
十六歲的太子朱慈烺身著赤色蟠龍常服端坐其間。
距御座七步之遙的次席規制,既確保監國權威凜然難犯,又恪守著紫禁城最森嚴的君臣天塹。
朝儀既定,司禮監掌印太監韓贊周身姿端正,行禮如儀。
這原在廬州府的監軍太監,被朱慈烺起復后愈發氣度沉凝。
寅時三刻的晨鐘余韻仍在梁柱間震顫,
鴻臚寺贊禮官“百官有事早奏”的唱報聲剛落,丹墀下一道青影破列而出:
“臣有死諫!”
青袍御史像柄出鞘的利劍,劃破文官隊列。
朱慈烺瞳孔微縮——監察御史沈宸荃目淬寒鋒。
他伏跪丹墀,額角汗珠已沁出,卻在抬頭瞬間陡然拔高聲調:
“今坊間妖言謂殿下非真龍血脈,更誣靖南伯等為操莽之輩。”
“若不以雷霆手段自證,他日江北四鎮聞此謠言,豈不效安祿山清君側?”
話音剛落,韓贊周手中拂塵幾乎捏斷,黃得功甲片錚然作響。
沈宸荃脊背弓如滿弦:
“臣愿以項上頭顱作保,若驗明正身,臣當自刎謝犯顏之罪;若有半分差池——”
他猛然昂首,直視青幄次座,
“請殿下即刻退居鐘山守陵!”
退居鐘山守陵!
朱慈烺心中劇震!
這等同于說,若無法自證身份,便要自動放棄一切繼承資格,形同廢黜。
而此刻,韓贊周與黃得功已被指為同黨,他們之言難以服眾,這自證之事談何容易?
“臣附議!”
又一道青色身影越眾而出。
監察御史黃澍聲震殿宇:
“昔年天啟朝梃擊案,尚有三法司會審!”
“今日妖言案直指東宮,殿下若不敢當廷自證,豈非坐實坊間'貍貓竊鼎'之說?”
群臣嘩然騷動!
黃澍卻須發戟張,聲音炸響于殿宇:
“臣要問!自三月十九日煤山噩耗,可有先帝近侍作證殿下出逃?”
“臣要問!南渡途中遭遇三次截殺,為何獨太子完好無損?臣更要問——”
他驟然轉身戟指黃得功,厲聲詰問:
“靖南伯私調兩營禁軍,是要學王莽鎖閉宮門嗎!”
青官袍激烈翻卷,聲嘶力竭:
“太祖英靈在上,豈容趙高指鹿為馬!”
“今日不剖肝瀝膽以證清白,明日這金陵城頭,便要懸起靖難旗!”
“臣附議!”
“臣附議!”
......
七道青色身影(御史)接連出列,高聲附和。
那聲聲附議,如重錘般敲擊在朱慈烺心頭。
朱慈烺不禁感慨,往昔只在典籍中見過“科道撼廷”的記載。
今日親身領教,方知這都察院監察御史,手握風聞奏事之權,一旦發難,竟有如此聲勢。
都察院乃大明最高監察之署,掌糾察百官、辨明冤屈、提督各道,其下設十三道御史,分察各地官員事務。
今日朝堂之上,便盡顯其威懾之力。
“科道”為六科給事中與十三道監察御史之合稱,謂之“言官”,實乃大明監察體系之核心。
朝堂之上,諸大臣間竊竊私語。
兵部尚書史可法、戶部尚書高弘圖、禮部尚書馬士英等一眾重臣,此刻皆垂眸斂目,沉默如山。
“爾等腐儒!安知兵戈兇危!本帥調防皆為拱衛宮禁……”
黃得功再也按捺不住,重鎧驟振,聲如雷震。
“琤——!”
青幄方向傳來的玉帶聲響,生生截斷黃得功的話頭。
朱慈烺緩緩起身,目光掃過丹墀下的一眾御史:
“好一個‘風聞奏事’!都察院十三道御史,倒有九道在這武英殿上。”
他緩步走下青幄次座,玄色皮靴碾過金磚紋隙。
當他走到距沈宸荃三步時,朝陽恰好穿透殿門,五爪金龍鱗甲泛起刺目金芒。
“沈御史,”
少年監國俯視的目光,仿佛要鑿穿御史官帽,
“你要本宮……如何自證?”
沈宸荃死死扣住笏板(大臣上朝手持的記事板),喉間喘息粗重,卻依舊梗著脖子:
“臣……臣只知洪武祖制載明!”
“凡宗室血脈存疑之案,當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會審勘驗!”
“今日……今日若不能當廷請出玉牒金冊,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勘驗清楚!”
“臣……臣寧可血濺這丹墀金磚,以謝天下!”
朱慈烺下頜猝然繃緊:
“京師淪陷,先帝蒙塵,尸骨未寒!”
“爾等不思戮力同心,匡扶社稷于危難,卻在這武英殿上,以坊間市井之妖言,行逼宮廢立之實?”
他突然拂袖轉身,直面六部大臣:
“諸卿食君之祿,此刻倒要做廟堂泥塑?”
“莫非真要驚動孝陵,讓太祖高皇帝掀了棺槨來認親!”
沈宸荃頹然垂首。
朝堂上私語更甚,金磚映著無數晃動的長翅官帽。
福王朱由崧喉結在緋袍領口間滑動三寸,終未吐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