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代替方案
- 不是造車廠嗎?怎么改軍工廠了
- 云棲鳳歸
- 2580字
- 2025-07-28 14:16:46
李衛國的話擲地有聲,像一顆定心丸,瞬間壓下了所有的質疑。
“小陳,你跟我來!”李衛國不再理會眾人,拉著陳明就往車間辦公室走。
“李師傅,我們這是去?”陳明問道。
“去找廠長!”李衛國腳步生風,語氣里透著一股壓抑不住的興奮,“這么大的技術革新,必須馬上向領導匯報!這事要是成了,你就是咱們廠的大功臣!”
陳明心中了然,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節省百分之十五的合金鋼,在這個年代,足以驚動部里。
他被李衛國拉著,快步穿過喧鬧的車間。
工人們投來好奇的目光,竊竊私語。
“那不是技術科的小陳嗎?怎么被李師傅拉著跑?”
“聽說是把測繪組的圖紙給否了,自己畫了張新的。”
“真的假的?他才來多久啊?”
“誰知道呢,不過你看王大學生那臉黑的,八成是真的。
議論聲中,兩人已經來到了廠長辦公室門口。
李衛國連門都沒敲,一把推開,對著里面正在埋頭看文件的一個中年人喊道:“廠長!大喜事!”
……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對于陳明來說,像是經歷了一場風暴。
廠長趙興國,一個從戰場上轉業下來的干部,起初也是滿臉懷疑。
但在李衛國的力保和陳明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解釋下,他的態度從懷疑轉為驚奇,又從驚奇變為狂喜。
當場拍板,成立以陳明為技術核心,李衛國為總負責的“曲軸技術攻關小組”,特批最好的材料,最好的設備,全力支持新圖紙的試制工作!
消息傳出,整個汽車研究制造廠都轟動了。
一個剛來不久的青年技術員,推翻了整個測繪組的工作成果,還要搞什么技術革新,節省百分之十五的鋼材?
這在許多人看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一時間,敬佩、質疑、嫉妒、看熱鬧的目光,全都聚焦在了陳明身上。
陳明對此卻毫不在意,他一頭扎進了工作中。
有了廠里的全力支持,他如魚得水。
他不僅僅是畫出了一張圖紙,更是親自下到車間,指導工人如何改進工裝夾具,如何調整機床的走刀參數,如何控制關鍵部位的加工精度。
他所展現出的知識和經驗,完全超出了一個二十三歲青年應有的范疇,讓李衛國和一眾老師傅們越發心悅誠服。
然而,當曲軸的毛坯件按照新工藝初步成型后,一個新的難題,又擺在了所有人面前。
這天下午,攻關小組的成員圍在工作臺前,氣氛有些凝重。
“小陳同志,曲軸的事情進展順利,但底盤那邊,又卡住了。”李衛國皺著眉頭,指著另一套圖紙
那是嘎斯51的底盤懸掛系統圖紙。
“問題出在哪?”陳明問道。
“鋼板彈簧。”李衛國拿起一根從樣車上拆下來的鋼板彈簧,它呈現出優美的弧線,充滿了韌性。
“我們分析了這東西的材料,是一種含硅和錳的特殊彈簧鋼。咱們廠里,沒有。我問了上級單位,整個華夏,現在也生產不了這種鋼材。”
李衛國的語氣很沉重:“沒有合格的鋼板彈簧,車造出來就是個空殼子,拉不了重載,過個坑都可能趴窩。”
周圍一片寂靜。
這又是一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絕境。
發動機是汽車的心臟,那懸掛系統就是汽車的筋骨。筋骨不強,心臟再好也白搭。
王浩也在場,他雖然在曲軸事件上吃了癟,但作為技術科的一員,還是被叫了過來。
此刻他忍不住開口,語氣里帶著幾分幸災樂禍:“我就說,仿制不是那么簡單的。人家蘇聯用的是什么材料,我們用的是什么材料?沒有金剛鉆,攬什么瓷器活。”
“你閉嘴!”李衛國瞪了他一眼,“說風涼話誰不會?有本事你拿出解決辦法來!”
王浩脖子一縮,嘟囔道:“我哪有辦法,這得找上面去申請進口……”
“進口?”李衛國冷笑一聲,“一噸彈簧鋼的外匯,夠我們全廠工人吃多久的飯?要是事事都靠進口,我們還成立這個汽車廠干什么?”
辦公室里再次陷入了沉默,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陳明。
不知不覺間,這個年輕人已經成了大家的主心骨。
陳明一直在摩挲著那根拆下來的鋼板彈簧,感受著它的彈性和結構,腦海中,無數關于材料力學和熱處理的知識在飛速運轉。
片刻之后,他抬起頭,目光清亮而堅定。
“李師傅,或許,我們不需要進口那種特殊的彈簧鋼。”
“什么意思?”李衛國精神一振。
“我們可以用現有的普通碳素鋼,來造出性能相近的鋼板彈簧。”陳明語出驚人。
“不可能!”王浩第一個跳出來反對,“陳明同志,你又在說胡話了!普通碳鋼又脆又硬,哪來的彈性?做成彈簧,車一開就得斷成幾截!這是要出人命的!”
“是啊,小陳,”一個老師傅也擔憂地說道,“碳鋼和彈簧鋼,那是兩碼事,性能差遠了。”
陳明沒有理會他們的質疑,而是看向李衛國,認真地問道:“李師傅,你相信我嗎?”
李衛國看著陳明那雙充滿自信的眼睛,想起了那張堪稱藝術品的曲軸圖紙,想起了他講解“應力集中”時胸有成竹的樣子。
他咬了咬牙,重重地點頭:“小陳,你說,我們聽!只要有道理,我們就跟你干!”
“好!”陳明深吸一口氣,他知道,這又是一次對整個時代工業認知的挑戰。
“王浩同志說得對,普通碳素鋼,如果按照常規方法處理,確實又脆又硬,不適合做彈簧。”
他話鋒一轉,拿起鉛筆,在紙上迅速勾勒起來。
“但是,材料的性能,不完全由它的成分決定,更取決于它的內部組織結構和受力方式!”
“我有兩個思路。”
“第一,是工藝上的。我們可以通過特定的熱處理工藝,改變普通碳鋼的內部金相組織,讓它在保持足夠強度的同時,獲得更好的韌性和彈性。這需要非常精確的溫度控制和冷卻速度控制。”
“金相組織?”李衛國聽得云里霧里,但“溫度控制”和“冷卻速度”他是懂的。
“對。”陳明點頭,“簡單說,就是通過‘淬火’和‘回火’的組合,讓鋼材‘脫胎換骨’。我們需要反復試驗,找到一個最佳的工藝參數。”
“這……能行嗎?能達到彈簧鋼的效果?”有人小聲問。
“很難完全達到,但可以非常接近。”陳明坦誠道,“所以,我們還需要第二個思路來彌補差距。”
他用筆在圖紙上重重一點。
“那就是結構設計上的優化!”
“大家看,原版的鋼板彈簧,每一片的截面厚度,基本是一樣的。”
陳明在紙上畫出了鋼板彈簧的側面圖。
“但實際上,鋼板彈簧在受力時,越靠近中間固定的位置,它承受的彎矩就越大,越到兩端,彎矩就越小。”
“所以,我們可以設計一種‘變截面’的鋼板彈簧!”
他飛快地畫出了新的設計,那是一片中間厚、兩邊薄的鋼板。
“中間用料足,保證強度;兩端用料省,減輕重量,并且讓應力分布更均勻。這樣一來,就算我們的材料性能比人家差一點,但通過更優秀的設計,最終也能達到相近的整體性能!”
“用更好的設計,來彌補材料上的不足!”
陳明的聲音不大,但每一個字都像錘子,重重地敲在在場每一個人的心坎上。
整個辦公室里,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被陳明這個大膽而新穎的構想給震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