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通用肘擊攻擊手段
平擊肘
攻擊目標:臉部、下頜側面、頭側面、后腦。
平擊肘(圖1-17):我方以格斗架勢站立,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兩手護住下頜側面;以右平擊肘為例,蹬右腿,胸椎左轉,送肩,右前臂抬平,用右肘外側前臂端尺骨向前攻擊,攻擊時呼氣;也可以交替進行左、右平擊肘。
戰術格斗平擊肘的訓練
(1)平擊肘擊手靶、腳靶或胸靶(圖1-18)。
(2)拉對方右臂的平擊肘攻擊(圖1-19)。
(3)左手抱對方頭右側部的右平擊肘攻擊。

圖1-17

圖1-18

圖1-19
外頂肘
攻擊目標:主要攻擊對方(位于我方側面)的面部或頭部。

圖1-20
外頂肘(圖1-20):我方以格斗架勢站立,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兩手護住下頜側面;右腳向前跨一步,肩向右送,抬右臂,用肘部向右頂擊。右頂肘時可以加入腰部微向左后轉的動作。左側外頂肘的動力鏈類似。肘擊時呼氣。
戰術格斗外頂肘的訓練
(1)外頂肘擊腳靶或胸靶(圖1-21)。
(2)拉臂外頂肘(圖1-22):站在對方左側或左前方,雙方呈L型站位,左手拉住對方左手腕并向左猛拉,同時用右頂肘攻擊對方頭部或胸部。

圖1-21

圖1-22
后擺肘
攻擊目標:主要攻擊對方(位于我方后側)的頭面部。
后擺肘(圖1-23):我方以格斗架勢站立,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兩手護住下頜側面,腰順時針向后轉,左腳蹬地發力,左腳腳跟離地;右肩關節水平外展,向后送肩,抬上臂,用肘部上臂側借身體旋轉慣性向后攻擊。肘擊時呼氣。

圖1-23
戰術格斗后擺肘的訓練
后擺肘擊手靶、腳靶或胸靶(圖1-24a~b)。

圖1-24a

圖1-24b
后頂肘
攻擊目標:后側對方(近身)的胸部和頭部。
后頂肘(圖1-25):我方以格斗架勢站立,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兩手護住下頜側面,右臂屈肘,肩關節猛力后伸,用肘部向后頂擊。可以利用身體的右轉增加擊打效果。肘擊時呼氣。
戰術格斗后頂肘的訓練
(1)后頂肘擊胸靶(圖1-26)。
(2)在對方從后面連臂熊抱時,使用后頂肘輔助解脫。

圖1-25

圖1-26
提示
(1)以色列格斗術肘法的4種基本攻擊包括平擊肘、外頂肘、后擺肘和后頂肘。
(2)基本肘法的攻擊點:肘部、肘部前臂側尺骨、肘部上臂側。
(3)肘擊的攻擊范圍原則:近身后打擊技,能用肘不用拳。
(4)肘擊時可以把整個體重慣性加到肘擊攻擊中,攻擊效果更好。穿作戰服時的肘擊,也是打碎玻璃窗的重要手段。
(5)初級訓練者可以循序漸進地練習肘法擊靶,初級用戴護肘的肘擊擊靶訓練至少4次,再嘗試裸肘肘法擊靶的訓練。
轉身后擺肘
攻擊目標:頭面部。
技術點評:本技術通過轉身蓄力得到更大的攻擊速度,因此威力比一般肘擊大,但是因為動作幅度大,在狹窄環境中不易使出;同時技術對身體協調性要求高,攻擊成功率較低。
動作技術:以右轉身出右后擺肘為例,面向對方站立,我方突然以左腳為軸身體順時針旋轉180度,借旋轉的力量右肩關節外展,右臂屈肘,用右肘上臂側攻擊對方頭面部。
轉身后擺肘的訓練
(1)步伐訓練:(90+180)度撤步上步步伐訓練。
(2)轉身后擺肘擊打沙袋或胸靶。
實戰應用——應對對方從前方雙手掐頸大力猛推(圖1-27a~d)
當對方從前方雙手掐頸并用力前推時,向前發力的反擊受到阻礙;
于是我方利用“引進落空”思維,向后退,并左撤步逆時針轉身90度,同時高舉右臂并向左下方砸,目的是用右腋下對敵左腕產生反關節的鎖腕效果以迫使對方松手;
然后右腳上步,身體逆時針旋轉大于180度,同時進行左后擺肘,用左肘部攻擊對方頭部;
對方掐住我方并前推產生的慣性,會使其前沖到我方身側或者更遠,而我方轉身擺肘旨在利用對方前沖慣性產生的有利位置對其進行打擊。

圖1-27a

圖1-27b

圖1-27c

圖1-27d
上挑肘
攻擊目標:下頜、口、鼻。
技術點評:本技術可作為近身時出其不意的攻擊,也可以作為挑肘防御沖撞攻擊與“心形防御”沖撞攻擊的前導技術。
動作技術(圖1-28):格斗架勢站立,身體微蹲蓄力,挺身的同時肩關節快速屈曲,用上挑肘肘部(或肘部前臂側)攻擊對方下頜。在與對方距離過近而無法用上勾拳攻擊對方下頜時,可用上挑肘攻擊。
上挑肘的訓練
攻擊手靶或者胸靶(圖1-29)。

圖1-28

圖1-29
下砸肘
攻擊目標:頭部后側、背部。
技術點評:本技術的攻擊強度和效果巨大,競技格斗禁用。
動作技術(圖1-30a~b):當對方呈向前躬身姿勢時,可以用左臂自下至上夾住對方右臂,再用右臂的下砸肘砸擊對方頭部后側。下砸肘主要攻擊部位為躬身后對方頭部后側和背部或躺倒在地面上的對方的面部和頭部。

圖1-30a

圖1-30b
下砸肘的訓練(圖1-31a~b)
持靶者雙手持胸靶的下砸肘訓練。

圖1-31a

圖1-3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