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觀園的病根:《紅樓夢》人物的身心困局
- 李遠達
- 2581字
- 2025-07-29 15:35:37
二、 寶黛愛戀之后的黛玉疾患進程
正如癩頭和尚所預示的那樣,林黛玉在《紅樓夢》第三回中見到了那個宿命中的混世魔王,那個令她一世不得安寧的“外姓親友”——賈寶玉。當然,此時的賈寶玉還未長大,還只會從身體審美上夸贊這個“我曾見過的”妹妹。關于寶玉眼中的黛玉,小說是這樣描寫的:“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根據今天還能看到的《石頭記》各種抄本,我們發現林黛玉的容貌描寫是不大穩定的。正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寶玉眼中的黛玉,正是“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可問題在于,“心較比干多一竅”是如何看出來的?有研究者認為,病如西子,意思是林黛玉跟西施的心疼病一樣,故而應當是心臟病。可是如此解讀文學作品就呆了,還是應當將寶玉眼中的黛玉之病納入愛戀成疾的譜系中進行觀察。
說到愛戀成疾,這涉及寶黛愛情的分期問題,學術界有四期說、五期說、六期說之分。我們采取一個普遍認同的分期,將寶黛愛情的前世今生都納入進來,綜合考量:(1)木石前盟階段。主要是神瑛侍者澆灌絳珠仙草。(2)戀情萌芽階段。從黛玉進賈府,二人“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暗生情愫,兩小無猜。(3)戀愛試探階段。從寶釵進府開始,黛玉吃醋,寶黛二人因“金玉良緣”而相互試探,時常爭吵,直到寶玉說出:“你放心”(第三十二回),并在自己挨打后給黛玉送去舊手帕為止。(4)平靜焦慮期。二人經過一番彼此互證心意,深知彼此,然而囿于禮法,又不可能再進一步了。因此進入平淡的戀愛時光,二人一起參與海棠詩社,作詩聯句,但同時,隨著年齡增長,黛玉身體漸弱,寶玉也時常神思恍惚。(5)悲劇爆發階段。黛玉日漸病重,賈寶玉也日漸癡傻。“兩個人見了面,只得用浮言勸慰,真真是親極反疏了”(第八十九回)。經過掉包計,最終魂歸離恨天。
這里需要做一個說明。曹雪芹是《紅樓夢》前八十回作者沒有疑問,不少學者并不認可后四十回的藝術成就。我們在探討林黛玉及《紅樓夢》人物疾患問題的時候,考慮再三,還是將后四十回納入進來。因為,雖然后四十回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畢竟給了小說人物一個完整的生命歷程。這一歷程還是由距離作者時代不甚遠的同代人續補完成的。因此,我們討論小說人物的疾患、健康與死亡之時,不經特殊說明,一般都以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通行本為藍本。今天大家看到的通行本(人民文學出版社)是經過整理者反復甄別、優中選優的結果。
在寶黛愛戀試探及平靜焦慮期,林黛玉逐漸長大,她的疾病也悄然萌發、暗地生長。例如小說第三十四回寫黛玉收到晴雯送來的舊手帕,“體貼出手帕子的意思來,不覺神魂馳蕩”,“如此左思右想,一時五內沸然炙起”,連作了三首題帕詩,“林黛玉還要往下寫時,覺得渾身火熱,面上作燒,走至鏡臺揭起錦袱一照,只見腮上通紅,自羨壓倒桃花,卻不知病由此萌”。題帕詩,是黛玉的名作,舉凡“枕上袖邊難拂拭,任他點點與斑斑”(其二),“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其三),皆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不過,有醫生卻從疾病角度發覺了異樣。例如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黃瑋教授就根據小說文本中“腮上通紅,自羨壓倒桃花,卻不知病由此萌”之說,認為黛玉之病很符合現代臨床醫學的“二狹面”,因此很可能是二尖瓣狹窄。然而,小說描寫中的“自羨壓倒桃花”一般的“腮上通紅”,完全有可能是情志因素導致的;更加不確定的是,傳統醫學語境中的“病”,大概率與現代醫學對應的心臟器質性病變缺乏必要關聯。這一點,我們在導論部分已做過剖析。
到了《紅樓夢》第四十五回和第五十五回,隨著小說中寶黛愛情的進展,林黛玉的病癥增多了。例如第四十五回中,“黛玉每歲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而第五十五回“時屆孟春,黛玉又犯了嗽疾”。可見,寶玉和黛玉戀愛進展過程中,隨著黛玉的長大,她每年到換季之時便會犯嗽疾。癥狀雖然都是咳嗽,但這顯然與社會大眾對于肺結核的發病規律認識不同。難能可貴的是,小說第四十五回除去描寫黛玉之“嗽疾”,還呈現了黛玉患病的一些原因及眾人的反應:
今秋又遇賈母高興,多游玩了兩次,未免過勞了神,近日又復嗽起來,覺得比往常又重,所以總不出門,只在自己房中將養。有時悶了,又盼個姊妹來說些閑話排遣;及至寶釵等來望候他,說不得三五句話又厭煩了。眾人都體諒他病中,且素日形體嬌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所以他接待不周,禮數粗忽,也都不苛責。
從小說敘述可知,林黛玉的病癥因游玩勞神所致,獨自一人時煩悶,人來相陪又覺厭煩,是個“形體嬌弱,禁不得一些委屈”的癥候。這樣就更與具有傳染性的肺結核相去甚遠了。總體而言,《紅樓夢》前八十回中林黛玉的癥候寫得相對較虛,缺乏質實的疾病呈現,尤其是脈象表達。
這一點,在小說后四十回中發生了較大變化。例如小說第八十二回描寫林黛玉“喉間猶是哽咽,心上還是亂跳,枕頭上已經濕透,肩背身心,但覺冰冷。……覺得心頭一撞,眼中一黑,神色俱變,紫鵑連忙端著痰盒,雪雁捶著脊梁,半日才吐出一口痰來。痰中一縷紫血,簌簌亂跳”。痰中帶血,心神不定,疾患日漸沉重了。
在小說第八十三回中,敘述者展現了整部小說中都十分罕見的一段林黛玉的脈案:
小廝們早已預備下一張梅紅單帖,王太醫吃了茶,因提筆先寫道:六脈弦遲,素由積郁。左寸無力,心氣已衰。關脈獨洪,肝邪偏旺。“木氣不能疏達,勢必上侵脾土,飲食無味,甚至勝所不勝,肺金定受其殃”。氣不流精,凝而為痰;血隨氣涌,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養心脾。雖有補劑,未可驟施。姑擬黑逍遙以開其先,復用歸肺固金以繼其后。不揣固陋,俟高明裁服。又將七味藥與引子寫了。
以傳統醫學的觀念看,王太醫的脈診結果,與小說第四十五回薛寶釵勸慰林黛玉時所言,處在同一癥候延長線上。薛寶釵所說的“先以平肝健胃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氣無病,飲食就可以養人了”,與此處王太醫診斷中的“木氣不能疏達,勢必上侵脾土,飲食無味,甚至勝所不勝,肺金定受其殃”,何其相似乃爾。不過,第八十三回中,王太醫脈診中獲取的信息核心是以下六句話:“六脈弦遲,素由積郁。左寸無力,心氣已衰。關脈獨洪,肝邪偏旺”,其中,也暗藏了傳統醫學以“積郁”為林黛玉病癥之源的判斷。這一方面是傳統醫學病因論認知系統使然,另一方面,也為后四十回展開黛玉的郁癥描寫提供了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