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孤注一擲(義父們追讀一下吧!!!!)
- 大宋:朝堂太吵,我想去種地
- 聽日尋
- 2299字
- 2025-08-20 08:59:56
熙寧六年的雄州,四月時節,街頭春意已濃,楊柳吐綠,行人絡繹不絕。
可這表面上的繁華下,卻壓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沉悶。
不是旱災,而是市易務那道驟然頒下的鹽禁,讓整座城像被扼住咽喉,人人都小心翼翼,不敢多言。
耶律忠拉了拉身上的夾襖,將氈帽壓低幾分,遮住額角那道淺淺的契丹刺青。
那是遼人特有的族紋,在這風聲鶴唳的節骨眼上,哪怕是個常來常往的“副使”,也不好輕易暴露身份。
他此來身負雙重使命:一是搞清楚除了趙記雜貨鋪,還有沒有別的鋪子能買到鹽;二是不動聲色地打探李知禾是否在幕后設下了天羅地網,就等著有心人上鉤。
恒興齋,雄州城最老的干貨鋪子之一,掌柜的張老頭是個油滑世故的主兒,平日里和遼商也有些往來,靠著賣些契丹人稀罕的南方香料賺了不少銀錢。
耶律忠邁進鋪子時,張老頭正瞇著眼,拿個銅鑷子仔細地挑揀著剛進的一批枸杞。“喲,這位客官,您里邊兒請!”張老頭眼皮都沒抬,扯著嗓子招呼道,“新到的寧州枸杞,個兒大飽滿,味兒正得很,來上兩斤?”
耶律忠笑了笑,順手拿起一把算盤,在手里撥弄著,珠子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張掌柜,我今兒可不是來買枸杞的。實不相瞞,我家主人最近嘴饞,想熬點契丹風味的咸奶茶,可這鹽吶,怎么都湊不夠數。您這兒,能不能勻出點兒?”
張老頭手里的鑷子猛地頓住,抬眼打量了耶律忠一番,臉上的笑容瞬間收了起來,神色警惕:“客官,您這可問錯地方了。您不知道啊,如今市易務把鹽管得死死的,大部分鹽都運去定州等地賑災了,剩下那點兒,都得按戶帖限量供應,我這小本買賣,哪有多余的鹽往外勻吶!”
耶律忠心中一沉,面上卻不動聲色,繼續試探:“張掌柜,您這話說得就見外了。您在這雄州城扎根這么多年,人脈廣得很,就沒點兒法子?我家主人出手可大方,只要能弄到鹽,價錢好商量。”
張老頭撇了撇嘴,將鑷子往柜臺上一扔,嘆了口氣:“客官,不是我不幫您,實在是如今風聲太緊。官府下了口頭命令,誰要是敢私自買賣鹽,那可是要蹲大牢的。再說了,您沒聽說嗎,如今就西郊的趙記雜貨鋪那兒,還能偷偷賣點兒鹽,不過聽說也是冒著天大的風險,走的不知道什么路子。咱這些本分鋪子,可不敢摻和。”
從恒興齋出來,耶律忠眉頭緊鎖。
張老頭的話,和他之前聽到的風聲如出一轍,所有線索都指向了趙記雜貨鋪,可這唯一的“出路”,卻透著說不出的詭異。
他決定再去福德行碰碰運氣,福德行是家主營糧油米面的大鋪子,平日里和鹽鋪也有往來,或許能有新的發現。
福德行里,伙計們正忙忙碌碌地搬著一袋袋大米,掌柜的周胖子站在一旁,指揮著眾人,手里還攥著個算盤,不時撥弄幾下,嘴里念叨著賬。
耶律忠走上前去,拱了拱手:“周掌柜,忙著吶?”
周胖子轉過頭,見是個陌生面孔,上下打量了一番,臉上堆起笑容:“這位客官,您要買點兒啥?我們這兒米面糧油,一應俱全,都是上好的貨色。”
耶律忠也不繞彎子:“周掌柜,我就直說了。我想弄點兒鹽,您這兒有門路不?”
周胖子的笑容瞬間僵在臉上,眼神里閃過一絲慌亂,下意識地往四周看了看,見沒人注意,才壓低聲音說:“客官,您可別害我。如今鹽禁這么嚴,誰敢私賣鹽啊?市易務天天盯著呢,查到了就是抄家的罪過。我勸您吶,要是真缺鹽,要么去城外碰碰運氣,要么就老實等著官府開恩放寬鹽禁。”
“城外?掌柜的可是指趙記雜貨鋪?這趙記……到底啥來路?怎么就他家能賣鹽?”耶律忠追問道。
周胖子嘆了口氣:“誰知道呢。不過聽說啊,背后有人撐腰,可到底是誰,咱小老百姓也不清楚。反正現在城里都傳,這事兒透著古怪,說不定是個局,就等著人往里跳呢。”
接連走訪了七八家老鋪子,得到的答案如出一轍。
所有鹽鋪都明確表態,沒有多余的私鹽,市易務的管控密不透風,且官府封鎖了所有私鹽流通渠道,唯獨趙記雜貨鋪被默許“偷偷賣鹽”。
各方風聲一致,矛頭齊刷刷地指向宋廷派來的那位御史,怎么看,這趙記都像是個精心布置的釣魚局。
明面看似只是鹽禁,實則在設套引遼人主動交易,以備秋后算賬。
耶律忠回到蕭記商鋪時,天色已經暗了下來。
店鋪里,幾個遼商正圍坐在一起,滿臉愁容地抱怨著。“這日子沒法過了,再這么下去,我們契丹人都要被淡嘴淡出鳥來!”一個身材魁梧的遼商用力拍著桌子,滿臉憤懣。
“是啊,這鹽一斷,家里腌的肉都沒法吃了,都快臭了!”另一個尖臉的遼商附和道。
蕭十三坐在主位上,眉頭擰成了個疙瘩,見耶律忠進來,忙問道:“怎么樣?打聽到什么了?”
耶律忠將今日的探查結果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眾人聽后,皆是一片嘩然。
“這擺明了是陷阱啊!宋人這招太狠了,想把我們一網打盡!”
“那怎么辦?難道我們就這么干等著沒鹽吃?”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吵得蕭十三心煩意亂。
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靜,沉思片刻后,緩緩說道:“趙記雜貨鋪確實是陷阱,但也是全城唯一能拿到鹽的地方。我們不能就這么坐以待斃,南京道那邊的情況你們也清楚,百姓沒鹽,已經開始騷亂了,再這么下去,局面會失控的。”
“可明知是局,我們怎么能往里跳?”有人提出質疑。
蕭十三目光堅定:“我決定親自去趙記交易。”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主事,您這太冒險了!萬一被抓……”耶律忠急切地說。
蕭十三擺了擺手:“我意已決。我會‘留下憑據’,以正規商貿的形式掩蓋真實意圖,試圖在宋人設局中博一線生機。我們需要鹽穩住局面,拖延危機,這是眼下唯一的辦法。只要操作得當,留下足夠的證據證明我們是正常交易,宋人就算想動手,也得掂量掂量。”
眾人見蕭十三主意已定,雖滿心擔憂,卻也不再多言。
現在這復雜的局勢下,蕭十三這一孤注一擲的決定,不知是能為遼人解了鹽荒的燃眉之急,還是會將他們徹底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但此刻,在這風雨飄搖的雄州城,他們已沒有太多選擇,只能跟著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