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自戀與服從
  • (奧)伊索爾德·沙里姆
  • 1580字
  • 2025-07-22 17:41:59

拉·波埃西的矛盾公式

1546年或1548年?,法國作家拉·波埃西?撰寫了《論自愿為奴》(“Abhandlung über die freiwillige Knechtschaft”)一文。[1]他創造了一個被廣為引用的矛盾公式,將自愿性和奴役聯系在一起,也就是自愿的強制關系。

拉·波埃西問道:為什么這么多人,所有村莊、城市和民眾,會忍受唯一的暴君呢?他的回答是:統治者的權力不會多于其被賦予的權力。暴君也一樣。他只擁有應得的權力。他只在人們可以容忍的范圍內對他們造成傷害。因此,統治的秘密在于被統治者的同意,被壓迫者自愿接受統治者的壓迫。這就是拉·波埃西給同時代人講授的矛盾課程。他向他們呼喊:是你們讓暴君變得強大!他的權力在于你們的自愿性!

拉·波埃西認為,要想獲得自由,人們只需停止服從。因為人們可以選擇成為奴仆還是自由人。但人們同意自己的不幸,甚至追求這種不幸。

拉·波埃西說道:“這真是一種非常奇怪卻又如此普通的現象。”[2]

然而,為什么人們會服從呢(無論這對他們是否有利)?更尖銳的問題是:如果這不符合人們的利益,為什么他們還會服從呢?

拉·波埃西對這種矛盾現象做了如下解釋:最初,對民眾的征服可能是強制性的。但一旦被征服,民眾就會“完全遺忘自己的自由”并自愿服從(freiwillige Unterwerfung)。但這種遺忘因何而起?強制性又是如何變成自愿性的呢?拉·波埃西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涉及以下三個因素。

首先,通過欺騙和誘惑。換句話說,狡猾的暴君們巧妙地利用了強有力的手段:妓院和賭館,公共娛樂和消遣,分發肉食等慶祝活動。“由此,他們欺騙了以肚腹為主人的底層民眾。”[3]換句話說,這是一場交易——但卻是一場糟糕的交易,因為代價是自由。

其次,通過一切能助長輕信的事物來鞏固統治。尤其是通過權力的飾品——浮華、謊言和宗教。也就是通過一切能蒙蔽人們的東西。

最后,通過習慣和教育來增強自愿性——它們會扭曲人們“生而自由”的本性。因此,自愿性不過是對人們追求自由這一自然傾向的扭曲。教育和習慣會埋沒并破壞這種本性,這樣一來,人們只能滿足于自由的替代品,即自愿性。這一替代品通過習慣和教育變成了必然,違背了人們與生俱來的“未經敗壞的本性”。由此,自愿性替代了真正的自由,成為人們的第二本性。

拉·波埃西認為,服從的執念會深深地扎根,(自我)奴役已經成為第二本性。盡管如此,拉·波埃西仍然將他的文本作為一種呼吁、宣言和號召:“下定決心不再服從,你們就會獲得自由。”只要人們不再同意成為奴仆,人們就能得到解放。就像第二本性可以輕易擺脫一樣。拉·波埃西向同時代人發出的呼吁基于兩點:一方面,他認為奴役是一種外在關系——尤其是它建立在強制和欺騙的基礎上。另一方面,在他的文本中,自愿性的存在令人驚訝——它是缺席的。對一篇探討自愿性的文本來說,這是不可思議的。也許,自愿性之所以在文本中缺席,是因為它是一種缺失:缺失真正的、純粹的、自然的自由。在他看來,自愿性只是被扭曲、被敗壞的本性。

拉·波埃西的矛盾是一種既持續又可變的現象。它是持續的,因為我們如今仍然生活在自愿的強制關系中。然而,它也是可變的,因為自愿服從隨著社會關系的改變而改變。

自愿服從仍然存在,但服從的形式和服從的內容不斷變化。因此,它是一種持續存在的現象——表現為不同的特征、不同的強度、不同的實現方式和不同的理論化。如今,不再是自愿奴役,而是自愿服從。這是一個重要的區別。因為服從者并不是主人的奴仆——他更多的是服從于關系并融入其中。與奴役不同,這樣的服從并不將自己視為奴仆,它更像是一種同意——同意現有狀況,接受社會秩序。更重要的是,在這種喬裝打扮的強制關系中,自愿性似乎走向了其對立面:一種被視為授權(Erm?chtigung)的服從。這種自愿服從的影響再怎么高估也不為過。因為這是在支持、維護、延續現有秩序和現有關系時最深遠、最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既符合個人利益,又違背個人利益。

如果自愿服從既持續又可變,那么問題就來了:自愿性究竟意味著什么?它又從何而來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勒克县| 浦城县| 获嘉县| 马鞍山市| 仙游县| 确山县| 枣强县| 涡阳县| 佛坪县| 徐州市| 缙云县| 浙江省| 正蓝旗| 时尚| 广州市| 商都县| 青河县| 绵竹市| 石渠县| 大悟县| 黎川县| 和林格尔县| 吉木乃县| 仙桃市| 北安市| 内乡县| 清涧县| 武清区| 都江堰市| 西丰县| 滦南县| 峨边| 邹城市| 两当县| 新泰市| 蓬溪县| 霍山县| 德安县| 离岛区| 延安市|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