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拋轉引玉不是讓你拋石頭
- 我的時代1979!
- 老牛愛吃肉
- 2028字
- 2025-08-14 08:00:00
蘇連誠剛要開口,許成軍先看著他張了嘴:“蘇教授,我收回‘不長遠’的輕率說法。傷痕文學太重要了。”
撤回?
蘇連誠:你看我信?
“老百姓憋了十年的話,總得痛痛快快說出來,這是文學的良心。我說的‘尋根’,是在這之后,大家自然會問:這些創傷從哪兒來?咱們民族的精神底色是什么?就像先治傷口,再補元氣,不矛盾。”
說完蘇連誠也點頭,這話合情合理。
他蘇連誠再有私人恩怨,這一刻也得認。
這小子是個人物。
他特么說的對!
最后許成軍看向朱冬潤,這是他在復旦真正的伯樂。
“朱老問怎么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我插隊時想過。比如鳳陽花鼓,不能只唱老調子,可以編新段子,唱村里的包產到戶、城里的工廠革新;學校開興趣課,讓娃娃們先學敲鼓點,再講背后的故事。就像您研究的楚辭,當年也是唱出來的,現在咱們給老藝術找新嗓子,它就不會枯。”
朱冬潤捻著胡須點頭。
王水照在筆記本上寫“花鼓編新段子”,筆尖頓了頓,又添了句“通變落地案例”。
賈值芳不說話,章培橫看了眼他的臉色放緩,知道這茬算是過去了
于是不無提醒地道:“你倒會找補。但做學問既要有銳氣,更要留三分余地。”
許成軍笑著點頭,把筆記本往前推了推:“老師們的批評,我都記下來了。以后一定學著把話說周全,多向各位老師請教‘通變’的真學問。”
嗯,這是最后的復盤。
答題完畢!
收工!
面試能力不是白練的!
會議室里的氣氛松快下來。
看著“五大金剛”的表情,許成軍還是很滿意的。
與文學研究領域的名人“華山論劍”,怎又不是文豪路?
啊不對,好像是被“論劍”。
不過許成軍個還沒得意多久,就見教授們對視一眼。
你小子不是有能耐么?
我們瞧瞧你到底有什么能耐!
至于前面說的面試流程?
這五個人加在一起,復旦中文系老中青三代菁英不說都在這。
也是半壁江山。
他們高興了會管你流程?
只是苦了孫教務,就見這“明白人”嘴角直抽,屢次想說點啥,最終也是沒敢打擾教授們的興頭。
流程!面試有流程!
但!
朱老、賈老沒說話,還有你教務的事?
就聽章培橫張口道:“老師、賈老、蘇教授、王教授,我看這小許同志水平還是很高的,面試流程咱先放一邊,咱有什么想問的,盡可問一問,小許有問題,我們也盡可幫忙解惑嘛!”
他下意識忽略了孫教務黑鍋似的臉,看著教授們都在點頭。
然后愉快的達成了只有孫教務一個人受傷的世界。
孫教務:面試過程不需要做紀錄的?內容不需要入檔的?
見大家都同意,章教授提前過了把“主任”的癮,然后臉上也有了笑模樣,道:“那我先拋磚引玉。”
“小許,《文心雕龍》里《隱秀》篇中,補文真偽、‘隱’與‘秀’的辯證關系,連清代黃叔琳都不敢輕下斷語。你說要從傳統里找根,那這篇最難啃的骨頭,你怎么看?別光說大道理。”
這話一落,其他四位教授齊齊看向他。
拋磚?
你不怕把這小子砸死?
誰不知道《隱秀》是《文心雕龍》中爭議最大的篇目,被學界稱為“天書”?
核心爭議“補文真偽”連清代考據大家黃叔琳都不敢輕斷,屬于古代文論研究的“硬骨頭”!
稍有不慎就會陷入版本考據的泥潭。
你拿他考知青?
而且章培橫避開泛泛而談,直指“隱”與“秀”的辯證關系。
這是劉勰文學思想的核心命題,既考對經典原文的理解,更考對傳統文論深層邏輯的把握。
若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解釋,會顯得學養不足。
若空談理論脫離文本,又會暴露根基不牢。
難么?
難得特么出花了!
這還沒完!
章培橫還暗設陷阱!
這問題實際是在追問:“你說要‘找根找魂’,但傳統文論若不能解決當下問題,就是故紙堆。”
問題看似問《隱秀》,實則逼許成軍回答“古代文論如何對 1979年的文學有用”。
這既考學術功底,更考對時代語境的敏感度,稍有脫節就會落得“食古不化”的評價!
老小子找場子呢!
用心險惡啊!
許成軍心里一凜,果然是沖著學術硬骨頭來的。
不過沒事。
他會把脈問診。
這篇他還真研究過,不巧的是...
也是看的章培橫的學術研究文稿。
真是不巧啊!
他定了定神,稍作思索:“章老師,該篇核心在于‘隱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獨拔者也’”
“《隱秀》難,難在三層。一是補文真偽爭議,二是‘隱’與‘秀’的張力,三是怎么讓這千年老道理對當下有用。”
開篇名義,八股文老套路了。
歸有光、方苞、王鏊點贊!
“先說補文,”
他抬頭看向章培橫,余光掃向各位教授。
“宋代以來就有人說‘夫隱之為體’那段是后人補的,可我倒覺得,不管是不是劉勰原文,‘隱以復意為工,秀以卓絕為巧’這八個字抓得準。就像咱們讀《紅樓夢》,‘草蛇灰線’是隱,‘黛玉葬花’是秀,缺了哪樣都不成好文章。”
章培橫眉峰微動,示意他繼續。
許成軍:那我繼續裝了。
他話鋒一轉,目光環視全場。
“更重要的是這道理能治當下的病。”
“《隱秀》說‘隱者藏也,秀者見也’,寫苦難不必句句喊疼,像《祝福》里祥林嫂的眼神是‘隱’,‘我真傻,真的’是‘秀’,藏露之間才有嚼頭。”
他頓了頓,語氣肯定:“西方理論講‘冰山原則’,說露在水面的只是八分之一,這不就是《隱秀》的‘文外重旨’?”
“但咱們的‘隱’不是故弄玄虛,是‘義生文外’,根在民族審美里。就像鳳陽花鼓的鼓點,敲出來的是‘秀’,沒敲的留白里藏著的鄉情是‘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