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 我,扶蘇,只想安靜修仙
- 春又至夏
- 2024字
- 2025-07-21 08:10:00
李斯的府邸,位于咸陽城內一處地段極佳的位置,正對面便是呂不韋昔日的住宅。
這座府邸采用前堂后寢的布局,前堂主要用來會見賓客,處理公務,后寢則作為主人及家眷的居住空間。
相較于前堂,后寢更加私密,房間也更多,且擁有獨立的庭院。
盡管府邸建造在巨大的夯土臺基之上,但卻沒有任何裝飾,十分簡樸,只是在門闕上掛有一塊由李斯親自題寫的牌匾。
盡管如此,整個咸陽城,卻沒有任何人敢于輕視這里。
只因為這是李斯的住處。
油燈散發出的光芒,照亮了整個房間。
李斯跪坐于案牘后,面前是一幅被展開的輿圖,輿圖上詳細標注著關中地區的城池道路,以及山川河流。
臨近下值前,他與右丞相馮去疾一同被皇帝召見,商量遷民墾邊、以及征發民夫修繕秦、趙、燕的舊長城等事宜。
“遷民三萬戶啊……”
李斯回過神來,將目光從眼前的輿圖上移開。
對于征發民夫,修繕秦、趙、燕的舊長城、用以抵御匈奴一事,他和右丞相馮去疾意見一致。
但在遷民墾邊的問題上,他卻與馮去疾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馮去疾認為,關中乃大秦的根基,容不得絲毫動搖,為了不影響來年的收成,因此,應該適當減少遷移至邊疆墾邊的百姓戶數。
馮去疾提議分批次遷移民戶用以墾邊,先遷移一萬戶,余下的在三年內遷移完畢。
馮去疾的這個提議,并不被皇帝所認可。
緊接著,李斯看準機會,向皇帝提議遷民三萬戶用以墾邊。
最終,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
李斯的心里十分清楚,遷民三萬戶墾邊一事已成定局,容不得絲毫更改。
接下來,只需再經過廷議,這件事便會被作為國策施行。
可以預見的是,那群儒生博士又會跳出來嘰嘰喳喳個沒完,引經據典地批評這是苛政。
不過好在,被那群儒生博士奉為領袖的淳于越,已經因為“焚書”一事被免去官職,發還原籍。
眼下,對方應該正在收拾行李,沒辦法摻和朝堂上的事。
李斯想到這里,心情頓時好了不少。
要論朝堂上,他最討厭的人是誰,除了淳于越這個曾經的摯友以外,再無他人!
只因為淳于越在政見上處處和他唱反調。
凡是他李斯支持的,淳于越必然出言反對,反之也一樣。
有好幾次,李斯都恨不得將其腰斬于市,除之而后快,但最后還是礙于情面,硬生生忍住了。
“唉,也難怪長公子會作出那等不理智之事,想來應該是受了淳于越的挑唆!”
李斯在感慨完畢后,搖了搖頭,重新專注于眼前的輿圖。
當他的手指劃過商顏山附近時,卻硬生生停了下來,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商顏山……”
當初由鄭國修建的鄭國渠,將渭北平原四萬余頃鹽堿地變為高產田,畝產達“一鐘”,使得秦國愈發富強,逐漸有了兼并六國的實力。
而商顏山附近的土地,便是極少數沒有被鄭國渠覆蓋到的地方。
因此,這里的百姓生活也最為困苦。
每到耕種的時節,這里的百姓都得繞一個大圈子,不辭辛勞地跑到上游的洛河取水。
為了爭搶水源,這里的百姓時常與鄰近的村落產生矛盾,甚至還鬧出過人命。
李斯回過神來,拿起毛筆,在輿圖上所標注的商顏山那里畫了一個小圈。
……
就在這時,只聽門外傳來一陣輕微的敲門聲。
緊接著,只見一位管家模樣的人推門而入,來到李斯的面前,俯下身體,畢恭畢敬道:
“這是公子遣人送來的書信!”
“嗯,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李斯從來人的手中接過竹筒,點了點頭,出言吩咐道。
待到來人離開以后,李斯打開竹筒,從里面取出帛書。
將帛書的內容瀏覽完畢后,李斯將其放至一旁,輕撫胡須,眼中閃過一絲喜色。
這是李由遣人送來的書信,上面說他再過一段時間,就將回到咸陽。
在歷經第一次征討百越的慘敗后,朝廷吸取了教訓,在嶺南開鑿溝通湘江和漓江的靈渠,向南方源源不斷地運輸兵士,以及輜重。
經過五年的精心準備,朝廷于去年再度對百越用兵。
由任囂、趙佗率領援軍以及當地的秦軍殘部,共計三十萬人再度進攻百越,此戰一舉擊潰百越殘軍,新設立南海、桂林、象郡三郡。
戰爭結束后,任囂被委任為南海郡尉,趙佗則被任命為龍川縣令,暫時負責當地的一切事務。
而在這場戰爭中,李由主要負責大軍的后勤補給等相關事宜,并以此立下功勞。
等到當地的局勢穩定后,李由這才啟程返回咸陽。
常言道,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李斯早早便為李由規劃好了將來的道路。
在秦國的官場上,有這么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即無論是宰相還是將領,都必須要有基層的經驗。
當初李斯入秦的時候,便是在基層擔任小吏,后來得到了國相呂不韋的賞識,才得以接近嬴政,并一飛沖天,一路做到現在的位置。
李斯相信,李由憑借此次立下的功勞,外加上娶了秦國宗室公主作為妻子,很快就會被外放出去擔任一地郡守,打熬資歷。
等資歷熬得差不多了以后,李由就會被調回中央,然后再一步一步往上爬,直至官拜九卿,亦或者是爬到三公的位置!
到那時,他李家在大秦的地位將變得舉足輕重,甚至足以和在秦國世代為官,名將輩出的王家、蒙家相媲美。
另一邊,長公子府,靜室。
在招呼奴仆,將從丹房那里搬來的東西分門別類擺放完畢后,扶蘇長舒一口氣。
回想起盧生那一臉肉疼,卻又無可奈何的模樣,扶蘇只感覺一陣暗爽。
看著眼前的丹爐,以及藥材架上琳瑯滿目的各式藥材,扶蘇心情大好,暗襯道:
“接下來一段時間,道爺我不必再為煉丹材料而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