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艾灸治療內科疾病
感冒
風寒感冒
癥狀
惡寒重,發熱輕,頭痛無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
【選穴】百會、大椎、風門、肺俞。
【定位】
百會:在頭頂部,正中線上,兩耳尖連線中點,或前發際線正中直上5寸。


大椎:在背部,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風門: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1.5寸。
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1.5寸。
操作方法
艾條溫和灸,每穴15~20分鐘,灸至局部皮膚溫熱泛紅、惡寒癥狀緩解即可,每日1~2次,病愈即止。
風熱感冒
癥狀
惡寒輕,發熱重,頭痛有汗,流濁涕,痰黃稠,口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
【選穴】大椎、曲池、尺澤、合谷。
【定位】
大椎:在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屈肘,在肘橫紋外側端凹陷中。
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緣。
合谷:在手背,第1、第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操作方法
艾條雀啄灸,每穴10~15分鐘,每日1~2次,癥狀消失后再施灸1~2次即可停止。
暑濕感冒
癥狀
多見于夏季,感受當令暑邪,暑多夾濕,暑濕并重,癥見發熱,汗出熱不解,鼻塞流濁涕,頭昏、頭痛、頭脹,身重倦怠,心煩口渴,胸悶欲嘔,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
【選穴】肺俞、陰陵泉、足三里。
【定位】
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1.5寸。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后下方。
足三里: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外側1橫指。


操作方法
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以局部溫熱紅暈為度,每日1次,灸至身熱解除,頭昏、頭痛、胸悶等癥狀消失后加灸1~2次即可。
對癥治療
感冒常伴有腹脹便溏、頭痛鼻塞、頭項痛、咳嗽喉痛等癥狀,臨床可以根據伴隨癥狀加用以下方法。
(1)腹脹便溏加天樞,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每日1次,大便正常后再加灸1~2次。
(2)頭痛鼻塞加太陽、印堂,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每日1次,癥狀消失即止。
(3)頭項痛加風池,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每日1次,疼痛癥狀消失即止。
(4)咳嗽喉痛加少商,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每日1次,癥狀消失即止。
【定位】
天樞:平臍中,兩側距前正中線2寸。
印堂: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
太陽: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1寸的凹陷中。
風池:在項部,枕骨下緣,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處。
少商:在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注意事項
(1)施灸期間要注意避風保暖,防止受涼。
(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可減少本病的發生。
(3)經常灸足三里穴,可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每周1~2次,連續4周,流感高發季節連灸1周,對于易患感冒者有預防效果。
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