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艾灸治療內科疾病

感冒

感冒是一種外感風邪或時行病毒所引起的發熱性疾病,現代醫學稱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臨床表現為發熱、惡寒、頭痛、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咽喉腫痛、脈浮。感冒一年四季皆可發病,以冬春寒冷季節為多,是臨床常見的多發病。由于外感病邪不同,感冒有風寒、風熱和暑濕之分。

風寒感冒

癥狀

惡寒重,發熱輕,頭痛無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

【選穴】百會、大椎、風門、肺俞。

【定位】

百會:在頭頂部,正中線上,兩耳尖連線中點,或前發際線正中直上5寸。

大椎:在背部,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風門:在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1.5寸。

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1.5寸。

操作方法

艾條溫和灸,每穴15~20分鐘,灸至局部皮膚溫熱泛紅、惡寒癥狀緩解即可,每日1~2次,病愈即止。

風熱感冒

癥狀

惡寒輕,發熱重,頭痛有汗,流濁涕,痰黃稠,口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

【選穴】大椎、曲池、尺澤、合谷。

【定位】

大椎:在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曲池:屈肘,在肘橫紋外側端凹陷中。

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緣。

合谷:在手背,第1、第2掌骨間,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操作方法

艾條雀啄灸,每穴10~15分鐘,每日1~2次,癥狀消失后再施灸1~2次即可停止。

暑濕感冒

癥狀

多見于夏季,感受當令暑邪,暑多夾濕,暑濕并重,癥見發熱,汗出熱不解,鼻塞流濁涕,頭昏、頭痛、頭脹,身重倦怠,心煩口渴,胸悶欲嘔,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

【選穴】肺俞、陰陵泉、足三里。

【定位】

肺俞:在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兩側旁開1.5寸。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后下方。

足三里:在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外側1橫指。

操作方法

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以局部溫熱紅暈為度,每日1次,灸至身熱解除,頭昏、頭痛、胸悶等癥狀消失后加灸1~2次即可。

對癥治療

感冒常伴有腹脹便溏、頭痛鼻塞、頭項痛、咳嗽喉痛等癥狀,臨床可以根據伴隨癥狀加用以下方法。

(1)腹脹便溏加天樞,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每日1次,大便正常后再加灸1~2次。

(2)頭痛鼻塞加太陽、印堂,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每日1次,癥狀消失即止。

(3)頭項痛加風池,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每日1次,疼痛癥狀消失即止。

(4)咳嗽喉痛加少商,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每日1次,癥狀消失即止。

【定位】

天樞:平臍中,兩側距前正中線2寸。

印堂: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

太陽: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后約1寸的凹陷中。

風池:在項部,枕骨下緣,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的凹陷處。

少商:在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注意事項

(1)施灸期間要注意避風保暖,防止受涼。

(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可減少本病的發生。

(3)經常灸足三里穴,可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每周1~2次,連續4周,流感高發季節連灸1周,對于易患感冒者有預防效果。

病例

梁某,男,38歲。頭痛,發熱,咳嗽,鼻塞,腰痛4天。查體:體溫38.5℃,咽部充血,心肺無異常,肝脾未捫及,腹軟,苔薄黃,脈滑數。診斷為時行感冒(流行性感冒),治當疏風解表。針灸并施,取風門、風池、肺俞、合谷、足三里。每日1次,2次而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湛江市| 公安县| 朝阳县| 靖江市| 博爱县| 白朗县| 通榆县| 临海市| 永修县| 德昌县| 九龙坡区| 林周县| 湄潭县| 电白县| 大洼县| 岱山县| 类乌齐县| 海南省| 沛县| 育儿| 清苑县| 剑河县| 同心县| 鸡东县| 普格县| 宣化县| 社旗县| 天峻县| 济源市| 武山县| 封开县| 夏河县| 阳城县| 肥城市| 华宁县| 吴旗县| 泰安市| 垦利县| 海口市| 大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