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對聯基礎(2)
- 春聯對聯大觀(中國民間文化叢書)
- 嚴鍇主編
- 4658字
- 2015-03-30 09:31:08
就對聯的形式而言,它的基本格式,是律詩(五律、七律)的中心部分,無論五律、七律,全詩共八句,中間四句(三、四句和五、六句),是兩副規范的對偶句(或稱對仗句、對聯句),而且對得工整、恰當。
對偶也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劉勰在《文心雕龍·麗辭》篇中曾說:“造化賦形,支體必雙;神體力用,事不孤立。”這就指出了客觀事物的對偶狀態。正因如此,在文學上也必然得到相應的反映。所以《史通·敘事篇》明確地指出:“編字不只,捶句皆雙,修短取均,奇偶相配。”凡律詩中的對偶和對聯中的對仗,又不同于一般事物那樣刻板、機械地相對,而是表現得更為靈活、形象、多樣化。律詩中的對偶句,表現形式有二:
一為并列對,并列對是指上下句的關系是并列、平等的;一為流水對,流水對是指上下句的關系是進程、遞進的。這兩種形式的對偶句,作者都力求作得工整、恰當;它是全詩的藝術精華所在,所以令人深思、回味和贊賞。
對聯一般分上下兩句(或稱上下兩聯)。上下兩句,要求字數相等,字詞相對,平仄協調,左右對稱,而意義相似、相連或相反。對聯右邊的(人進門靠右手)稱上聯,左邊的(人進門靠左手)稱下聯。上聯和下聯合成一個整體,就稱為一副對聯。上下聯的內容,要有一定的關聯而又不致重復,凡對仗雖工整而含意重復的,稱為“合掌”。合掌是指對偶句詞意重復,如王勃的《滕王閣序》中,就有這樣兩句:“時為九月,序屬三秋。”這樣的上下對仗,含意完全重復,這在作對聯時是要避免的。
作者創作對聯,必須注意對聯的特點和要求,不能隨意為之。否則,就創作不出好聯,或者根本不算對聯。創作對聯,一般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作對聯要注意形式美觀。上下聯要求字數相等,字詞相對;并作到形、聲、義左右相對,這樣才會使對聯整齊、協調、優美。
二是按漢字平仄聲來創作(漢字分為四聲:即平、上、去、入。除平聲為平聲外,而上、去、入皆為仄聲)。上下聯的字詞,要求平仄相對。只有平仄交替使用,讀起來才鏗鏘有致。
五、七言對聯的平仄,同七言律詩中的對偶句一樣,可以“一、三、五”(字)不論,“二、四、六”(字)分明。這里說的“不論”,即指平仄從寬;這里說的“分明”,即指平仄從嚴。有時在不“因詞害意”、“因韻害義”的情況下,對“二、四、六”(字)的個別平仄,還可以放寬一點。
三是除左右聯平仄相對外,還要注意詞性相對。即在實詞中應該動詞對動詞,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在虛詞中應該副詞對副詞,介詞對介詞,連詞對連詞,助詞對助詞,嘆詞對嘆詞。
四是句子結構和句型,上下聯應互為相對,長短聯都應這樣。上下聯的詞句,不論多少,都要字數、句數相等,左右相對。
五是無論短聯長聯,上聯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仄聲,下聯最后一個字必須是平聲(如“龍躍九霄,云騰至雨;潭深千尺,水不揚波”)。至于更長的對聯,上下聯各分三段以上,它仍是律詩中的兩副對偶句的演變,仍要注意平仄和詞性相對。不過,如果絕大部分平仄和詞性相對,個別平仄和詞性可以放寬些。即在七言對聯平仄放寬(“一、三、五”〔字〕不論)的基礎上,個別地方還可以放寬一些;詞性也是這樣,但不宜太寬。
六是對聯用字造句,要求鮮明恰當,文雅清新,精練蘊藉;造句修辭,盡量運用文言,聯語對人、對事、對意,針對性要強。
七是對聯是掛在墻壁和粘貼在楹柱(或門框兩側)上的,所以寫、讀、貼,都要用直行,都要自右至左。掛聯和貼聯時,千萬不要把上下聯的次序搞顛倒了。
八是對聯除上下聯外,有時還有橫批(又稱“橫幅”、“橫額”)。橫批由四個字組成(一般用“成語”或“煉語”)。這更要高度藝術概括,要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平仄一般沒有嚴格要求。但要切人、切事、切物、切意,并要求與所書寫的對聯內容相吻合。
初試創作對聯者往往不得要領,結果創作出的對聯,就會出現各種毛病。或平仄使用錯誤,或詞性相對不妥。這里,就對聯字詞詞性相對和平仄的問題概括為以下幾點。
狹義相對
各物內部相對
花木類:梅對菊,李對桃,奇花對異草……
飛禽類:雞對鴨,鵲對鵝,鸕鶿對燕雀……
走獸類:龍對虎,鹿對獐,虎豹對豺狼……
天文類:天對地,雨對風,晚霞對長虹……
地理類:山對水,石對泥,河岸對江堤……
數字相對
各類對聯,使用數字的地方很多。有一至十相對,或百千萬億相對。這些數字,是平聲的只有“三、千”二字,其余的都是仄聲。所以創作對聯時,這些仄聲字,大都放在“一、三、五”字的位置上(因七律對偶句中的平仄,可以“一、三、五”〔字〕不論)。聯例:
好山一窗足千峰憑欄立
佳景四時宜九曲抱城來
還家萬里夢鶴舞千年樹
為客五更秋虹飛百尺橋
秋水才深四五尺四面八方傳捷報
野航恰受二三人千家萬戶浴春暉
顏色相對
為表現事物的顏色,對聯往往用紅、橙、黃、綠、青、藍、紫等,來增強它的色彩和畫面感染力,特別在名勝聯和春聯中,顏色相對,更為常見。聯例:
一徑飛紅雨青山橫北郭
千秋散綠陰白水繞東城
碧通一徑晴煙潤兩個黃鸝鳴翠柳
翠涌千峰宿雨收一行白鷺上青天
廣義相對
這類對聯,不但相對的事物范圍廣泛,而且對時不拘泥于狹義。如:天對地,古對今,湖泊對海濱;山對水,鶴對人,日月對乾坤。聯例:
亂石吞落日雞鳴茅店月
平疇交運風人跡板橋霜
五更鼓角聲悲壯開卷古今千萬事
三峽星河勤動搖杜門清濁兩三杯
這種對法,更多的出現在長短的流水對中。
詞類相對
對聯的上下聯除注意字數相對、平仄協調外,還要注意詞性相對,這才更顯得對聯工整、協調,畫面鮮明,意蘊盎然。名詞、數字相對,在有關狹義相對中涉及過,這里只談談其他詞類相對。
動詞對動詞有對無,鳴對噪,動亂對扶搖;吟對誦,觀對瞧,哭泣對呼嚎……
形容詞對形容詞好對差,肥對瘦,新鮮對腐臭;繁對簡,淡對濃,灼灼對茸茸……
副詞對副詞還對再,就對將,偶爾對時常;如對恰,就對當,恰巧對方剛……
介詞對介詞由對到,為對給,將就對由來;于對向,從對在,關于對期待……
連詞對連詞同對及,而對也,不但對而且;若對為,和對與,好像對猶如……
助詞對助詞呢對哩,啦對嗎,罷了對去吧;嗨對口羅,唄對哇,完了對是嗎……
嘆詞對嘆詞咦對唉,呀對哦,哼呀對噯喲;嗟對嘆,喂對鳴,嚕嚕對呼呼……
正反相對
正對,一般是以并列的事物相對;反對,一般是以相反的事物互對。正對聯例特多,反對聯例較少。正對、反對孰優孰劣,劉勰在《文心雕龍·麗辭》篇中說:“反對為優,正對為劣。”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擬聯造句時,有時愛用意義相反的字詞相對,這樣相對,形象更為鮮明,闡明事物意義也更為深刻。
正對如:魚對蝦,鵲對鳩,七賢對三友;功對業,性對情,月上對云行……聯例:
大烹以養紅梅傳喜訊
小住為佳綠柳舞東風
萬里河山披錦繡七寶欄桿千歲石
千秋功業耀光華九州煙景四時花
反對如:長對短,有對無,善良對惡丑;甜對苦,活對亡,黑白對橙黃……聯例:
生為人杰有山皆圖畫
死作鬼雄無水不文章
新松恨不高千尺青山有幸埋忠骨
惡竹應須斬萬竿白鐵無辜鑄佞臣
并列對和流水對
凡對聯都有內在聯系,如相似、相連或相反。在上聯和下聯相對時,有時出現的是并列對,有時出現的是流水對。并列對,左右對句的關系是并列、平等的;流水對,左右對句的關系是進程、遞進的。后者創作比前者難度大,對聯數量也比前者少得多,聯例:
并列對平聲起頭式: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并列對仄聲起頭式:
濃翠萬重當欄出清光一片抱城來
流水對平聲起頭式:
憑將梅柳無雙管吹向江山第一樓
流水對仄聲起頭式: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虛實相對
有些對聯,是虛實相對的。這就是有形之物和無形之物(主要指意)相對。這種對聯,難度較大,對得好,意韻濃厚。初學對聯者,不必勉強追求。聯例:
江流石不轉(實)云在意俱遲(虛)
四面湖山來眼底(實)萬家憂樂到心頭(虛)
平仄相對
五、七言對聯,前面談到,它們都是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的中心部分。即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中的兩副對偶句(或稱兩副對聯)。字數、平仄、詞性左右相對,完全與它們相同。
五字聯的平仄格式平聲起頭式:
平平平仄仄泉聲咽危石仄仄仄平平月色冷青松
五字聯的平仄格式仄聲起頭式:
仄仄平平仄有鶴松皆直
平平仄仄平無花地亦香
七字聯的平仄格式平聲起頭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猶留正氣參天地仄仄平平仄仄平永乘丹心照古今
七字聯的平仄格式仄聲起頭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萬頃湖平長似鏡平平仄仄仄平平四時月好最宜秋
所謂“平聲起頭式”和“仄聲起頭式”,是以每副對聯上聯第二個字的平仄來判斷的,看它是平起還是仄起。因為漢字一般以兩個字為一個音節,而音節重點,一般會落到第二個字的上面。無論五言或七言對聯,都各有一個平聲起頭式和仄聲起頭式,長聯也是如此。
把握漢字平仄聲
把握漢字平仄,必須了解漢字“四聲”。自齊梁沈約提出“四聲”(平、上、去、入)和“八病”(平頭、上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之說后,就為當時韻文創作開辟了新的境界,同時也為后來的詩詞和對聯創作,奠定了音韻和聲律的基礎。
漢字四聲(平、上、去、入),自古以中原地區的字音為準,即為音韻、聲律的基調,并長期為南北作家創作詩詞和對聯通用的字音。這四聲中,除平聲字為平聲外,其余“上、去、入”皆為仄聲。可惜在北京語言中,慢慢地失去了“入聲”字,把古代的“入聲”字讀為平聲,歸入平聲字里,所以今天的平聲字又分為陰平、陽平。這一來,掌握漢字古音平仄,就有一些困難,特別對現代青年來說,困難就更大一些。為了保持對聯這種優良的藝術傳統,創作時又不能不講究漢字古音平仄;否則,就不成為對聯,只能稱為一種煉語。
對聯的修辭手法
對聯還有各種修辭手法,對聯和詩詞一樣,有比喻、擬人、夸張、借代、雙關等。修辭手法如果運用得恰當,就會使對聯形象生動,更富于意蘊。
春聯的書寫注意
每當辭舊歲、迎新春之際,我國城鄉各地的千家萬戶都要書寫、張貼春聯。人們書寫、張貼春聯,表達了自己喜迎新歲、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和深厚希望。
用紙一定要采用大紅紙或點金大紅紙,這樣可以表示喜慶、吉利,可以給節日增添更加濃郁的氣氛。千萬不要使用白紙或藍紙,因為這兩種顏色的紙是用于寫挽聯的。
用墨一般采用墨汁書寫,最好是用“留香墨汁”,用時先將墨汁搖勻。
為了使書寫的效果更佳,在墨汁內加少量帶堿性的物質,如洗衣粉、肥皂水、茶葉和酒等,可使墨色滲入紙里。有條件的話,再加一些魚、雞、豬的膽汁,使墨跡更顯出光澤。如果再講究一點,用中藥白芨煎火磨墨,書寫可使墨跡永不褪色。現代也有不少人興用金粉和銅粉書寫春聯,讓人看上去更覺得光彩奪目、心曠神怡。金、銅粉可用天那水(或松節水)調開,再加些清噴漆(或光油)等膠水,這樣促使金、銅粉緊粘在紙面,干后也永不脫落。但要注意,天那水和清噴漆的比例為4∶1或5∶1,調好后就要及時使用,不宜放久,放久了,就會失去光澤,變得暗淡。
裁紙對紙的裁折要根據門框的大小以及用聯言數的多少而定。私人住宅的普通大門聯,一張紙就直接裁成三幅;小門聯就裁五幅,兩幅聯用四幅,剩下的一幅再裁成兩段,用于寫橫額。
書寫書寫春聯一般不用標點。一行可以寫完的寫在聯紙的正中,自上而下,成一直線,大小一律,字與字之間距離相等,不要迫近紙邊;初學者可以折格,聯紙折格上端留五厘米的“天頭”,下端留三厘米的“地腳”。格子折好后,最好再折出兩條對角線。如果一行寫不完的長聯,可分兩行或數行寫,位置也要計算適中,其書寫格式是:上聯從右至左,下聯從左而右,各行平頭,即開頭不用低兩字。至于橫批的書寫,現在就不能像古代那樣從右往左寫了,應按現在橫寫的習慣由左向右寫。還有書寫的字體也得講究。貼在門口的春聯,因為是讓路人和前來拜年走親的人觀看欣賞的,適用于用楷書、行書、隸書。不宜用篆書和草書,免得讓人看了費解,不知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