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見異思遷
- 影響中國學生的經典成語故事之三
- 鄭成剛編著
- 395字
- 2015-03-31 16:22:16
【釋義】遷:改變。意為看到別的事物就改變原來的主意。指意志不堅定或喜愛不專一。
【出處】《國語·齊語》。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豁明大度,通情達理,不計小節,知人善任。管仲曾用箭射傷過他,但他依然任用管仲做宰相。
有一次,他和相國管仲在一起討論治國之道。“相國,你看我們齊國人多地廣、行業繁雜,怎樣才能讓百姓都安居樂業呢?”桓公問。
“我們國家人口的確不少,”管仲沉吟片刻,接著說,“他們如果都混居一地,那勢必會相互影響,還可能引起混亂,對于我們來說,就應該能對他們有個清楚的認識,然后分散管理,這樣才會有利于國家的安定。其實,讓他們散居,不僅可以使他們樂業、敬作,還有利于他們后代的成長。如果一個人從小耳濡目染,那長大后就會專心致力于本行業,不至于‘見異物而遷焉’,這對我們國家將來發展是很有利的。”
后來,齊桓公在管仲的輔佐下,國家安定,兵強馬壯,呈現出繁榮強盛的局面,成就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