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肉菜類(3)
- 川菜菜譜(美食與保健)
- 嚴鍇編著
- 5956字
- 2015-03-31 11:03:36
2炒鍋放旺火上,下菜油燒至七成熱將午餐肉放入蛋漿內裹勻,分散放入花生顆粒內兩面粘滿,再放入油鍋炸至金黃色,直至花生酥香脆,撈起放入盤內,淋上麻油即成。
【注意】
1蛋漿要稍偏干,花生才粘得牢固。
2油溫最高七成,以免把花生炸煳。
【特點】
花生米和午餐肉是家庭容易儲備的食品,可作為應急的菜肴原料。此菜酥脆味美,最宜佐酒。
苦瓜燒肉
【材料】
豬五花肉500克、精鹽5克、大白苦瓜300克、白糖5克、花椒20粒、五香粉01克、姜、蔥各15克、味精05克、料酒5克。
【操作】
1先將苦瓜豎著對剖開,挖去粉,切成長5厘米,粗15厘米的條狀。豬五花肉用溫水刮洗干凈,切成長5厘米、寬2厘米、厚05厘米的片子。白糖炒成糖色汁。蔥切長節,姜拍破。
2鋁鍋內摻清水,放入豬肉片、花椒、料酒、姜、蔥、五香粉、鹽、糖色汁燒沸后,揀去浮沫,用小火慢燒90分鐘,直至肉呈紅色火巴軟汁濃時,再加入苦瓜條繼續燒20分鐘,至苦瓜熟火巴入味時,加入味精,起鍋入盤。
【注意】
燒肉時要把水摻夠,不要中途再加水。用小火慢燒,湯汁才易濃稠。
【特點】
苦瓜有清暑解熱、清心明目、除濕治痢的功效,所以,在熱不思食的夏季,吃得慣苦瓜的入常以此作菜。成菜色澤金黃,肉火巴而不爛,性涼,味甘苦,爽口不膩,是開胃下飯的菜肴。
什邡肝片
【材料】
新鮮豬肝250克、精鹽25克、鮮豬板油150克、味精1克、水發木耳50克、醬油20克、豌豆尖10朵、白糖3克、泡紅辣椒3根30克、胡椒粉05克、姜蒜片子各10克、鮮湯50克、馬耳朵蔥20克、水豆粉30克。
【操作】
1選新鮮細沙豬肝,去掉筋,橫切成02厘米厚的薄片,盛入碗內,加水豆粉、鹽攪拌均勻碼好芡。豆尖洗后滴干水氣;木耳去凈雜質,洗凈;板油切成05厘米的顆粒;泡辣椒去帶去籽,切成馬耳朵形狀。另取碗一個將鮮湯、水豆粉、醬油、胡椒、白糖、味精放入調成滋汁。
2炒鍋置旺火上燒熱,下板油顆粒炒干水分,直至全部吐油,油渣呈微黃色撈起。隨即將豬肝片放入炒散籽,見翻白時加入姜蔥、泡辣椒、木耳、豆尖繼續翻炒斷生;烹入碗內滋汁,翻炒數下,收汁吐油后,撒入油渣顆炒勻,顛翻數下起鍋,入盤即成。
【注意】
1豬肝切片大而薄為好。
2此菜系小煎小炒燴火菜肴,臨炒菜前必須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切記投料的先后順序,快速翻炒快速起鍋,掌握好火候。
3板油丁只能熬干油,不能熬焦,務使油渣粘附在肝片上面,并保持脆酥性;否則,去風味。
【特點】
此菜為什邡地區傳統名菜,操作方法及配料都具有獨到之處,成菜豬肝質地細嫩,油渣香而酥脆,味極鮮美。
酸辣蹄筋
【材料】
油發蹄筋100克、生姜15克、豬肥瘦肉100克、蔥花15克、冬筍30克、精鹽6克、蘑菇30克、胡椒粉1克、番茄30克、味精1克、鮮湯400克、醋40克、化豬油50克、水豆粉70克、麻油15克、料酒5克。
【操作】
1蘑菇、冬筍、豬肥瘦肉、番茄分別切成小指甲片;另將肉片放入碗內,加入水豆粉10克、鹽1克攪拌均勻碼好芡。姜切成米子。
2將油發后的豬蹄筋用溫水泡10小時,撈起斜切成小筷子條,盛入盆內加20克面粉,用手抓搓數下,摻入溫水洗去油膩,再用溫水浸泡待用。
3鍋置旺火上,放入化豬油燒熱,下肉炒散籽,加入冬筍、蘑菇,摻湯400克,再加入鹽、胡椒粉、料酒、蹄筋、姜米燒沸約1分鐘,淋入水豆粉勾成濃稠芡,然后加入麻油、蔥花、味精、醋,起鍋盛入大湯碗內,上桌用勺舀食。
【注意】
1這個菜制作的要點是調味,首先應吃夠咸辣味,起鍋時才放醋,達到進口酸辣,回味姜味悠長、咸鮮滋潤、胡椒辣而不烈的要求。
2芡汁不宜太清、太濃,要達到濃而不釅,淡而不薄,爽口神怡。
【特點】
成品脆嫩鮮香,湯汁濃稠,色澤銀紅,咸鮮酸辣,醒酒解膩,開胃下飯。
脆皮牛肉
【材料】
鹵牛肉(外購)300克、花椒面5克、雞蛋2個、干海椒面10克、面粉100克、精鹽2克、熟菜油500克(耗100克)、麻油5克。
【操作】
1選購味道好、顏色紅、無筋纏、鹵得火巴的五香鹵牛肉,切成長5厘米、寬3厘米、厚05厘米的排骨片子。
2面粉、雞蛋摻清水50克調成蛋面漿,且蛋面漿宜稀不宜干,將牛肉放入,分別裹勻、放入燒至七成熱的油鍋內,炸成色澤金黃,外皮酥脆,撈起放入盤中,淋入麻油,最后撒上椒鹽(用海椒面、花椒面、精鹽兌成的)即成。
【注意】
1如油鍋火力小,可先炸一次撈起;待油溫升至八成熱時,再炸一次。
2不喜食麻辣地可配糖醋生菜或蔥姜。
【特點】
鹵牛肉裹漿炸制,成菜疏松化渣,外酥內火巴軟,咸鮮麻辣香,回味悠長。
魚香兔絲
【材料】
白水熟兔350克、德陽醬油40克、泡紅辣椒2根(25克)、白糖15克、蔥白75克、麻油15克、姜蒜米子各15克、味精1克、辣椒紅油25克、醋5克。
【操作】
1先將50克蔥白切成粗絲擺在一個圓盤內;再將購回的白水熟兔剔去骨,切成05厘米的粗絲,放在蔥絲上面。
2用小碗先將剁細的泡紅辣椒裝入,用燒燙的熱油25克倒入,使泡辣椒斷生,油呈紅色,再加入姜、白糖、蒜米子、德陽醬油、辣椒紅油、醋、味精、麻油調均勻,最后放入蔥花,淋在盤內兔絲上面即成。
【注意】
調味時要掌握好咸、辣、鮮、甜、酸、香兼備這個特點,而不可過分突出菜味,這是魚香味調制的要領。
【特點】
魚香味是川菜獨樹一幟的味型,而涼菜的魚香味則是其中的一朵小花。成菜色澤紅潤,兔絲細嫩,咸甜香兼備。
萵筍黃燜兔
【材料】
鮮兔1250克、精鹽4克、萵筍200克、紹酒15克、化豬油125克、胡椒粉05克、醬油25克、味精1克、姜、蔥各15克、水豆粉30克、鮮湯600克。
【操作】
1萵筍去皮斜切成滾刀塊子;選購肉質較細嫩的鮮兔,斬成連骨4厘米見方的塊子,入沸水燙一下撈起,滴干水分;姜拍破,蔥切成長節。
2鍋燒熱,放入姜、蔥、兔塊、化豬油,煸炒3分鐘,加醬油、紹酒、鹽、鮮湯、胡椒粉,加蓋移至小火上,燜約15分鐘,揭蓋加入萵筍,用大火,再燜約5分鐘,撈去蔥姜不用,再放入水豆粉、味精勾芡,待汁濃后,起鍋盛入盤內即成。
【注意】
1萵筍下鍋燜時,不宜加蓋,以保持翠綠色。
2用沸水煮一道主要是除去血水,所以,不能煮得太久,以免營養損失過多。
3按此法可做黃燜鴨、黃煙雞;可用鮮筍、冬筍、茭白,或冬季的菜頭,兒菜等代替萵筍。
【特點】
萵筍翠綠,兔肉色澤橙黃,味鮮肉細,是節假日家庭桌上的上品菜肴。
三鮮豆腐
【材料】
石膏豆腐400克、雞湯200克、豬里脊肉120克、精鹽8克、雞蛋3個90克、胡椒05克、干細豆粉30克、味精1克、熟雞肉50克、姜、蔥各10克、午餐肉50克、鮮菜心100克、蘑菇30克、水豆粉30克、化豬油300克(耗100克)。
【操作】
1午餐肉、熟雞肉分別切成長4厘米、寬15厘米,厚03厘米的薄片;姜拍破,蔥切長節;蘑菇切薄片;鮮菜心用沸水煮一下撈起。
2豆腐放進盆內,摻沸水浸泡20分鐘(主要是去掉石膏味);撈起放在菜板上,用刀手背捶至極爛蓉,放進紗布內包好,用手慢慢將豆腐蓉擠出來(如見有豆腐水即要去掉),盛入一個盆內。豬里脊肉用刀背反復捶至極蓉,再剁至極細,放進豆腐蓉里用手使力攪至二者融為一體,再加進雞蛋清、鹽10克、干細豆粉后,再次用力攪至成豆腐糝。
3鍋內燒化豬油至四成熱,用小勺將豆腐糝舀入(共30個),炸至熟透松泡而色不黃時即撈起,泡在雞湯碗內。倒去炸油,留余油30克放進姜蔥煸炒數下,放入炸好的豆腐,摻湯200克,再加入午餐肉片、熟雞、鹽4克,蘑菇、味精、胡椒和鮮菜心,一齊慢煮2分鐘入味。
揀去姜蔥不用,再將鮮菜心放入盤內中央,豆腐放菜上,鍋內淋入水豆粉勾成清芡汁,舀在豆腐上面即成。
【注意】
1豆腐要選色白細嫩石膏味少的;如果石膏味重,可換沸水再泡一次。裝入紗布內要慢慢擠,不要性急,如見有水一定要去掉。與肉蓉攪時,一定要把肉攪蓉,不可見肉顆粒。
2豆腐糝油炸時,油溫不能過高,否則,要炸成黃色;炸好后立即撈入雞湯內浸泡,才能保持嫩度。
【特點】
成品色白如玉,質地細嫩,軟滑光澤,清雅宜人。
魚香茄餅
【材料】
新鮮茄子400克、精鹽4克、豬肥瘦肉150克、醬油10克、雞蛋3個、白糖20克、干細豆粉75克、醋20克、熟菜油250克(耗125克)、味精1克、泡紅辣椒3根40克、紹酒10克、姜蒜米子各10克、鮮湯150克、蔥花15克、水豆粉30克。
【操作】
1肥瘦豬肉用刀剁成細顆粒,盛入碗內,加醬油5克、鹽2克、雞蛋1個、味精、水豆粉15克攪拌均勻成餡心。另用碗一個將雞蛋2個,干細豆粉調成蛋漿。
2選用大小均勻,筆直的新鮮茄子,削去皮不用,橫切成兩刀一斷的圓片,共24片(頭、尾較小部分不用)。將拌好味的餡心分別釀入茄片內,成茄餅備用。另用碗將鹽、醋、白糖、醬油、紹酒、味精、水豆粉、鮮湯放入調成魚香滋汁。
3鍋置旺火上,菜油入鍋燒至七成熱,然后將釀好的茄餅放入蛋漿內裹勻,一個一個放入油鍋,炸至外酥內嫩呈金黃顏色,起鍋盛入盤內。倒去余油,留油50克,先放剁細的姜蒜米子、泡辣椒,炒香炒出紅色,再將碗內的滋汁烹入鍋內,加入蔥花,待汁濃吐油時,起鍋舀在茄餅上面,淋勻即成。
【注意】
1拌餡心的咸味宜輕不宜重,餡心也不能釀得太多。
2裹茄餅的蛋漿宜清不宜干,茄餅裹好后要及時炸,以免吐水,掌握好火候,油溫要稍高,炸透心,表皮不能焦糝。
3不用魚香汁,可撒花椒鹽,叫椒鹽茄餅,按照此法還可做茭白餅。
【特點】
此系茄子菜的一種特殊烹制方法,是家庭美味佳肴。成菜色澤金紅,皮酥肉餡嫩,亮汁葉油,突出醇厚的魚香味道,在眾多的菜品中別具一格。
魚香猴頭蘑
【材料】
猴頭蘑(瓶裝)500克、精鹽3克、雞蛋2個、醬油15克、干細豆粉40克、白糖20克、泡紅辣椒3根30克、醋20克、姜蒜米子各15克、麻油10克、蔥花25克、鮮湯100克、熟菜油500克、水豆粉40克、化豬油75克。
【操作】
1猴頭蘑用刀片成05厘米的片子,用沸湯漿一次,擠干水分。取碗將雞蛋清、干細豆粉、鹽2克調勻,調成蛋清芡,放入猴頭蘑片,攪拌均勻碼好芡。另取碗放鹽1克、白糖、醬油、醋、香油、鮮湯、水豆粉,兌成魚香滋汁。
2炒鍋放火上,下熟菜油燒至六成熱,分散放入猴頭蘑片,炸至淺黃色,且熟透心,并不是要炸酥,炸干水分,然后,撈起入盤內,倒去炸油。另放入下泡辣椒、化豬油、姜蒜米子,炒出香味,至油呈紅色,烹入碗內滋汁,待汁濃味后,淋在猴頭蘑上面即成。
【特點】
猴頭蘑是食用菌的名貴品種。蘑體形圓,一般有拳頭大小,狀像猴頭,故名猴頭蘑。它以滑爽、質地脆嫩的特點進入烹調菜肴。此菜用軟炸的烹制方法,調以魚香味,為家庭美味珍肴。
釀番茄
【材料】
番茄4個600克、精鹽4克、熟豬肉100克、胡椒粉03克、熟香腸50克、花椒粉02克、冬筍50克、麻油5克、蘑菇50克、味精1克、冬菜20克、雞湯200克、鮮菜心100克、水豆粉30克。
【操作】
1熟豬肉、冬筍、蘑菇、冬菜(洗凈)、香腸分別切成細顆粒,盛入碗內,加胡椒粉、花椒粉、鹽1克、水豆粉5克、味精,香油、攪拌均勻入味成餡心;鮮菜洗凈滴干水。
2番茄用清水洗一下,切去蒂部的五分之一,將內部挖空,再用清水洗一次,滴干水。
將餡心分別填入4個番茄內,放入平底碗內,上籠用旺火蒸5分鐘,取出翻扣入大圓盤內,撕去番茄外皮待用。
3鍋內摻入鮮雞湯(或豬肉湯、牛肉湯、牛奶均可)燒沸,下鹽、胡椒、鮮菜心、味精煮至熟透,淋入水豆粉勾成清芡后,再加入麻油起鍋,淋在番茄上即成。
【注意】
1做餡心的各種原料要切成細顆粒,不可剁蓉,拌餡時加入少許水豆粉起粘結作用,不宜多加。
2番茄的外皮在填餡、蒸熟、翻扣在盤中后才能撕去,以保持番茄的完整美觀。
3番茄填好餡后,臨上桌前才能上籠蒸熟不能預先蒸好待用。
【特點】
成品形大方,色鮮紅,味鮮美,別具一格。
甜椒熘雞絲
【材料】
雞脯肉150克、精鹽4克、大紅甜椒2個(120克)、紹酒10克、青蒜苗50克、味精1克、嫩子姜50克、鮮湯75克、雞蛋清1個、水豆粉20克、干細豆粉30克、化豬油750克(耗75克)。
【操作】
1青蒜苗切成長約3厘米的節子。將雞脯肉、子姜、甜椒分別切成絲子。用碗一個將雞蛋清和干細豆粉調成蛋清芡,放入雞絲,加鹽1克,拌合均勻碼好芡。另用碗一個放入鹽2克,味精、紹酒、水豆粉、鮮湯調成滋汁。
2炒鍋放火口上,放入少量油,先下甜椒絲,放入鹽1克,炒斷生起鍋入盤備用。再將鍋洗凈燒熱,下化豬油燒至三成熱,放入雞絲,用筷子快速劃散籽,見翻白斷生后,立即潷去多余的油。鍋內留油大約50克,將雞絲鏟在鍋邊,下子姜絲炒數下,再將甜椒放入,同雞絲一齊炒轉。淋入碗內滋汁,待亮油汁濃時起鍋入盤即成。
【注意】
1幾種絲子切得長一點,均勻一致。煸炒甜椒要放少量的鹽,使其先有一個底味,炒斷生后再放雞絲;否則,雞絲炒老了,甜椒還是生的。
2炒雞絲的油溫要低些,否則不易散籽。操作要快,迅速潷油。
【特點】
甜椒又名“燈籠椒”,雖屬椒類,但微辣或不辣。此菜采用滑、餾兩種烹調方法制作,具有色彩豐富咸鮮爽、質地細嫩鮮香爽口的特點。
子姜燒雞條
【材料】
凈公雞腿肉500克、精鹽4克、嫩子姜100克、醬油15克、泡紅辣椒3只25克、醪糟汁40克、青蒜苗50克、鮮湯500克、化豬油100克、麻油10克。
【操作】
1先將雞腿肉切成長約5厘米、粗約15厘米的條子,青蒜苗切成4厘米的短節,嫩子姜也切成小條子,泡辣椒去蒂去籽。
2炒鍋置旺火上,將化豬油燒熱,下雞腿條煸炒至斷生后,加入醪糟汁、泡辣椒、鮮湯、醬油燒開后揀凈血沫;放入子姜,移至小火,慢燒至雞腿火巴時再移至旺火上,將湯汁收濃稠;最后放入青蒜苗節和麻油,起鍋舀入盤內即成。
【注意】
1如果醬油顏色較深就要酌減用量。也可使用糖色。
2此菜不勾芡,所以燒制時摻湯不宜過多。湯汁將收干時注意不焦煳、不火巴鍋。
【特點】
此菜采用干燒的方法烹制。成品色澤棕紅,亮油不見湯汁,雞腿火巴軟,子姜脆而鮮香。
旱蒸沙參雞
【材料】
母雞2000克、精鹽4克、沙參100克、胡椒05克、紹酒10克、姜蔥各10克、鮮湯1000克、味精1克。
【操作】
1選用當年生長的仔母雞一只,宰殺煺毛用刀砍去頭、翅、足,從雞背骨處剖開,去內臟洗干凈。放入沸水鍋內煮約5分鐘(除去血水),撈出用清水洗凈(除去血沫),再用刀將背骨砍去不用,裝入搪瓷盆內。
2最好選用巴中縣大、嫩、白的沙參。先用清水洗去沙參上的泥沙,再用小刀輕輕刮去表面粗皮,再次洗凈,切成10厘米的長節,放入雞脯腔內,再加入紹酒、胡椒、姜(拍破)、蔥(長節)、鹽、摻入鮮湯。用一張白紙打濕一面,覆蓋在盆口上封嚴,入籠蒸約2小時,直至雞、參火巴透取出。將雞翻入大湯碗內(雞胸脯向上),摻入原湯即成。
【注意】
雞、參要蒸得很火巴,湯要清澈,雞、參干凈無血沫。
【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