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9章 后續!

閉展當日的晨光帶著秋露的微涼,漫過“古今美食文化展”的木質牌坊時,劉昴星正蹲在“文明對話臺”前,指尖拂過貼滿便簽的展板。

米黃色的紙片上,稚嫩的孩童筆跡與蒼老的皺紋手印重疊,最顯眼的是居中那張“古法不是枷鎖,創新才是傳承”的紙片,上面的墨跡被無數人撫摸得發亮。

“就刻這個。”他對木匠師傅比劃著,“用邙山的老桃木,字要深三分,讓風吹雨打都磨不掉。”

說完他便打開手機搜索文化展的盛況,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

“文化展數據”一欄寫得密密麻麻:參觀人次 10萬+,社交平臺話題閱讀量 5300萬,衍生文創銷售額突破 30萬。

馬元義忽然指著巷口,眼睛亮得像藏了星子:“掌柜的,王科長又來了!還帶著攝像機!”

市文旅局王科長的皮鞋聲在青石板上敲出輕快的節奏,身后跟著扛攝像機的記者。“小劉啊,”他舉著剛打印的報道。

上面的標題《從陶甕到真空機:一場跨越兩千年的味覺對話》格外醒目,“央視都想來拍專題片,說你這是‘活態非遺’的最佳案例!”

劉昴星剛要回話,攝像機的鏡頭已對準“文明對話臺”的便簽墻。

記者舉著話筒湊近,鏡頭里,那張“古法不是枷鎖”的紙片在晨光里泛著柔光,周圍貼滿了游客的留言:

“原來東漢人也愛吃辣,只是用茱萸代替辣椒!”

“陶甕烤的雞比烤箱多了煙火魂!”

“爺爺說這胡麻餅的焦香仿佛超越了時間!”。

“劉老板,您覺得這場文化展最動人的是什么?”記者追問,鏡頭掃過展臺上并置的東漢青銅耒耜與現代播種機,金屬光澤在陽光下交相輝映。

劉昴星指尖劃過陶甕邊緣的煙熏痕跡,忽然笑了:“是那些瞬間。有個老太太摸陶鏊時突然哭了,說想起她娘當年烤餅的樣子;還有個初中生對著曲轅犁模型拍了二十分鐘,說終于懂了物理課本里的杠桿原理。”

他指了指馬元義手里的竹簡,“這些比數據更珍貴!當兩千年前的智慧突然在現代人心里扎根,傳承就活了。”

王科長趁機補充:“省里剛下文,要把‘百味小樓’的模式推廣到十三地市!建‘古今飲食體驗館’,讓更多人知道,老祖宗的手藝不是博物館里的擺設,能在當下的煙火里活得熱氣騰騰。”

劉昴星剛把桃木展牌立在百味小樓門前,江昱的電話就炸了進來。

富二代的大嗓門透過聽筒震得人耳麻:“老劉!波斯商隊訂了三百箱‘炮豚叫花雞’和雙香飴!包裝印著你那破樓的照片,說是‘東漢秘傳’!”

他話音未落,粟特胡商的金鐲叮當聲已從巷口傳來。

胡商捧著幅鎏金掛毯沖進店,毯上駱駝商隊穿越沙漠的圖案在晨光里泛著異域的光:“劉郎君,波斯王說這糖里有絲綢之路的魂!他用安息國的‘坎兒井’圖紙換高粱酒方,你看!”

展開的羊皮紙上,灌溉渠如游蛇般纏繞綠洲,刻度精確到寸。

劉昴星指尖劃過渠底的防滲設計,忽然笑了:“告訴他,酒方可以給,但得教我們造風車提水。東漢的梯田正缺這玩意兒。”

系統光幕在眼前亮起淡藍色的光:【跨時空技術融合進度+ 15%,解鎖“農具改良進階”】。

東漢的消息跟著胡商的駝鈴一同抵達。

馬元義捧著曹操送來的竹簡,鼻尖幾乎要蹭到竹片上的朱砂批注:“掌柜的,太學高粱畝產破八斛!并州刺史派了三批人來,說要在雁門關外推廣,求你給耐旱手冊!”

竹簡邊緣還粘著片高粱葉,葉尖泛紅的驅蟲黏液在陽光下凝成晶珠。

劉昴星忽然想起馬元義說的“草木灰改良鹽堿地”,轉身往陶甕里倒新收的稻殼:“讓佃戶按‘一畝撒五擔灰’的比例試,我這就寫手冊。對了,把播種機改小點,山地用的得輕便。”

傍晚的百味小樓飄著兩重香氣。

前堂的現代烤箱里,江昱送來的預制菜半成品正滋滋冒油;后廚的東漢陶甕中,馬元義正用新法制高粱酒,酒液順著竹管滴進玉壺,帶著股焦糖的甜香。

“掌柜的,袁小娘子的信!”少年舉著絹帛跑來,墨字在夕陽里泛著柔光,“她說韓府壽宴后,洛陽貴族都在辦‘新糧宴’,要訂兩百斤雜交水稻米,還想合開‘私廚’!”

劉昴星摸著絹帛上“玉粒飯需帶七分糠”的批注,忽然想起爺爺今早抵洛時的眼神。

老爺子拄著拐杖站在店中央,看著墻上“百味小樓”的匾額,從藍布包里掏出個油布裹著的本子:“這是你太爺爺的秘方,光緒年間的,里面有‘百味醬’的法子,你看看能不能……”

泛黃的紙頁上,毛筆字記著“六月六曬醬,需拌麥麩與酒糟”,墨跡旁還畫著個古怪的陶甕,甕底有細密的孔洞。

劉昴星忽然拍大腿:“這是古法過濾!難怪醬體透亮,我這就復原!”

正忙著,江昱的視頻電話突然彈出,背景是工廠的流水線。

“老劉,出事了!”富二代舉著仿冒的“東漢懷舊禮盒”,包裝上的“百味小樓”四字歪歪扭扭,“這破玩意兒用工業醬,把咱們的名聲都搞臭了!”

劉昴星望著陶甕里正在發酵的醬料,忽然對馬元義道:“去把鄭玄博士的批注拓片拿來,還有太爺爺的秘方,咱們申請非遺!”

三日后,“百味小樓”的非遺認證材料擺在了文化局案頭。

最厚的一卷是劉昴星用“跨時空食材標準化”技能做的分析:東漢高粱的淀粉含量、發酵最佳溫度、與現代設備的適配參數……

數據密密麻麻,末尾附著曹操的背書竹簡:“此術可利萬民,當傳之久遠。”

系統提示【味脈相傳任務啟動】時,劉昴星正在整理“東漢飲食文化數據庫”。

屏幕上,《四民月令》的“葵菜羹”與現代營養成分表并列,曲轅犁的力學圖旁標著播種機的齒輪參數。

馬元義蹲在旁邊,用東漢隸書錄入“防蟲液”的配方,少年的影子投在屏幕上,與兩千年前的文字重疊成奇妙的剪影。

“掌柜的,鄭博士說要寫《嘉禾頌》!”馬元義突然蹦起來,手里舉著新割的高粱穗,穗粒飽滿得壓彎了秸稈,“要在太學誦讀,讓你去當嘉賓!”

劉昴星望著窗外漸沉的夕陽,桃木展牌上“古法不是枷鎖”的字跡在余暉里泛著金光。

木門后的東漢,粟特胡商的駱駝隊正載著高粱酒啟程;木門這側,江昱的貨車剛裝完發往波斯的貨,車身上“源自東漢百味小樓”的字樣格外醒目。

他翻開太爺爺的秘方,指尖劃過“傳承”二字,忽然對馬元義道:“明天跟我回趟老家,看看我太爺爺的醬甕長啥樣。”

少年用力點頭,竹簡上的“明日行程”旁畫了個小小的陶甕,甕口飄著兩縷煙,一縷寫著“漢”,一縷寫著“今”,在暮色里纏成了一根線。

夜風吹過百味小樓的檐角,掛著的高粱穗串輕輕搖晃,穗粒碰撞的聲響里,仿佛能聽見兩千年的味覺在低語。

劉昴星知道,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那些藏在陶甕、醬缸、稻殼里的智慧,終將在古今的煙火中,釀出更綿長的滋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义县| 色达县| 德化县| 文化| 长宁县| 喀什市| 闵行区| 临武县| 万山特区| 青浦区| 佳木斯市| 汝阳县| 夏邑县| 靖边县| 沙湾县| 满洲里市| 浙江省| 南陵县| 永善县| 民勤县| 盐津县| 镇平县| 南昌市| 高平市| 凉山| 四会市| 永新县| 文成县| 横山县| 富锦市| 石台县| 大厂| 兴山县| 尉犁县| 铜川市| 横峰县| 二手房| 丹棱县| 库伦旗| 汉源县| 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