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末的一場連綿細雨過后,城市的空氣像是被洗滌過,連街頭樹枝都透著一股清新濕潤的味道。蘇黎站在“渡光”辦公樓前,仰頭看著新掛上的品牌標識,心里泛起微妙的情緒。
這是她與沈硯舟第二次從零開始,也許不會是最后一次。但不同于以往的倉促與忐忑,這一次,他們更有底氣,也更明白彼此真正想要什么。
身后傳來熟悉的腳步聲,她不用回頭就知道是誰。
“你來的真早。”沈硯舟走到她身邊,遞給她一杯剛買的熱拿鐵。
“今天是啟用新Logo的第一天。”蘇黎接過咖啡,望著那一抹淺金色線條勾勒出的“DG”字母,嘴角輕輕揚起,“想早點來,看看它掛起來的樣子。”
“你滿意嗎?”他問。
“滿意,尤其是它的意義。”蘇黎輕聲回答,“‘DG’的意思不僅是‘渡光’,也是‘Direction & Growth’。方向與成長,這應該是我們現(xiàn)在最需要的兩個詞。”
沈硯舟微微一笑:“我原本以為你是因為設計美感才堅持用這個版本。”
“審美當然重要,但我更看重它背后的信號。”她目光堅定,“它提醒我們,無論曾經(jīng)走過怎樣的迷路,現(xiàn)在我們重新選擇了方向,并且愿意繼續(xù)成長。”
“說得好。”沈硯舟點頭,“今天的你,果然很不一樣。”
“哪里不一樣?”
“眼神亮了。”他說得認真,“以前你總是在咬牙堅持,現(xiàn)在……你是真的愿意往前走了。”
蘇黎沒有說話,只是握緊了咖啡杯,像是握住了什么更深層的力量。
十點整,辦公室內部正式啟用新系統(tǒng),多個合作商在云端同時連線,媒體平臺也開始逐步發(fā)布渡光即將推出的全新“情緒交互API”模塊。
項目組會議室內,氣氛緊張而高效。
蘇黎一邊聽技術組匯報,一邊翻閱資料,眼神始終專注。等到匯報結束,她點了點頭:“這一次的模型細化做得很好,但我建議下一階段優(yōu)化可以往AI語音模擬層進一步做兼容,同時增加表情數(shù)據(jù)的分布維度,這樣在處理‘冷臉’類用戶時,系統(tǒng)反應才不會延遲。”
項目負責人應聲答應,立刻安排下一步動作。
沈硯舟站在她身后,目光一直停留在她的身影上。他曾見過太多場景里,她一個人咬牙撐起整組項目的樣子,也見過她站在風暴中心仍能冷靜下判斷的模樣。而現(xiàn)在,她終于不再孤身奮戰(zhàn)。
中午時分,項目組的全員例會在休息區(qū)簡餐之后臨時舉行。
會議室里沒那么正式,沙發(fā)、茶幾、投影布和一塊空白墻面替代了傳統(tǒng)布局,蘇黎坐在投影前方,翻著會議筆記,眼神清晰而明亮。
“我們的新模塊即將在下周正式上線,而你們每一個人,都參與了這次從0到1的推進。”她環(huán)顧四周,“你們的努力我都看見了,所以今天沒有總結,也沒有批評,我只想說一句,謝謝。”
有同事輕輕笑出聲,也有人忍不住鼓掌。
“我知道大家在這個過程中都經(jīng)歷過推翻、重建、反復調整甚至熬夜改bug,但你們也一定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事——當我們真正相信一件事值得做時,哪怕再難,也會找到辦法做下去。”
沈硯舟此刻站在后排,一言不發(fā)地看著她,仿佛被她一字一句牽動著情緒。
蘇黎略一停頓,補充道:“不是每一段努力都會被人看見,也不是每一個結果都符合期望,但你們要相信,這世上有一種成功,不是登上頂峰,而是能在關鍵時刻拉別人一把。我們這個項目,就是在拉更多需要它的人一把。”
掌聲比剛才更密集了些。
她知道,不論是技術組、數(shù)據(jù)組還是產品團隊,他們很多人都不是最優(yōu)秀的,但他們肯投入,肯堅持,也肯相信一個尚未被市場認可的方向。她更知道,這群人中有太多人像她一樣,從過往的失敗和不確定里掙扎過,才在此刻彼此靠近。
會議結束后,沈硯舟叫住她。
“你今天這段發(fā)言,準備很久了?”
“沒有。”蘇黎聳聳肩,“都是我剛才站在角落里看他們寫代碼的那一刻,突然想到的。”
“你確實不再是從前那個一板一眼的項目主導人了。”
“我也不想再用規(guī)章制度去壓每一個人。我希望他們知道,努力和信任,是可以被看見的。”
沈硯舟點點頭,看著她認真又溫柔的側臉,聲音低下來:“那我呢?”
“你?”蘇黎轉頭看他。
“我也在很努力,也一直信你。”
蘇黎一怔,片刻后才反應過來他是在認真說這句話,眼里沒有調侃,也沒有掩飾。
“你是最早就信我的那一個。”她輕輕一笑,“所以你不需要再被證明什么了。”
夜色漸深,“渡光”辦公室依舊燈火通明。蘇黎坐在玻璃隔間內,與遠程的合作方進行最后一輪技術接口對接,神色專注,語速沉穩(wěn)。
她身后站著沈硯舟,他沒出聲,只是靜靜守著。
會議結束,蘇黎脫下耳麥,長舒了一口氣。
“你現(xiàn)在跟談判官似的。”沈硯舟遞來一杯溫水。
“那你是證人還是陪審團?”她笑著問。
“我是……你最堅定的支持者。”他說得很認真。
蘇黎失笑,輕輕搖頭。
“這句話聽起來有點老套。”
“可這就是事實。”沈硯舟放下水杯,“我們走到今天,其實都不容易。”
“我一直在想,如果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我們是不是就真的……徹底錯過了?”
蘇黎看向他,眼神里有復雜的溫柔與痛意。
“我也想過。”她低聲說,“那個我曾經(jīng)拼命要告別的過去,那個幾乎讓我崩潰的選擇……如果沒有后來那些碎裂過的時刻,我可能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知道,原來真正的愛,不是轟轟烈烈,而是一次次小心翼翼地靠近后,依然敢把自己交出來。”
沈硯舟沒有打斷她,只是靜靜聽著。
“我想,我們之所以還能站在一起,是因為我們都學會了不再逃避。”
她語氣平和,像是在與他對話,也像是在對自己說。
辦公室里只剩下鍵盤聲和城市遠方的喧囂,仿佛這個世界所有的焦慮和噪音,都被隔絕在玻璃之外。
沈硯舟緩緩走近她,輕輕牽起她的手。
“我從來沒想過回頭,只是一直在等你往前一步。”
蘇黎抬眸,望著他堅定的眼神,輕聲回應:“那我這一步,是不是走得太慢了?”
“剛剛好。”他輕笑,“不快不慢,剛好讓我還能抓住。”
他們站在窗邊,一起望向遠處燈火明亮的城市,不說話,只是握著彼此的手,像是終于明白,那些走過的彎路,不必全都回頭看,只要記得每一次握緊的瞬間就好。
深夜十一點,城市的節(jié)奏終于慢了下來。
蘇黎和沈硯舟離開“渡光”辦公室時,整棟樓只剩下清潔工人偶爾傳來的拖地聲。兩人并肩走向地下車庫,腳步很輕,像怕驚擾了這座夜色中的城。
車庫燈光有些昏暗,他們的影子在水泥地上被拉得很長。
“最近是不是太累了?”沈硯舟打開車門前,忽然問她。
蘇黎輕嗯一聲,沒有否認。
“但我累得很滿足。”她倚靠在副駕駛門邊,目光柔和,“我在做我真正想做的事,和真正想并肩走的人。”
沈硯舟沒有說話,只是伸手將她攬入懷中。那一刻,什么解釋、什么努力都化作一個簡單的動作,沉默卻堅定。
蘇黎靠在他胸口,聽著他的心跳一下一下,仿佛回到很多年前,他們剛在校園里認識的那個夏天。那時她也曾在他懷里這樣安靜地待過,只是那時候的他們,還不懂愛,也不懂如何好好保護彼此。
“你知道嗎?”她輕聲問,“我曾以為,如果我們錯過一次,就不會再有下一次。”
“我也曾經(jīng)那么以為。”
“可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如果那段錯過沒有壓垮我們,反而教會了我們怎么去走接下來的每一步,那它就不是遺憾,而是成長。”
沈硯舟把她摟得更緊些。
“我曾經(jīng)害怕過,怕你再也不愿回頭。但我更怕,即便我們重新走到一起,我們還是沒辦法改變命運。”
“可你不是已經(jīng)做到了嗎?”
“是你做到了。”他輕聲道,“是你帶著我,重新走了一次我們沒走完的路。”
蘇黎的眼眶微熱,卻笑了:“你怎么忽然會說這些話?”
“因為我不想再錯過任何一次,告訴你我在乎的機會。”
“那你今晚得多說幾句。”她打趣。
“可以。”他頓了頓,“但從明天開始,每一句都用行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