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跟產品要雙向貼標,不同權重才能精準預測
就早上的那杯咖啡來說,最重要的第一性是什么?你的交付是什么?是的,要快,越快拿到那一杯越好。速度就是你的交付。
很多人對咖啡可能有一種執著,就是認為咖啡一定要好喝。我的意思不是好喝不重要,而是對早晨趕著上班的人來說,好喝不是最重要的,他在乎的是能馬上拿到。在這個時刻,便利店的咖啡就是夠快,這個快就是交付。因此,看到這家店的柜臺前很多人排隊,搞不好他會立刻換一家。
所以,如果還在認為消費者要的就是好咖啡,你就賣他手沖咖啡,要知道,喝手沖咖啡是需要有空兒的。男女朋友約會,每個月去幾次咖啡館,喝個SOE,有辦法常常去嗎?低頻事件,賽道立刻變小。
請不要誤解我,我不是說就不要經營手沖咖啡了,而是我在協助各位計算哪里最高效,哪里才是大賽道。商業的本質是效率,如果是追求非線性增長的企業,選擇大賽道還是很重要的。
當消費者買的不是咖啡而是速度時,在人、貨、場的邏輯下,我們的交付就是“快”,這個交付必須被大大地“加成計算”?!昂芸炷艹龅目Х取?,當然不可以不好喝,但好喝程度只要保持一般就好?!霸绯口s著上班的人”,對上“很快能出的咖啡”,這就是TA對應產品,雙向都貼上標簽。
要注意,這個“快”不是從做咖啡開始算,而是從消費者排隊點單開始,到拿到咖啡為止都很快,這才是消費者想感受到的快。消費者急起來,對前面客人點咖啡猶豫不決都會不耐煩。想想看,你自己有多少次是因為等得不耐煩轉身就走了。所以移除點單的障礙,簡化付款流程,快上加快,整體都要考慮進去。
上班那杯咖啡要足夠快,就需要離公司近,我們得把店開在辦公樓附近。這叫“分發效率”,非常重要。
分發效率分成線上、線下,線上零售的分發效率核心是算法,系統必須能夠高效地將信息推送到客戶面前,例如最準確的“猜你喜歡”推薦。
至于線下實體零售的分發效率,假設所賣商品對消費者來說已經不是高熵信息了,那么店就要開在消費者身旁。如果你會特地跑遠路去一家店,那個東西的信息熵值肯定很高,例如買一個限量商品,或一款最新上市的VR(虛擬現實)眼鏡。
但如果是買杯熱拿鐵,或去健身房之類的,因為這些東西的熵值(后面章節會細講)已經很低了,消費者就會進入高信息增益。簡單講,消費者要的就是確定性的答案,哪里快哪里買,哪里便宜哪里好。我對我要的交付已經很確定,近就好、我家旁邊那家就可以了。至于咖啡好不好喝,健身房的裝潢和設備,只要保持一般就好,物理距離近才是關鍵。
這就是分發效率帶來的高信息增益。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超級熱愛手沖咖啡,甚至跑去跟手沖咖啡世界大賽的冠軍學習過,所以常常有機會和非常專業的咖啡達人、咖啡冠軍交流。我經常聽到這些咖啡店老板跟我講:“汪老師,你去的這家不行,你要去我們什么什么分店,那個店長手沖才是一流的?!币宦牭竭@些,我就知道這家店的模式不能復制,賽道很難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