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剜中原腹心,斷東南漕運!
- 明末:我帶著兩白旗反清怎么了?
- 南明離火錄
- 2112字
- 2025-07-31 23:08:46
“如今,王爺以西南的十幾萬精銳舉兵倡義。”
“末將心中共有三策可助王爺成就上策。”
“上策,取荊州,略襄陽,直趨黃河,剜中原之腹心!”
“中策,入四川,出漢中,奪取陜甘,收西北之精兵!”
“下策,下武昌,復南京,經略江北,斷東南之漕運!”
“這三策王爺無論采取何策。”
“以我之壯,攻敵所弱,都能一鼓作氣擊破韃虜。”
“倘若舉兵不前,頓兵江南,則為無策也!”
五華山上,吳國貴拱手開口道出了自己的戰略見解。
對于吳軍來說此時上策取中原,中策收西北,下策斷東南。
倘若吳三桂以手中的十幾萬精銳猛然沖出云貴。
從湖南急行渡江不顧一切直搗黃龍。
那么清廷倉促之間與吳軍在中原戰敗的幾率很大。
如果吳三桂覺得此策冒險。
那么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從云貴入蜀再取道漢中先收西北。
西北是吳三桂經營多年的地方。
想當初王永強等人起兵清廷束手無策。
全是吳三桂以一己之力將其鎮殺。
從那以后清廷在西北的戰事只能仰仗這位平西王。
吳三桂也借此在陜甘遍插黨羽。
吳軍若能重返西北那么響者必然云集。
至于橫亙在巴蜀和秦隴之中的秦嶺漢中。
對于這道阻擋武侯一生的天險。
吳三桂甚至都可以不當一回事!
因為在入主云南之前漢中就是吳藩的駐地!
吳三桂在那里坐鎮十年。
秦嶺的山川地貌,人文風土,他這個平西王可是了如指掌。
甚至就連各處關隘的城防守將。
都是吳三桂一一部署和安插的!
可以說秦嶺天險擋得住其他人可唯獨擋不住他吳三桂。
等吳軍重返西北收取了三邊精銳。
那么他這個平西王無疑會打出昔日的北周之勢。
等到那時,效仿昔日的李自成從關中東征入主北京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就算收西北吳三桂還覺得冒險。
吳軍也可以東下湖南再沿著長江火速進兵。
趁著清廷還沒反應過來的關鍵窗口。
順江而下,直取南京!
等南京一復,江南一下。
有了這塊膏腴之地吳三桂想和清廷怎么玩就能怎么玩了!
吳國貴的上中下三策都是根據吳軍的自身情況。
為吳三桂打造的宏圖大計!
無論他采取哪一條吳軍都有可能奪取天下。
然而這三策卻同時有一個弱點。
那就是需要吳三桂不顧側后乃至暫時放棄對云貴老家的保護。
集中西南的十幾萬精銳長驅直入打進清廷的核心。
以吳軍的強大戰力逼迫滿清決戰。
繼而首戰即決戰,一戰定乾坤!
這種不顧后方長途奔襲的戰略固然能獲得難以想象的收益。
可要是中途出了什么差池吳三桂可就危險了!
“中原之腹心、西北之精兵、東南之漕運都是清廷的要害。”
“然而我軍若是集中兵力直取一處是不是太冒險了?”
吳三桂凝聲道:“我軍出漢中則湖廣有憂,我軍出湖廣則西北有憂。”
“況且還有尚可喜在本王腋下。”
“倘若本王傾巢而出,他必糾集兩廣兵馬襲我老巢。”
“雖然陳成已經答應本王前往兩廣對付尚可喜。”
“然我軍也不可不防!”
“以本王之意,西南地區的十幾萬大軍可兵分兩路。”
“一路隨本王東下湖廣,威逼中原,震懾尚藩。”
“一路由建昌入蜀,會合四川之兵北出漢中。”
“倘若兩路大軍都能得手。”
“不但云貴無憂,這天下本王亦能得也!”
吳國貴的上中下三策雖然都好。
可他的這種打法在吳三桂看來無疑過于激進了。
雖然長途奔襲的戰略有過成功的例子。
比如靖難時朱棣面對南軍幾乎無窮無盡的人力、物力。
就選擇放棄對北平三府的保護。
集中主力直趨南京迫使朱允炆倉促調集兵馬同自己決戰。
結果數十萬南軍在倉皇之下被朱棣在運動中一掃而空。
等南軍主力覆滅,朱棣兵臨城下。
南京城也只能不戰而降了!
吳三桂的情況此時與朱棣類似。
同樣是戰陣強大,部下精銳。
同樣是一隅敵全國需要面對敵人的資源壓迫。
然而朱棣在被敵手的資源壓得喘不過氣后知道集中兵力放手一搏。
可吳三桂卻老成持重又是剛剛起兵。
不愿意完全放棄后方進行這一豪賭啊!
按照吳三桂的方案。
吳軍將兵分兩路,主力隨他東征湖廣,偏師則北上四川,兵出漢中。
此舉看似完美。
吳軍主力收取湖南既可以北伐中原又可以東下江南。
還可以威壓兩廣迫使尚可喜只能自保不敢抄襲云貴。
偏師也能會合四川兵馬北出漢中收取西北。
然而這種看似完美的戰略卻將十幾萬大軍分為兩支。
這無疑會削弱吳軍的攻擊力。
兵分則弱,浪戰則危,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吳國貴等人對此也是蒙上了一層陰影。
他們力勸吳三桂畢其功于一役。
集中力量,突破一點,好一舉扭轉天下大勢。
然而已經年邁,銳氣日消的吳三桂卻說什么都不肯。
眾人見狀也只能搖頭嘆息。
“諸位,既然王爺心意已決兵分兩路也沒什么不好的。”
“倘若我軍孤注一擲傾巢而上。”
“一旦尚可喜糾集兩廣兵馬來犯云南或者鰲拜調集陜甘綠營南下巴蜀。”
“那么我軍可就危險了!”
“倒不如,分兵兩路,以兩個拳頭打人。”
“如此云貴無憂,我軍將士不用顧忌后方的家眷亦能在前線安心作戰。”
“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郭壯圖緩緩開口終是結束了這場軍議。
軍議過后。
吳三桂當即任命官職,調配兵馬。
他拜白文選為湖廣總統,掛征朔大將軍印率軍隨他出征。
又封吳應麒和吳國貴二人為左右金吾將軍,隨侍左右。
王屏藩為四川總統,掛破朔將軍印,率軍前往四川主持戰事。
建昌的狄三品為驃騎前將軍充當吳軍北出漢中的先鋒。
王會、高啟隆二人為驃騎左右將軍,率西營降兵東征湖廣。
郭壯圖為云南總管負責后勤。
方光琛為湖廣巡撫隨軍經略。
夏國相為金吾右將軍,高得捷為親軍鐵騎左將軍,韓大任為兵曹掌事郎中。
西南的十幾萬吳軍將兵分兩路。
主力由吳三桂率領東征湖廣,偏師由王屏藩統領北上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