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我負晉王!
- 明末:我帶著兩白旗反清怎么了?
- 南明離火錄
- 2018字
- 2025-07-30 23:57:15
咚的一聲。
一個重重地響頭叩在了陳成腳下。
“鞏昌王,你這又是何苦呢!”
陳成措不及防只能扶起白文選。
可他卻眼含熱淚。
“英王,我白文選有負于晉王。”
“如果你不愿意代我伸出援手那么我白文選今日就不起來!”
此言一出,陳成仰天長嘆,劉玄初等人也是震撼無比。
白文選是何等地位。
若是擱在以前恐怕陳成和劉文選按照身份都得向他下跪!
可是為了李定國今日白文選卻是不顧尊嚴當眾下跪。
他這又是何苦呢?
“鞏昌王,你救不了晉王,我也救不了晉王。”
陳成苦笑著搖了搖頭。
“你就算在我面前下跪也根本沒有意義!”
他說的都是實話。
現在時間已經不早了。
就算陳成準備救李定國也知道這位晉王在景線。
可等他率軍穿過昆明至景線的千里雨林李定國也已經病死。
除非有人能夠趕到陳成之前將昆明的消息帶到景線。
否則李定國必死無疑!
況且就算李定國有時間撐到陳成抵達。
陳成又有什么理由去救他呢?
難道是為了李定國的忠義之名嗎?
陳成和許多人一樣。
從小就聽過李定國的故事受起忠義感召痛罵過孫可望。
可是等到他長大后卻發現歷史并不是那么一回事。
孫可望并非是一無是處,李定國也沒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
可是即便如此李定國依舊是英雄而孫可望卻成了漢奸。
他二人的美名和罵名就該那樣定下!
然而等到現在。
陳成卻已經成了兩白旗之主率領一群滿洲大兵立志抗清。
看著孫可望、劉文秀、賀九儀這些人的下場。
陳成他敢和李定國合營嗎?他能希望身邊的盟友是忠君忠昏了腦袋的李定國嗎?
還是那句話李定國縱使是英雄。
可他連劉文秀這樣的兄弟都容不下。
陳成又怎么敢千里迢迢地跑到景線去同李定國合營結盟啊!
要知道這位晉王眼里一向容不下沙子。
就連西營老兄弟他都能為了忠君舉起屠刀。
更何談陳成一個滿人?
這位晉王既然已經在忠君這條死路上走得那么遠了。
或許讓他以大明晉王的身份伴隨南明一塊落幕才是最好的選擇的
然而道理是這么一個道理。
可眼見陳成心意已決。
白文選卻淚流滿臉連連叩首。
“英王,就算晉王對不起很多人可他畢竟也是一英雄啊!”
“你若擔心他會對你不利。”
“大不了用手中兵馬掣制晉王將他押送回昆明。”
“若能讓我有機會在吳王面前替他求情保住一命。”
“縱使讓晉王解甲歸田做一富家翁也好過讓他慘死在雨中啊!”
白文選情不自禁,幾乎是哀求著開口。
男兒有淚不輕彈更何況是白文選這樣的人物。
然而為了李定國能走出雨林保住性命。
他也只能不顧身份在陳成面前聲淚俱下地哀求了。
“唉!”
劉玄初見狀不停地搖頭。
“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呢?”
他喃喃自語令白文選愈發地悲嗆。
是呀,事情到了現在。
除了一聲長嘆外在白文選和李定國的身上還能剩下什么?
白文選或許還能跟隨吳三桂重新出現在抗清戰場。
同韃虜真刀真槍轟轟烈烈地再打一場。
可作為始作俑者。
李定國自己選擇的路走到現在。
他除了給大明朝盡忠外還有什么路可走?
“英王!”白文選苦苦哀求。
為了能讓李定國活著走出雨林他已經不顧一切。
陳成見狀亦是有些于心不忍。
在白文選欣喜的目光中。
他伸出大手緩緩地接過寶刀令這位鞏昌王大喜過望。
“英王若能救晉王出雨林。”
“哪怕讓我白文選當牛做馬我也別無二話!”
他歡呼雀躍,欣喜若狂。
可是陳成卻是忍不住搖了搖頭。
因為他接過白文選的寶刀收下他的書信。
并非真的想救李定國而是為了他僅存的那些兵馬。
是的!沒錯!
陳成雖然被白文選哀求得有些于心不忍。
可是在這種生死存亡的問題上他可不愿意拿自己和兄弟們的性命去賭!
李定國他不敢救也救不了。
然而對于這位晉王死后留下的六千殘兵。
陳成卻是愿意跑去景線將其收編的。
畢竟這些都是抗清意志最為堅定的將士。
也是這個時代最為兇猛的兵馬。
如果陳成能從雨林中救出這六千將士。
只需供應一批糧餉,賑濟一批藥材。
讓他們從瘴氣中挺過來。
那么昔日那支在磨盤山以區區六千之眾大破十萬清軍的虎狼之師就能重新回來了!
而這就是陳成收下白文選寶刀和書信的目的也是他一開始的打算。
慈不掌兵,義不掌財!
想要在這亂世中帶著兄弟們活下去。
陳成必須收起婦人之仁。
用盡一切力量擴充實力以期在吳周和滿清的夾縫中生存。
繼而積蓄實力,生聚教訓,以圖在他日揮師北伐,逐鹿中原!
而李晉王所留下的晉兵精銳就是他擴充實力的第一個目標。
李定國可以死在雨林之中。
可那六千抗清將士陳成無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天下都得救上一救。
“我會去雨林尋李定國。”
“可他能否同鞏昌王再見就看天意啊。”
陳成緩緩開口,令白文選感動不已。
只要他能去雨林中尋李定國白文選就心滿意足了。
然而這位鞏昌王卻想不到李定國的命運早已注定。
從他選擇愚忠永歷的那一刻開始。
這位李晉王就注定會以大明忠臣的身份死去!
陽光下,滿洲大兵相繼出城。
馬寶和祁三升的部隊也跟隨陳成一道南下。
白旗和西軍合流沿著官道向著雨林挺進。
只可惜在大軍出城后。
淮國公馬寶趕來會合和咸寧侯祁三升卻被留在了五華山。
至于白文選。
在目送陳成遠去這位鞏昌王擦了一把淚水恢復了大將風采向著五華山而去。
因為在哪里吳軍最重要的一場軍議即將展開。
而昆明郊外的校場上也擺好了的儀式。
云南各地的兵馬亦相繼集結。
就等著吳三桂振臂一呼正式宣布起兵抗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