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世民的考驗
- 長生者:自貞觀開始看大唐
- 姚六郎
- 2047字
- 2025-06-24 09:00:00
巳時,甘露殿。
陳壽如約而至,“臣陳壽,參見陛下、太子殿下。”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疏,“朕問你,皇后病情可是暫時穩(wěn)住了?”
“是。”
“那好,這個你拿去。”李世民取出一份卷宗,“將上面的人犯,全部緝拿、審問,申時之前,于西市處斬!”
陳壽一呆,萬沒想到李世民竟是要他去抓人、殺人。
這是何意?
投名狀?
陳壽硬著頭皮上前接過,遲疑道:“陛下,臣對長安城尚不熟悉……”
“朕已安排妥當,趙武會從旁協(xié)助。”李世民低頭繼續(xù)批閱奏疏,“有何不懂之處,可問他。”
李承乾微微皺眉,“父皇……”
“嗯?”
“唉……”李承乾嘆了口氣,不再多言。
陳壽來到殿外,百騎司校尉趙武立即迎了上來,“陳尉,請隨我來。”
“有勞趙校尉了。”陳壽拱了拱手,對方的官職與他平級,卻要給他打下手,他自不好托大。
“陳尉客氣,您此刻可是欽差。”
常言道,宰相門前七品官,陳壽可是皇帝的貼身飛騎尉,又是皇后娘娘的救命恩人,前途不可限量。
拋開欽差的身份不談,他一個校尉也需禮敬三分。
宮門外,百余名百騎衛(wèi)士早已候命。
趙武聲如洪鐘:“陳欽差奉詔緝拿要犯,爾等須盡心辦事。”
說罷,將陳壽手中的卷宗交給下屬,“將人犯全部押往大理寺獄。”
“喏!”
那人接過卷宗,掃了一眼,便領(lǐng)著一群衛(wèi)士殺氣騰騰地去了。
“呵呵……陳尉請。”趙武重新?lián)Q上笑容,“抓人的事,他們?nèi)マk便可,咱們直接去大理寺獄。”
“好。”
陳壽輕輕點頭,也樂得清閑。
路上,陳壽忍不住好奇,“趙校尉,那些人犯了何罪?”
“與建成余黨勾結(jié),意圖不軌!”趙武小聲解釋,“此事兩月前便已查明,陛下一直引而不發(fā),如今,總算是到了收網(wǎng)的時候了。”
“余黨?”
陳壽驚訝,“玄武門之事已過十年,還有余黨?”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那……此次要抓多少人?”
“卷宗上的,只是冰山一角。”
“啊?”
“陳尉莫驚。”趙武壓低聲音道,“陛下雄才大略,自有考量。”
……
大理寺獄。
牢獄陰暗潮濕,空氣中彌漫著血腥與霉變的惡臭,比之內(nèi)侍值房,更是刺鼻百倍。
陳壽走在似乎永無盡頭的廊道中,聽著兩側(cè)牢房傳來的慘叫、求饒、咒罵、哭嚎……只覺心神悸動,頭皮陣陣發(fā)麻。
人間煉獄,不過如此!
趙武卻面不改色,仿佛早已司空見慣,還有說有笑地為他介紹著大理寺獄的光輝歷史。
陳壽聽在耳里,寒在心里,看著那些不成人形的囚犯,眉頭皺成了一團。
“咱……歇會兒吧?”陳壽實在有些看不下去了。
兩人來到一處相對干凈的刑房,獄卒殷勤地奉上茶水,而后知趣地退下。
陳壽身處此地,哪里還有喝茶的心思,忍不住道:“趙校尉,方才聽聞有人喊冤,此等情況,是否需要復(fù)審?”
“無需。”趙武嘿嘿一笑,“進了這大理寺獄的,就沒有一個是干凈的。況且,他們都已畫押認罪,何須復(fù)審。”
“那……萬一是屈打成招,豈非枉殺了性命?”
趙武抬頭看向陳壽,一字一頓道:“大理寺獄,不收無罪之人!”
陳壽一怔,旋即明白了他話中的意思。
他們只是刀,至于砍向何方,全憑握刀之人一念之間。
見他沉默,趙武又補充道:“百騎司雖沒有監(jiān)察之權(quán),但并非胡亂拿人。這些,陳尉日后自會明白。”
陳壽點了點頭,沒再說什么。
自己尚且自身難保,哪有閑心去憐憫他人?
午飯是四菜一湯,不算豐盛,但比那豬食般的牢飯強了太多。
陳壽沒什么胃口,草草吃了幾口便放下筷子,趙武倒是吃得津津有味。
少頃,一名百騎衛(wèi)士前來稟報:“啟稟欽差,趙校尉,人犯已押到。”
趙武抹了抹嘴,起身做了個請的手勢,“陳尉,請。”
陳壽暗嘆一聲,與趙武一同前往審訊堂。
“冤枉啊!”
“我等冤枉……”
遠遠便聽到喊冤之聲,緊接著便是一陣皮鞭抽打的啪啪聲,喊冤隨即變成了慘叫。
陳壽趕到時,十余名官員已被抽得皮開肉綻,囚服與血肉粘連在一起,觸目驚心。
趙武笑道:“陳尉,陛下命你主審,下官便做個陪審,如何?”
“好。”陳壽頷首,走到堂前長案后坐下,吸了口氣,“為何喊冤?”
趙武眉頭微微一皺,沒想到陳壽會問出這么一句。
果然,陳壽話音剛落,喊冤聲便再次此起彼伏。
趙武暗嘆一聲,給一旁的衛(wèi)士使了個眼色,幾名彪形大漢上前又是一頓鞭笞,不一會兒,堂下便沒了聲音。
這一來,搞得陳壽也不知該如何審問了。
他想給這些人申辯的機會,可百騎司不給,他亦無可奈何。
而且,他隱隱覺得,此次辦案,正是李世民對他的考驗。
思來想去,他只得以定罪的口吻問道:“爾等身為朝廷命官,食君之祿,卻與李承宗那幫余孽勾結(jié),意圖謀逆,有何臉面在此喊冤?”
陳壽雖是定罪之言,卻也給了他們辯解的余地。
能入朝為官的,沒幾個是蠢人,立刻便抓住了話中的生機,連忙辯解。
“大人明鑒,我等皆是陛下親點的臣子,對陛下忠心耿耿,何來謀逆一說?”
“是啊大人,我等只是與故人飲酒敘舊,何曾有過半句忤逆之言?”
“大人,我等冤枉啊!我等對前太子確有舊情,但絕無反叛之心啊!”
聽到這些申辯,陳壽不由一愣。
他總算明白,這些人為何會被牽連了。
不過是玄武門之變的后遺癥罷了。
一旁的趙武卻聽不下去了,照這么審下去,這些人反倒成了被冤枉的忠臣,不僅百騎司陷入被動,陛下的天威也將受損。
圣旨上可是寫得清清楚楚,申時之前,連審帶殺,不得有誤。
可這位陳欽差搞這么一出,還殺得了嗎?
這新來的,到底懂不懂規(guī)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