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修復鐵皮桶

清晨,石崖村尚未完全蘇醒。帶著濃重咸澀濕氣的海風,像一只冰冷而固執的手,蠻橫地從江家那扇糊著破草紙、卻依舊四處漏風的窗戶縫隙里探進來。

它拂過空蕩蕩、落滿灰塵的米缸底部,那缸壁內殘留的、刮得干干凈凈的灰白痕跡;江月站在米缸前,目光空洞,仿佛要將那深不見底的“空”看出一點糧食來。

“姐,別看了。”江林的聲音打破了這令人窒息的沉默。

他剛從屋后那片長滿荒草和低矮灌木的崖坡回來,單薄的褲腿上濺滿了新鮮的泥點,手里緊緊攥著幾根深褐色、帶著粗糲表皮和驚人韌性的藤蔓枝條,以及一團濕漉漉、顏色發暗的海灘黏土。

“米缸空著,正好提醒咱們,該往里面裝東西了。”

江月轉過身,目光落在弟弟身上。僅僅過去一夜,他眼下的青黑似乎更深了,像兩團化不開的墨漬。

然而,那雙眼睛——那雙曾經被高燒和絕望燒得渾濁的眼睛——此刻卻亮得驚人!江月的心猛地一顫。她太了解自己的弟弟了,他此刻的眼神,絕非空洞的安慰,他是真的在行動。

“你……真要去趕海?”江月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像繃緊的琴弦。她的視線從弟弟堅毅的臉龐,移向他手中那些其貌不揚、甚至顯得有些骯臟的藤蔓和泥巴。

深褐色的藤皮粗糙扎手,濕黏土散發著灘涂特有的腥氣。就憑這些?這些東西,怎么能和填飽肚子、掙出那如同天文數字般的學費的重任聯系起來?她無法理解,心底涌起更深的無力。

“嗯。”江林沒有過多解釋,只是重重地點了點頭。他徑直走到院子角落里那個被遺忘的、堆放著“家當”的地方。

一個銹跡斑斑、底部和側面有好幾道裂縫、歪歪扭扭的鐵皮桶;兩把木柄開裂、耙齒歪斜甚至缺失的破舊耙子;還有一把鏟口卷刃、銹得幾乎看不出原色的鏟子。這就是他們的“生產工具”,寒酸得讓人心酸。

這些就是江家賴以從大海討生活的“武器”,是父親留下的最后一點念想,也是貧窮最赤裸的注腳。它們靜靜地躺在冰冷的泥地上,像一堆等待被丟棄的垃圾。

“就靠這些?”江月的聲音低了下去,如同蚊蚋,充滿了深深的無力感和自我懷疑。這些東西,連村里最游手好閑的光棍二癩子都嫌礙事,弟弟卻要用它們去挑戰大海,去搏取一線生機?這無異于癡人說夢。

“靠這些,還有這個。”江林指了指自己的太陽穴,嘴角扯出一個帶著濃濃疲憊卻異常明亮的笑容。

他不再多言,直接蹲下身,將那些藤蔓和黏土放在一塊相對平整的石板上。潮濕的泥地冰涼刺骨,寒意順著褲腿往上鉆,但他毫不在意。

就在他指尖觸碰到那深褐色、帶著粗糲手感的藤蔓表皮時——

嗡!

腦海深處,那個沉寂了半夜、如同深淵之眼的“海洋知識庫”印記,毫無征兆地、驟然亮起!不再是昨夜面對“老海狗號”時那種狂暴無序、撕裂靈魂的信息海嘯,而是一股極其清晰、指向明確、邏輯嚴謹得近乎冷酷的“操作指南”!

目標:修復破損鐵皮桶(材質:低碳鍍鋅薄鋼板,嚴重銹蝕,結構性強度低)。

狀態:臨時性修補(強度及耐久性有限,需盡快尋找替代品)。

可用本地材料分析:

海崖藤(學名:濱柃,忍冬科,常綠攀援灌木):

分布:本地海崖、石縫常見。

可利用部分:新鮮莖皮。

特性:表皮富含韌皮纖維,強度高;內皮及韌皮部富含膠質(主要為多糖類及少量植物蛋白),粘稠度高,具一定粘合性及初步防水效果;汁液呈深褐色,pH值弱酸性(約5.5-6.0),對鐵銹有微弱溶解鈍化作用。

灘涂黏土:

采集層位:表層砂礫層以下(>15cm),深灰色或黑褐色層。

特性:顆粒細膩,含蒙脫石、伊利石等粘土礦物,遇水膨脹,具良好可塑性與粘性;干燥后收縮,形成致密層,阻隔性較好。含鹽分(NaCl,MgCl2等),需注意對金屬的潛在加速腐蝕(臨時性可忽略)。

最優配比方案(基于本地材料特性及目標需求):

步驟:

1.取汁:

剝取海崖藤新鮮莖皮(長度>20cm,寬度>2cm,確保韌皮部完整)。

清理表皮泥沙雜質(可用海水沖洗)。

置于硬質平面(石板),用鈍器(石塊)反復捶打、揉搓莖皮,破壞細胞結構,充分釋放內部汁液與膠質。

收集滲出深褐色粘稠汁液于容器(建議使用大型貝殼或陶片,避免金屬污染)。*(操作要點:捶打需用力均勻,揉搓方向與纖維垂直,最大限度擠出膠質。)*

2.制泥:

取灘涂下層黏土(約500g),剔除明顯砂礫、貝殼碎片、有機物殘骸等雜質(影響粘合強度)。

加入適量海水(約黏土體積的30%-40%),手工充分揉捏、摔打。

目標狀態:均勻、細膩、粘稠糊狀,可塑性強,無顆粒感,粘手但不易脫落。(操作要點:揉捏時間需充分,至少5分鐘,確保粘土礦物充分水化膨脹,發揮最大粘性。)

3.混合:

將步驟1所得藤蔓汁液(約50-70ml)與步驟2所得黏土糊混合。

比例:汁液:黏土糊≈ 1 : 3(體積比)。

用手(或木棒)徹底攪拌、揉捏至少10分鐘,直至混合物顏色均勻(深灰褐色),質地粘稠、柔韌,可拉出較長細絲,無明顯液體析出。(關鍵:混合需充分!膠質與粘土顆粒需緊密結合形成網絡結構。)

4.預處理(桶體):

清潔:用干燥粗布、砂石或粗糙貝殼碎片,用力打磨裂縫邊緣內外兩側至少2cm范圍內的銹層、污垢、舊油漆殘留。目標:露出相對新鮮的金屬基底(可能仍有銹跡,但需清除浮銹及疏松層)。(要點:清潔度直接影響粘合效果!)

干燥:清潔后區域盡量擦干或晾干片刻(潮濕表面降低粘性)。

5.修補:

取適量混合修補泥,用手(或木片)用力壓實填塞入裂縫,尤其注意內外壁接口處及裂縫末端。

填充量:需略高于桶壁平面(預計干燥收縮10%-15%)。

修補泥需與清潔后的金屬表面緊密貼合,無氣泡、無縫隙。對桶底大豁口,可內外同時填補、按壓,使泥料在中間結合。(要點:壓力是關鍵!確保修補泥與金屬及自身充分接觸。)

6.干燥與養護:

將修補后的桶置于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導致開裂)。

自然干燥時間:約3-5小時(視環境溫濕度)。

干燥后狀態:修補體硬化,顏色變淺(灰白色),表面致密,敲擊聲脆。

預期性能:具備良好臨時粘合強度,可承受輕度磕碰;防水性顯著優于普通泥巴,可短時間(數小時)盛裝海水/潮濕海貨不漏。(警告:非永久性修復!避免長時間浸泡及重壓。)

信息清晰、簡潔、冰冷,不帶一絲情感,如同手術臺上精準無誤的指令。每一個步驟,每一個要點,甚至材料背后的科學原理,都烙印在江林的意識里。

他精神陡然一振!昨夜面對“老海狗號”時那種被知識洪流撕裂的痛苦記憶猶新,但此刻這種指向明確、步驟清晰的指引,卻像黑暗中的燈塔,給了他無比強烈的行動方向!

江林精神一振!他立刻按照腦中的指引行動。

他找來一塊邊緣鋒利的石頭,仔細剝下藤蔓的深褐色外皮,然后放在一塊扁平的石板上,用另一塊石頭用力地捶打、揉搓。深褐色、帶著植物特有清苦氣味的粘稠汁液慢慢滲了出來,匯聚在石板凹陷處。

小魚不知何時也悄悄蹲在了哥哥身邊,小小的身體緊挨著他。她那雙因驚恐而常常顯得空洞的大眼睛,此刻被好奇點亮,像兩顆蒙塵的星辰。

她看著那深褐色、亮晶晶的粘稠液體,忍不住伸出臟兮兮的小手指,想去碰一碰。“小魚乖,這個臟,別碰,粘手上洗不掉。”

江林的聲音異常溫和,帶著一種不易察覺的疲憊的寵溺。他輕輕拍開妹妹的小手,用一塊破布擦了擦她沾著泥點的小臉。

接著,江林用小鏟子,避開表層被海水反復沖刷、含砂量大的沙層,向下挖掘了十幾公分,果然挖到了顏色更深、質地更細膩的黏土層。

他舀起一小瓢海水,緩緩加入黏土中,開始用力揉捏。黏土在他掌心變形,從松散到粘稠。小魚也學著哥哥的樣子,伸出小手抓起一小團泥巴,笨拙地揉捏著。

很快,她的小手、臉蛋甚至額前的碎發都沾滿了深灰色的泥點。她似乎忘記了恐懼和饑餓,專注地玩著泥巴,小臉上漸漸漾開一絲純粹的笑意,甚至發出了一聲極輕的、如同雛鳥初鳴般的“咯咯”笑聲。

這久違的、帶著童稚天真的笑聲,像一縷穿透厚重陰云的微光,短暫地、卻無比珍貴地驅散了小院中彌漫的絕望陰霾。江月倚在門框邊看著,眼眶突然有些發熱,她連忙別過臉去。

江林將捶打出的粘稠藤蔓汁液倒入黏土糊中,開始用力攪拌揉捏。混合物的顏色變得更深,粘性果然大增,拉扯時能拉出長長的絲,手感有點像劣質的橡膠泥。

他拿起鐵皮桶,用一塊粗糙的石頭,仔細打磨裂縫邊緣的銹跡,發出刺耳的“嚓嚓”聲。

江月默默地看著。弟弟的動作有條不紊,甚至帶著一種她無法理解的熟練和篤定。他專注的眼神,抿緊的嘴唇,額角滲出的細密汗珠,都讓她感到陌生又心疼。他真的變了,不再是那個需要她保護的弟弟了。

江林將混合好的深褐色修補泥,用力地、一絲不茍地填塞進每一條裂縫,尤其是桶底那道最長的豁口,他反復按壓,確保內外都覆蓋嚴實。

修補泥填滿縫隙,略微鼓起,像一道道丑陋的傷疤,卻散發著一種新生的、混合著植物和泥土氣息的堅韌感。

“好了!”江林直起腰,抹了把汗,看著自己的“杰作”,眼中閃過一絲期待。“晾幾個時辰就能用了。小魚,幫哥哥看著,別讓雞啄了。”

小魚立刻挺起小胸脯,像個小哨兵一樣,搬了個小木墩坐在桶旁邊,大眼睛警惕地盯著四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兴县| 洛川县| 武胜县| 高淳县| 增城市| 宝兴县| 麻栗坡县| 定州市| 松溪县| 临澧县| 赤水市| 枝江市| 石棉县| 惠安县| 如皋市| 拜泉县| 沭阳县| 榆社县| 大荔县| 新乡市| 泉州市| 裕民县| 荥经县| 温州市| 筠连县| 常山县| 鲁甸县| 霍邱县| 大城县| 云龙县| 泊头市| 保靖县| 高陵县| 兴城市| 称多县| 丰镇市| 友谊县| 洪泽县| 长泰县| 远安县| 榆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