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電影立項
- 1978:我的電影時代
- 人懶覺大
- 4619字
- 2025-08-04 23:55:04
“我確實寫了一部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劇本,故事啟發自梁啟超給《中華新武術棍術科》所做的序,還畫了分鏡頭腳本……”
“好好,你知不知道,大領導提議我們應該拍少林寺和太極拳的題材!”
見陳兵主動提出來,廖一源和傅奇格外高興,顯然比白俄大力士更加上心。
陳兵提了提挎包,將兩沓稿紙拿了出來。
廖一源和傅奇一人接過一本,翻看了起來,汪揚伸長了脖子,眼中滿是好奇。
廖一源拿著分鏡頭劇本,剛翻了一頁,忽見到一個光頭小和尚,有些眼熟。
他揉了揉眼睛,奇道:“有些眼熟!”
“哦?”
汪揚起身走到沙發后方,定眼一瞧,但沒看出來。
傅奇看了過來,想了想,忽道:“像小李!”
1974年,李聯結跟隨代表團前往美國進行武術表演,途中經由香港,在新光戲院進行了一場表演,結束后還是傅奇招待,帶著代表團看了李小龍的《精武門》。
說起這件事兒,廖一源終于想了起來,問道:“竟然這么巧!”
陳兵撓著頭,我不道啊,就是隨手這么一畫,誰知道你們將誰的形象代入進去了……
汪揚總覺得這其中有貓膩,但沒深究。
不多時,廖一源和傅奇交換了劇本,將故事大致瀏覽了一遍。
少林寺的故事不必多說,大家伙看到說不定都能倒背如流。
陳兵只稍微改了個結尾,他不喜歡結尾在寺廟里點戒疤的畫面。
覺遠殺死王仁則后,他起身看向牧羊女。
緊接著是全景,覺遠立在灘涂上,袈裟被風撕成獵獵的旗。
平行蒙太奇,同一個地方,不同時空:白無瑕的羊群在遠處揚起雪色,她握著牧羊鞭的手始終沒有放下。
最后的鏡頭,覺遠走進少林寺,鐘聲從山門漫了過來,一聲比一聲更重,敲碎了紅塵中的最后幻想。
畫面轉到牧羊女翻身上馬,羊群跟著她轉身的方向流動,像被風吹散的云。
倆人都未回頭,一邊是古寺鐘聲,一邊是在黃河岸邊趕羊,鐘聲和浪花拍打的聲音交錯,影片就此結束。
原本陳兵還想將倉央嘉措那一句詩套進去,但細思又覺生硬。
廖一源和傅奇有些激動,看完后連連鼓掌!
“這是個好故事啊!”
“兩個故事都在弘揚家國情懷,比香港武打片的格局大!”
“我還有個不情之請……”
汪揚嘖了一聲,怎么總是婆婆媽媽的,不樂意道:“有什么就說!”
“我曾看過老香港電影,邵氏的武打片都是戲劇套路,若能在武打風格上做出區別,定能使電影質感上升好幾個層次!”
陳兵笑了笑,借著汪揚的話頭提出了困難。
京城體委與北影廠同級,若是以北影的名義借調武術人員,恐怕體委不會同意。
“你是想?”
“既然大領導提議少林寺題材,希望您二位能夠幫忙提個建議,免得借調的事情出了岔子!”
“哈哈哈,好說好說!”
汪揚還想看劇本,沒想到兩位長城的同志攥在手中緊緊的,愣是不給!
他有些急,“哎哎,我們廠目前連白俄大力士都吃緊,不會跟你們搶劇本,就讓我看看!”
“哈哈哈,這么一部好故事,我們也不可能拱手相讓,回去就把稿酬匯款單寄過來!”
……
《白俄大力士》的項目落地,當天就改了電影標題,更名《武林志》。
北影廠向外界宣布,電影由長城公司在京城投拍,廖一源和傅奇尚在京城,也沒有否認這一件事情。
不出兩日,攝制組成員已定,有陳兵的“推薦”,汪揚看著,全是安排的北影廠骨干職工。
美術由陳翼云帶著他的徒弟楊占家。
陳翼云的代表作是《智取威虎山》,86年主導電影版《紅樓夢》的場景設計。
楊占家的代表作更加為人熟知,《紅樓夢》、《霸王別姬》、《臥虎藏龍》……
這兩位都是大佬!
音樂師是北影樂團的首席總指揮姚關榮,最為人所知的是央視版《西游記》。
置景、道具、音效……統統是北影目前藝術水平最高的那一批。
剪輯可是重中之重,由陳兵推薦,付老頭當仁不讓!
場工還是崔三友,謝鐵黎的御用!
攝影師是王好為的丈夫李晨聲。
全是熟人!
不任人唯親,陳兵就怕這么大項目砸下來,自己到后面除了扯廠長大旗,不容易指揮得動這些老職工!
導演由林揚掛名,但執行導演是李文化,這樣能夠杜絕廠內外的爭議。
畢竟李文化的名字險些上了黑名單,隔三差五還要被開會。
得知是陳兵推薦的,李文化還拎了些糕點上門,聲稱終于有劇組愿意用他,言辭滿懷感激,但眉宇間有些悶悶不樂。
“您這是怎么了,有電影拍了還不高興么?”
李文化搖了搖頭,有些難言之隱,想到家中老小,將糕點放在了桌子上,一副豁出去的樣子。
“聽說《武林志》的劇本經由宣傳口的領導討論過,小陳,你有沒有辦法,跟大領導聯系?”
陳兵瞪大了雙眼,有些駭然,忙道:“你這是什么意思?”
“我想寫一封自證清白的書信,我……”
李文化是個老實人,說著就有些急,陳兵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半晌搖了搖頭。
“劇本和小說能夠呈上去那是電影局審稿小組的緣故,我可沒辦法!”
宣傳口的辦公地點在海子里,陳兵倒想去看看呢!
“你不如好好拍攝電影,興許這就是一個好機會!”
李文化的專業水平不用懷疑,他不屬于第三代導演,沒什么歷史問題,在十年間不斷有電影拍攝、導演,跟其他人不一樣。
這也導致他這兩年確實有些慘,這才病急亂投醫。
李文化勉強笑了笑,總算恢復了點精神,不管怎么說,又有戲拍,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潛在的鼓勵!
陳兵拿出稿紙,跟他商量分鏡頭劇本的事情。
整個北影廠只有王好為導演跟他合作過,其他人并不清楚陳兵的劇組不需要分鏡頭劇本,而是改由故事板的模式更為直觀。
開始畫《武林志》的故事板,李文化自然也需要參與。
……
話分兩頭。
東城北新橋三條有個大院,僑辦、港澳辦和中新社的地址都位于此。
古語有云,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院落旁種植著一排排竹樹,平添了幾分生機,足可見主人的興致。
這日中午,秋老虎還有些毒辣,頂著大太陽,廖一源和傅奇又跑了一趟,秘書引進門,在辦公室稍等了片刻,一位面容和藹的老人走了進來,笑容有些詼諧。
“廖公!”
“來來,快坐下!”
秘書給眾人斟茶,廖公招呼著入座,笑道:“我都聽說了,白俄大力士項目落地,更名《武林志》,你們跟小汪的進度很快嘛!”
倆人笑了笑,廖一源匯報劇組情況,攝制組名單基本確立,眼下正是演員的問題。
傅奇跟著話頭,將《武林志》的武打風格說了出來。
“與港片的武打風格區分開來?”
“是的,編劇小陳同志提議借調武術系統的人員,力求真實!”
“港片的武打逐漸擺脫戲劇風格,從單一發展向多元化演變,但多數還處在硬橋硬馬的套招……
“小陳同志說,即便是打套招,由國家培養的武術人才也比香港那些京劇出身的演員打得好,打得真實。我們私底下討論過,確實是這個道理!”
“你們在香港,可以拍攝的題材比較寬泛,《武林志》是合拍,更要拍成典型,全國各制片廠才能快速走出陰霾,提振信心!
“用電影弘揚中國文化,我是大力支持的,演員盡管大膽去找!”
“好好,另外還有……我們打算請張鑫炎來拍!”說著,廖一源拿出了兩沓厚稿紙,獻寶似地呈了上來。
廖公正喝著茶,余光看到一行字,放下了茶杯,驚訝道:“十三棍僧救唐王?又是一個劇本!”
“對,還是那位小同志寫的!”
廖公想到了此前去新竹竿胡同的樂事,正是在夏儼的小院里,他得到了白俄大力士的小說。
當初他就是這么提了一嘴,沒想到編劇還真當一回事兒。
“數日前我才向你們建議拍攝少林題材,這就寫好了,別是什么粗制濫造的故事吧?”
“我們提前把過關了,跟武林志的正劇風格不同,這部是輕喜劇,幽默詼諧但又不失立意!”
傅奇點點頭,笑道:“也不知是不是巧了,您這頭剛提議,汪廠長就跟我們說起小陳同志的三個題材!”
“除了這兩部,還有什么題材?”
“正是太極拳!”
“哦?”
越說越奇,廖公隨手翻了翻劇本,沒細看,但在結尾處多停留了會兒,點了點頭,又拿起第二部。
一個光頭小和尚舉手作揖的形象幡然出現在眼前,他盯著畫上的人,沉思了片刻。
又翻了翻,稿紙上呈現出覺遠和王仁則打斗的畫面,看得可比文字有意思多了,當即拍手叫好,半晌后抬起頭。
“好,又是一部好故事,你們一定要拍出來!”
“這位小陳同志心思活泛,半年寫了兩部武打故事,想來太極拳的劇本很快也能問世吧!”
“好好,我倒是期待。但還是不多說了,平白給小同志增添工作壓力就不好嘍!”
傅奇和廖一源對視一笑,上前指著小和尚的形象,將李聯結11歲時前來香港表演的事情說了出來。
話題回歸到與地方體委之間的合作,三人有說有笑,逐漸近了黃昏。
“體委的事情好說,我讓人親自去知會一聲。”
“謝謝您的支持!”
“題材立意都是好的,你們放手大膽去拍,有困難盡管說!”
“好好,您留步,那我們先走了!”
得到領導的認可,傅奇和廖一源士氣大振,更加重視手頭上這部《少林寺》,拜別了廖公,特意將分鏡頭腳本留了下來。
待兩人走后,廖公回到辦公室,稿紙正停留在覺遠練習棍法的那一頁。
不知為何,那一根棍兒越看畫得越筆直,讓人直想拿到手上比劃兩下,想象握著它大殺四方的畫面!
定定地看了會兒,他轉身回到院中,盯著那一從小竹林看。
秋天已至,竹樹的青翠褪色,漸漸顯露出微黃的顏色,連帶著竹桿的部分也顯得不那么挺拔。
“嘖!”
片刻后,不滿意地搖了搖頭,秘書恰好走了過來,他道:“你去趟南竹竿胡同,我記得老夏那邊有根筆直的木棍,給他薅過來!”
“呃,是……”秘書有些不明所以,但還是照做。
他本人年輕時就學過武術,后來熱愛看武打片,七十年代初,李小龍的電影橫空出世,最是熱衷《精武門》。
他在白俄大力士的故事里看到了精武門的影子,這才隨口提議了一句,熱意促成這部片子拍攝成功!
那一代的領導人,年輕時大多練過家子。
前文提到,韓慕俠在南開有位學生,后來這位學生聘請韓慕俠到黃埔軍校擔任首席國術教官……
電影攝制組籌備完畢,故事板有條不紊地畫著,接下來自然除了確認角色演員,還有如何出海的問題。
海內外都清楚北影廠沒有將電影運作出海的資格,這一條線天然斷掉。
雖說前期借用了長城的名義,但為了保險起見,陳兵跟趙偉商量好,用他那個還未徹底運作起來的合拍新單位邀請海外片商過來。
新單位不在電影局名下,而是在對外文委下面,除了中影以外,對外文委也有資格將電影運作出海。
只不過中影是以公開的方式拿出去,對外文委頂多在各華人聚集地辦個小影展。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對外文委由王領導負責,有這么一條渠道能夠讓他們去打破中影的發行霸權。
至于如何邀請?邀請哪些人?
傅奇和廖一源當天就打了一個電話回香港,緊跟著趙偉向對外文委打報告,以跟隨考察的名義,最快速度拿到去香港的通行證。
傅奇他們聯系的是雙南院線的董事長許敦樂,此人擁有豐富的電影出海經驗,隨時可以聯系到大量東亞、東南亞的片商。
傅奇、廖一源帶著趙偉回去,很快又有一位導演從香港動身。
陳兵窩在招待所好些天,306整日開各種小會,今天跟導演、攝影交代問題,明天跟置景、道具、美術確認好風格。
又將原故事里的打斗情節魔改了一番,畫好故事板,最后考慮演員角色的問題。
洋買辦梁守仁直接分給葛存狀,都是自家人,當仁不讓!
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小角色,北影演員劇團足夠消化,直接填上名字就行。
重點在于需要武打的角色。
主角東方旭夫婦、東方旭的師傅鐵掌李,還有地頭蛇何大海……這些都是需要有扎實功底的人來扮演,自然先到什剎海挑選。
反派陣營里,外國人達達洛夫和畢奇卡很關鍵!
陳兵隨手畫了兩個形象,隨后來到廠長辦公室。
“洋人啊,確實難找了些……”汪揚想了想,道:“這樣吧,讓小李帶著人跑一趟,到疆省找找!”
這一時期,海內外交流不頻繁,許多洋人的角色都讓演員化妝充當。
陳兵點點頭,這也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對了,僑辦來了通電話,讓我們隨時可以到什剎海武術班挑選演員!”汪揚道。
“那好,我這就過去!”
正說著,敲門聲咚咚響起,汪揚親自走過去開了門。
一位四十來歲的男子走了進來,穿著藍色豎紋襯衫,大大的圓框眼鏡蓋了小半張臉,頭發厚重又凌亂,笑起來憨態可掬。
“汪廠長,許久不見!”
“鑫炎,來了!”汪揚引著他進來,指著陳兵笑道:“來來,我跟你介紹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