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開學典禮
- 1978:我的電影時代
- 人懶覺大
- 4426字
- 2025-07-31 23:28:27
1950年,北電草創,彼時稱之為“表演藝術研究所”,位于西城的石老娘胡同,第一批是大專三年制的演員班,共38人。
此后不斷發展,三年后正式更名為“北京電影學院”,派了一批學生留蘇,聘請蘇聯電影人前來教培。
56年改制,院校搬到小西天,當時的院長就是王瀾西,開始向全國統一招生,確立了學習蘇聯電影模式的方向,為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電影人。
而在這一時期,北電十年來重新恢復高考招生。
電影界再次掀起對電影發展方向的理論之爭。
全國上下無比重視,不單校領導、文化電影界的部局領導,連影協、各文藝單位的知識分子都親臨朱辛莊。
大禮堂內,各種說話的聲音亂哄哄成一團。
159名新生按照各自就讀的專業坐到了一塊,好奇地盯著臺上諸多領導干部,受邀前來的前輩專家。
表演系這一邊,三十多位靚男俊女,其中最顯眼的當屬方舒和劉佳。
張鐵淋又和張鋒毅、謝園聚到了一塊,眼里冒著紅光,偷瞄女生群體,猥瑣的氣質滿溢而出,不多時開始指指點點。
“那是于秋蘭,她在電影《黑三角》里穿泳裝的樣子真好看!
“這么一對比,方舒得有1米7以上吧,這么高挑!”
謝園打趣他,道:“怎么,倆人你都看上了,這么花心?”
“花心?給你機會你也上啊,還說我花心!”
張鋒毅肘了他一下,歪著頭道:“女生們都看他,比你還帥,你認識么?”
“誰能比我帥?”
張鐵淋不服氣地橫了一眼,靠墻邊的一哥們不太合群,小馬扎特意挪了挪遠離身旁的人群,但氣質獨特,陽剛硬朗。
發現被人注視,那哥們還不屑地用鼻孔吸氣,撇開腦袋閉目養神。
“嘁,他叫周里京,甘肅話劇團的,這個月剛過來就被電視臺叫去拍短片!”
“哦,就你上回說沒競爭過的那哥們兒是吧?”
張鐵淋還想嗶嗶,忽見一位靚仔走到周里京身旁,對方說著話,周里京認真地點了點頭,隨后左右環視,突然指向了他。
“同學,上回的提議怎么樣,跟我去拍電影,保準塑造出新中國最經典的‘淫賊’形象!”
陳兵特意提高音量,整個禮堂頓時安靜,話語清晰入耳。
臥槽!
張鐵淋內心直罵娘,掩著臉低下頭,悶聲道:“他在搞我!”
“肯定是你看人女同志的目光被發現了,你小子還是少點花花心眼吧!”
張鋒毅和謝園不想被當成淫賊同伙看待,當即挪動屁股,遠離了他。
“小陳老師說得對!”
方舒噗嗤一笑,她早就對張鐵淋赤裸裸的目光感到不適,表演系的女生們隨之發出咯咯咯如銀鈴般的笑聲。
后排導演系、攝影系和美術系的學生都聽到了,不少未來的大導演看著油頭粉面的張鐵淋若有所思。
陳愷戈坐在李紹紅身旁,低聲討論道:“別說,這人還真合適,以后我的電影要是需要淫賊,一定叫他來演!”
“我來拍,大概不需要這種庸俗的角色。”田狀狀還是那副漫不經心。
“原來經典的淫賊形象是這樣的!”老謀子早已化身陳兵的迷弟,還特意拿了小本子記。
“你好好考慮一下,為了電影事業做貢獻,沒什么好丟臉的!”
這下徹底讓張鐵淋的形象與“淫賊”脫不了鉤。
張鐵淋漲紅了臉,剛想發作,陳兵走過來拍了拍他,語氣正經到讓人覺得是真的為他好!
形勢比人強,剛抬起頭發現大家伙都看著自己,張鐵淋一萬句麻麥皮又憋了回去。
大禮堂的上方,王瀾西看了下來,笑罵道:“又整什么幺蛾子,快讓他到攝影系老師的隊伍中坐著!”
陳兵自覺入了座,前排都是教師和嘉賓,張俊祥、邵牧君、鐘電非等人都來了……
無視掉一些討厭的目光,陳兵盯著臺上開始發呆。
開學典禮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學生們歡欣雀躍,但無非就是領導講話。
先是王瀾西起了頭,隨后由實際管理學院的盧孟講,接著幾位受邀前來的嘉賓分別發言。
典禮結束后,人群里爆發出密密麻麻的鼓掌聲和歡笑聲,學校特地播放了朝鮮電影《扎根大地》,片名即寓意,希望學生腳踏實地,扎根到中國電影的大地上。
根據后來的情況看,這一屆畢業的導演所拍攝的,不乏有背離人民群眾的電影,壓根就不扎根!
新生中有不少高干高知子弟出身的,也有非電影節文藝界的子弟,不少學生們看得津津有味,前排的教師嘉賓們卻有不少人離席。
“怎么了,老師們怎么先離開了?”
“下午還有一場座談會,估計是先離開準備下午的發言稿吧。”
“誒誒,就是在《人民電影》和《文匯報》上的那些文章,討論中國電影發展方向的!”
“咱們剛一入學就參加這么大的議題!”
“你們都支持哪些觀點……”
“剛入學的新生,基礎知識都沒弄明白,就想支持別人的觀點?”
陳愷戈翻了個白眼,他自詡電影知識不弱,都無法在理論家們面前憋出屁來,就這些新生,有幾個電影知識能超過他和田狀狀的!
眼下關于電影發展方向已明顯劃分成兩條路線。
一條主張蒙太奇、反對完全淡化敘事、要求電影為大眾服務;一條要用長鏡頭打倒蒙太奇、堅決把戲劇和電影做切割、追求所謂的作者性。
看似吵得不可開交,但在諸多知青心目中,《窗外》與文學相聯系,連帶另外的兩部短片都有了各式不同的解讀。
這些知青沒有多余的娛樂活動,熱衷于聊天裝逼,往短片里塞進自己的理解,已成了最時髦的話題。
用后世的例子,就跟讓學似的。
更別提《棋逢敵手》獲獎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
陳愷戈常混跡在文藝知青的圈子,早就拋棄了白景盛等人的觀點。
田狀狀雙手環抱,問道:“這段時間你都沒有參加沙龍會議,怎么了?”
“我想明白了,老白他們狗屁不通,連歐洲電影理論都沒弄明白,拿頭跟人比?”
田狀狀點點頭,挺無所謂的,內心照樣支持張暖欣、白景盛的觀點。
歷史上,78班出身的導演先后適應電影市場的發展,轉型拍攝商業片。
老謀子、陳愷戈率先拍了《活著》、《霸王別姬》這一類的類型片,即便后世的自媒體將這兩部定義為文藝片,但本質就是商業片拍法,倆人在電影剛上映時被理論界噴得夠嗆。
唯有田狀狀死不改悔,接受采訪時,說著害怕投資人的投資回不了本之類的話,轉頭還拍自己堅持的那一套東西。
“鑒于同學們議論聲不少,我在這里專門請攝影系的陳兵老師給大家解答一下。
“來,陳兵!”
電影播放結束,盧孟打斷了學生們的討論,與有榮焉地拍拍胸脯,抬手招呼陳兵上臺。
陳兵邁開步伐,站在臺上居高臨下。
底下的學生伸著脖子,不少人都挺好奇的,這個名字在腦海中盤旋了數月有余,頭一回見著真人!
即便穿上龔雪搭配的白襯衫黑長褲,腳踩著剛上了油的皮鞋,在新生們看來,陳兵仍舊過分年輕。
醞釀了三個月之久,陳兵的大名早已隨著一篇篇文章,一份份報紙傳遍了整個電影節、文藝界。
不少新生還未入學,就已在央視的趣味小短片欄目上認識了他,隨著短片獲獎的消息傳開,更是如雷貫耳!
“其實我挺不喜歡這樣跟你們對話的。”
這句話讓王瀾西和盧孟對視了一眼,頭上冒出了三個大大的問號,臺下的學生們也不明所以。
陳兵笑了笑。
“老師站在臺上跟同學們講話,就好比拍攝電影的團隊與觀眾天然分隔開來,拍攝出背離了觀眾的電影,這些電影人最終也將被觀眾拋棄。”
底下一片安靜,不少人還沒將身份轉變過來,還沒意識到國家對電影投入有多大,自己身上承擔的是什么!
“我畢竟不是大家的主任教員,由我來說這句話,似乎有些不自量力,但考慮同學們還未意識到身上的擔子到底有多重,我還是得說一句……”
導演系主任司徒兆墩如同觸電般,莫名感覺腰間兩側有些酸軟,氣運隨著腰背透上天靈蓋,逸散在空氣中,隨之被某人吸收。
“電影攝制動輒數十萬的投資,足以裝備一座中型醫院,國家現在還很窮,這真是一筆很大的錢!你們拍一次電影,成功還是失敗至關重要,希望諸位同學牢記!”
陳愷戈熱血沸騰,攥緊拳頭起身剛鼓了一下掌,不成想攝影系的學子中,一道身影騰一下起立,揮舞著手臂比他還奪目,高聲嘶吼道:
“說得好,我們會謹記陳兵老師的教誨!”
張藝某嗓音洪亮,帶頭鼓掌,大禮堂隨之響起了如雷鳴般涌動的掌聲。
陳兵注意到了這倆人的動靜,挺有意思的,就如同二人日后的命運。
不過,陳愷戈能主動鼓掌確實令人感到無比意外,這小子不是跟著田狀狀混跡在白景盛的沙龍會議么?
待掌聲稍停,他接著道:
“下午還在大禮堂,業內專家們有場座談會,會議內容討論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你們剛入學,能夠旁觀學術討論何其有幸!
“這是一場由短片《棋逢敵手》開啟的理論之爭,片子大家可能都清楚,是我這一屆的攝影系學生所拍攝……
“我希望當78班的學員畢業后,不僅能回答這場理論之爭,還能使中國電影同歐美電影‘棋逢敵手’!”
演講結束,陳兵迎著眾人的目光,昂首闊步地離開了大禮堂。
“陳兵老師別走,你以后拍片找我,我免費!”方舒趁機搗亂,一個勁對陳兵的背影拋媚眼。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同學們,剛入學就碰到電影發展方向之爭,這是十年一遇,百年一遇的機緣啊!”
我們將以《棋逢敵手》為榜樣,讓中國電影名揚海外!”陳大導高聲吟詩,裝杯邀名。
反倒是張藝某冷靜地坐了下來,開始思考自己應該如何跟得上高知家庭出身的學生。
新生們受到鼓舞,山呼海嘯般的鼓掌聲和歡呼聲混雜在一起,久久未能停歇。
“陳兵什么時候在新生群體中這么受歡迎!?”
王領導都驚了,159個學生,起碼三分之二的人陷入癲狂!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兩點。
人是視覺動物,陳兵的身材形象俱佳,一上臺就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二是慕強心理,同為青年人,陳兵年齡比起不少新生還小,卻比他們更早畢業,所拍攝的短片一部比一部好看,還在海外獲了獎!
不少人將他視作自己的未來。
“好家伙,還好老白他們先離開了!”
“我突然有些后悔,不該讓同意鐘老的提議!學生們這么激動,下午這場座談會還能好好談么?”
……
中午休息時分,學生們對下午的座談會無比期待。
剛入學就能接觸到業界大名鼎鼎的專家,還深刻參與見證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方向。
或許是聽了陳兵的提議,司徒兆墩和鄭囯恩叫上導演系和攝影系的學生,重新布置大禮堂,將兩排桌椅板凳搬到臺下正前方,與學生們的座位平行。
時間來到兩點,越來越多人員抵達朱辛莊,跟著指示來到了大禮堂。
陳兵下了宿舍樓,跟著人流來到大禮堂,站在門口處往里眺望。
學生們乖巧地排排坐,看著一位位電影界權威理論家,滿臉好奇。
鐘電非正一一打著招呼,他充當座談會的主持人,不論支持哪一方的觀點,起碼明面上要保持公正。
《文匯報》的梅垛來了,《人民電影》唐加仁也在,影協成員不必多說,早早就坐在了嘉賓席上!
鐘電非看陳兵走了過來,笑著介紹道:“陳兵,這里有些媒體朋友介紹給你認識……”
陳兵做出謙虛姿態,一一與其握手。
不多時謝進、王瀾西正和兩個洋老外有說有笑地走了進來。
陳兵挑眉,內心有些不爽,想著要不要找馬可穆勒賠錢,他卻有些驚喜,主動走過來找陳兵搭話。
“你怎么回來了?”
“我剛從香港回來,那邊也跟大陸一樣,正在革新電影語言!”
70年代末,香港電影掀起了電影語言改革的“新浪潮”,對電影美學革命創新,其中的翹楚當屬徐克。
徐克這會兒在干嘛?
陳兵內心嘀咕,沒有說話,馬可穆勒接著道:“聽說你寫了一部武打題材的劇本,正好我在香港遇到了一位很有意思的導演,他剛拍完一部武打電視劇,正想介紹給你認識……”
“這個跟香港電影語言有什么關系?”
“那部電視劇運用了好萊塢電影的拍攝手法和剪輯手段,跟你一樣大膽前衛,相信你們一定能聊得來!”
徐克在拍攝電影前曾在電視臺混,先去了tvb,后到佳視拍攝電視劇。
如果沒記錯,這會兒佳視應該倒閉了……
嘶!
陳兵吸了一口氣!
“好好,等座談會結束,咱們再詳細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