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重生:戰略求變與組織煥新
- (新加坡)陳威如 凌雋 田佳瑋
- 2198字
- 2025-06-26 17:55:32
升級框架:數智升級VSOT框架
數智化是延續性創新還是顛覆性創新?數智化會改變我們的業務、組織、運營流程,還是全部?數智化戰略如何設定?數智升級征程如何啟動?
站在數智時代的門口,相信上述問題是很多企業在進行轉型時共同的困惑。數智化猶如二次創業,為了回答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建議分為使命愿景、戰略業務、組織人力、技術實現四大環節來構建規劃,我們將其稱為“VSOT框架”。面對數智時代的挑戰,企業要從認知上升級,需要借助全新的VSOT框架將事業重做一遍。具體說來,企業需要預見十年后的未來,以終為始地重新評估業務設計,重新思考用戶價值、戰略定位,破局與路徑、解構與重構,以及如何實現規模化發展。
“V”(Vision)是使命愿景,包含了兩層意思,第一是企業對宏觀世界的理解和認識,即是否認識到數智化在行業及企業發展上的重要性;第二是是否有以終為始的思考,能否看到行業的未來前景,能為誰帶來價值,企業的價值使命是否與數智化的世界耦合。
“S”(Strategy)是戰略業務,即企業要思考現有的商業模式是否可持續,如何利用數智技術構建數據驅動型的新業務。
“O”(Organization)是組織人力,即企業要考慮如何孵化創新,如何融合新老人力,搭建既敏捷靈動、又專業協作的雙元組織。
“T”(Technology)是技術實現,即要實現數智化轉型,企業既要設定技術升級路徑,又要幫助業務與技術同修共創。
與大多數技術迭代不同,數智化轉型涉及組織、業務與人的轉型,因此沒有標準的解法或相同的路徑。從某種意義上講,全球各行各業正在進行一場數智化轉型的實驗。但可以確定的是,數智化轉型要成功,一定是以上“V”“S”“O”“T”四個要素緊密組合的結果。
如果說企業的數智化轉型像一個魔方,那么,使命愿景、戰略業務、組織人力和技術實現就像這個魔方的四個不同面,看似彼此獨立,實則核心相連。不同的行業、企業,推進數智化轉型時所應用的VSOT框架的組合不盡相同,但一般而言,戰略驅動在前,同時企業家的變革領導力是貫穿始終的一環。尤其需要強調的是,這四者的組合并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變化的。隨著數智化的推進,魔方也在不停旋轉,形成不同的組合,呈現不同的數智化轉型的圖景。
擁有相同愿景的不同企業,所選擇的戰略路徑不同,技術選擇也會不同。以汽車行業為例,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汽車行業綠色化和智能化發展方向已經成為共識。諸多新能源汽車中,增程式汽車和純電動汽車是最熱門的選擇。同樣看到行業的發展方向和前景,蔚來押注純電賽道,理想則采用增程式方案,把冷門的增程式技術拉回國內市場。
擁有相同愿景,選擇的數智化轉型戰略路徑不同,企業的組織人力構建也會不同。
以主營連鎖便利店的便利蜂為例,這家成立于2016年的便利店,立足北京市場,逐步走向全國。在好店長難找,也難以復制的情況下,為使便利店規模化,便利蜂研發出一套算法,從選址、訂貨到物流、陳列甚至打掃衛生,都交給“系統”決策。作為便利蜂的大腦,“系統”通過一臺電腦向店員們發號施令,每個任務都附有極為細致的標準操作規范。店里有攝像頭全方位無死角覆蓋,它們是系統的眼睛,實時監督著店員們。通過人工和AI自動識別店內的畫面,一旦不符合要求,便會自動發出警報。
然而,這種使用算法來替代人的做法,并非沒有爭議。很多企業在進行數智化升級時,也會使用人工智能,但它們始終堅信,人類有獨特的智慧和創造力,這些都是人工智能永遠無法模仿和取代的。人工智能技術是由人類發明的,應該被人類使用,為工作賦能,提高效率,其發展取決于人類的意圖和監管,離開人的算法并不能獨立完成商業運作。
同樣是零售行業,同樣利用數智化轉型賦能增長,胖東來在邁向數智時代所秉持的理念卻和便利蜂形成鮮明對比。這家創建于1995年的零售企業在河南許昌市起家,因物美價廉、優質服務和人性化管理而頻頻“出圈”,引發中國零售商的新思考。在人性化管理方面,胖東來的做法尤其受到關注,其創始人于東來秉持打造“幸福企業”的理念,堅信員工的休息和權益同樣重要,盡管這意味著可能會少賺一些錢。這樣的理念貫穿于公司的數智化轉型過程中。胖東來希望通過數智化發展,將自身打造為中國零售業的模板。但與常規零售企業有所不同,胖東來數智化轉型始終以人為本。
在員工自主權方面,胖東來和便利蜂有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胖東來以其人性化的管理著稱,提供給員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薪酬和福利,包括高福利和大量的假期。此外,胖東來在處理顧客和員工的爭執時,展現了其對員工的尊重和保護,不僅對顧客進行補償,還對員工進行精神補償,并給那些在事件中表現良好的員工提供獎勵。相比之下,便利蜂則采取了高度依賴算法和自動化系統的管理方式,員工的工作流程被系統嚴格規定,從排班到任務執行,都由系統控制。員工需要按照系統分配的任務進行工作,這些任務包括清潔、補貨、制作食品等,每個任務都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和執行標準。系統甚至在員工休息時間、吃飯時間等方面都有嚴格的控制,這種高度規范化和程序化的工作模式減少了員工的自主權。[4]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由于所處發展階段、行業屬性、組織能力等有所不同,企業對VSOT框架的使用也會千差萬別。以上每家企業應對變革的VSOT規劃沒有絕對的對錯,關鍵在于邏輯清楚、符合現實、全員協力。本書撰寫的初心就是,希望提供一套簡單有效的框架與流程方法論,幫助企業開展全員共創,通過集體智慧一起規劃,讓團隊上下同心,共同看見美好未來,然后攜手改變命運,邁向新世界,共擔共享變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