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淵·管理學系列:創新創業基礎(第2版)
- 劉志陽 林嵩 路江涌主編
- 2155字
- 2025-06-26 17:48:20
1.2 創業內涵
創業一詞在中文中最早出現于《孟子·惠王下》: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這里創業的意思是開創基業。表示這個意思的另外一個出處是《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因此,在《辭海》中,創業被理解為開創基業。創業一詞在英文中有多種表述方式,涉及創業企業、創業者、創業活動(創業行為)、企業家精神和創業環境等。
從創業企業層面看,表示創業企業一詞的有“venture”“start-up”“business venture”“new business venture”等。國際上有關創業企業的認定方法表述還很不統一,有的是從創建時間上判斷,認為創業企業是指創建不滿三年的企業;有的是從企業雇員規模上判斷,認為其是指少于五十人規模的企業;也有的認為其是一種處于早期階段的企業類型,沒有時間或規模的明確界定。
從創業者層面看,表示創業者一詞的是“entrepreneur”。它有兩層意思:一是企業家,通常被理解為在一個已經成型的企業中負責經營和決策的領導人;二是創辦人,通常被理解為即將創辦新企業或剛剛創辦新企業的領導人。需要強調的是,那些在成熟企業內部推動企業創業的企業家在本質上也是創業者。當然,無論是創辦人還是企業家,都不是指企業中執行日常管理職能的普通經理人員,二者之間是有明顯差別的。
從創業活動(創業行為)層面看,表示創業活動(創業行為)一詞的有“entrepreneurship”“venturing business”“venturing”“corporate venturing”。有學者提出創業活動是指從零開始創建新企業,即狹義的創業活動概念。也有許多學者指出,創業不僅是新創企業的專利,企業內的所有創建活動都可以被理解為創業活動,即廣義的創業活動概念。本書傾向于以廣義概念來理解和論述創業活動。
從企業家精神層面看,普遍認為表示企業家精神一詞的是“entrepren-eurship”。企業家精神的本質在于不斷創新,這是創新創業活動的驅動力。創業與企業家精神能夠相互促進,形成企業家精神與創新型創業之間的良性循環,從而不斷推動創業活動的高質量發展。
從創業環境層面看,表示創業環境一詞的是“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一般來說,創業環境是包括經濟、制度、政策等在內的綜合性環境。創業環境是影響創業活躍程度的關鍵要素,它的優劣直接影響創業效果。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創業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數字媒體和信息技術為創業創造了新的條件,也為創業創造了新的機會。
綜上所述,本書認為,創業是在企業家精神驅動下,不拘泥于當前資源約束,對創業機會進行識別和開發的活動過程,是創業者主導的、高度綜合的不確定性管理活動。
1.2.1 創業是機會識別和開發的過程
創業首先是一種活動過程。謝恩(Shane)和維卡塔拉曼(Venkataraman)認為,創業作為一個商業領域,致力于理解創造新事物(新產品或服務、新市場、新生產過程或原材料、組織現有技術的新方法)的機會是如何出現并被特定個體所發現或創造的,這些人是如何運用各種方法去利用或開發它們,然后產生各種結果的。該定義強調創業包含兩個過程:一是創業機會識別,包含創業機會的發現與創造,這是創業的前提;二是創業機會開發,即創業者通過組織創業資源創造出新穎的產品和服務,或實現其潛在價值。
在機會開發過程中,哈佛大學的霍華德·史蒂文森(Howard Stevenson)強調,創業作為創業者的活動過程與當時他所控制的資源無關。事實上,大多數創業者都經歷了白手起家的過程。例如,我國晉江、溫州等創業比較發達地區的絕大多數創業者,在企業創建初期,自身往往沒有多少創業資源,但這并不妨礙這些創業者借用或是整合本地或外地的資源實現創業目的。因此,整合資源也是機會開發過程中創業者能力的體現,也被認為是創業過程的本質特質之一。
1.2.2 創業是由創業者的企業家精神驅動的結果
創業者是創業的主體要素,創業過程與創業者的企業家精神高度相關,是企業家精神的價值體現。阿瑪爾·畢海德(Amar Bhide)認為,創業就是通過奉獻必要的時間和努力,承擔相應的經濟、心理和社會風險,并得到最終的貨幣報酬和個人滿足,以及自主性創造出有價值的新東西的過程。素有創業教育之父之稱的杰弗里·A.蒂蒙斯(Jeffry A.Timmons)在《創業學》(New Venture Creation)一書中強調,創業是一種思考、推理和行為的方式,它為機會所驅動,需要在方法上全盤考慮,并擁有和諧的領導能力。
在成熟企業中,企業整體的力量超過了企業家個人的力量。而創業則不同,在企業創建初期,創業者既是企業發展方向的制定者,也是真正的業務實踐者。更精確地講,創業活動本質上是創業者的創業動機、創業品質和創業技能再現的結果。例如,在創建新東方的艱難過程中,很多最初參與創建的人都退出了企業,沒有創始人俞敏洪的不懈堅持,就沒有如今的新東方。
企業家精神很多時候與創新高度相關。約瑟夫·A.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認為,創業者具有創新性,創新通過克服自由系統的矛盾而使之延續。創業者在發現和利用機會、創造新價值這一過程中,往往采取的是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原材料創新、市場創新或是組織創新的方式,所以這一創業過程既是價值創造過程,更是創業者發揮創新精神的體現。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機會型創業確實采取的是創新的形式。
1.2.3 創業是復雜管理和不確定性管理活動
創業是一種管理活動。傳統企業管理活動強調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是一種標準化、常態化的管理活動。與之相比,創業管理強調的是對機會識別和開發的管理,是一種復雜的、具有不確定性的管理。管理活動與創業活動的邏輯區別如表1-1所示。
表1-1 管理活動與創業活動的邏輯區別

(續)

資料來源:READ S,SARASVATHY S D.Knowing what To do and doing what you know:Effectuation as a form of entrepreneurial expertise[J].Journal of Private Equity,2005,9(1):4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