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宮{作者當時所侍奉的是一條天皇的中宮定子,時年二十三歲。}臨幸大進生昌家{料理中宮事務的三等官位。}的時候,東門改造成四足之門{即四柱門,又稱四腳門,主柱粗大圓渾,前后各設二輔柱,兩側共六柱,成二“中”字形,相互對峙,撐起門樓。中心為本柱(Honbasira),或稱親柱(Oyabasira)、棟柱(Munebasira);前后較細四副柱(Soebasira),或稱控柱(Hikaebasira)。此外更有“八腳門”者,結構亦同。八腳門由十二根柱組成,每側中心橫排四柱,前后縱立四柱。},中宮的彩輿從那里進來。女官們的車子走的是北門。那里沒有一個看門的衛士,似乎進出自由,有的人頭發也不整一整,以為車駕能直接停在房舍旁邊。沒想到乘的是檳榔毛車{女官乘坐的用蒲葵葉貼敷車廂的牛車。},門太小,進不去,只得照例在道路上鋪設了草席走進去。這真叫人生氣,可也沒辦法。殿上人和地下人{與殿上人相對,不許上殿服務的官人。}站在衛所前瞅著這一切,真是可厭。
我到中宮面前說了這事,中宮笑道:
“哎呀,這里就沒有人看見了嗎?怎么可以這樣馬虎呢?”
“不過,這里的人都司空見慣了,要是故意打扮,反而惹人吃驚。可萬萬沒想到,這等大戶人家,門窄得連車駕都進不來。等見了主人,譏笑他一番看看。”
正說著,生昌來了。
“請把這個送上去吧。”
生昌說著,將御硯{“御”,中宮用的硯臺。一說用硯蓋盛著點心進呈。}等從簾子底下遞了進來。
“你呀,真了不起,宅子里干嗎要造一座窄門呢?”
聽我一說,他笑了:“住宅的規模,總得合乎自己的身份呀。”
我又說:“也有單單把門造得很高的。”
“那可真是太可怕了。”他不由一驚,“你說的是于定國{于定國,西漢人,其父說:‘少高大閭門,令容駟馬高蓋車。我治獄多陰德,未嘗有所冤,子孫必有興者。’至定國為相,一門繁榮。此故事見于《漢書》等典籍。}的故事吧?要不就是年高德劭的老進士,又有誰會知道這類事情呢?因為我時常進入此種文章之道,至少也懂得一些。”
“你這個‘道’可真不夠高明啊。鋪一條草席路,大家一起陷進淤泥里,好不熱鬧呀。”
“下了雨,總是這樣的。好了好了,再待下去,你又會為難于我,干脆告辭了吧。”說著,他離開了。
中宮問道:“究竟怎么啦?生昌有些惶惶然嘛。”
“也沒有什么,我對他說了車子進不去的事。”我說罷,回到自己的屋子。
和年輕女官住在同一間居室{原文作“局”,宮中或貴族之家的客廳。這里臨時供貴客寢所。}里,因為太困,很快睡著了,所以什么也不知道。這屋子本是東偏殿的西廂房,北面的隔扇沒有插栓。可誰也沒有在意。生昌是這家主人,當然是知道的。他拉開隔扇,沙啞著嗓子,陰陽怪氣地嚷嚷道:“我可以進來嗎?我能不能進來呢?”
他連連叫了幾遍。醒來一看,幾帳上放著燭臺,光明耀眼,隔扇拉開了五寸多寬。真是個有意思的人。做夢也沒人會把他看成一個好色之徒,也許因為東宮到自己家里來了,他有些得意忘形吧?這事可真好笑。
我搖醒身旁的女官:“你看,那里站著一個陌生人呢。”
她抬頭朝那里瞥了一眼,大笑起來。我問:“那是誰呀?從未見過嘛。”
“不對,我是主人,有件事要商量啊。”
我說:“門的事我是說了,可沒讓你打開隔扇呀。”
“我就是來說這事的。我能進來嗎?我進來成不成?”
身旁的女官說:“多難為情啊,這事用不著進來就能決定嘛。”她說罷笑了。
“沒想到里邊還有個年輕的女子。”生昌這才關上隔扇,走了。
后來,大家覺得這事太離奇,都笑了。既然打開了隔扇,就只管進來好了,還問什么“能不能進來”,誰會說“快請進來”呢?這事兒真有意思。
第二天早晨稟告中宮,中宮說:“從未聽說過他有什么風流之事。也許昨晚關于門的事,使他太惦記著了,才特來說說情況的吧?好可憐呀。讓這么個死心眼兒的人受一番難為,倒也是挺好玩的呢。”她說罷笑了。
中宮囑咐要給公主身邊的童女們裝束一番,生昌問道:“那女童的衵衣{“衵衣”,即普通內衣,女子的汗衫。}的罩衫,用什么顏色的好呢?”
女官們聽罷都笑起來,也難怪大家笑。
他又問:“公主的御膳,要是用普通的飯盤太寒酸了。用方形飯盤和飯板好不好?”
我說:“這么一來,穿著上襲的女童和公主在一起,倒是很好啊。”
中宮說:“切莫把生昌當尋常人一樣取笑。他是個很守規矩的人。”中宮充滿同情的話語,聽起來也很有趣。
中宮正在談要緊事的間歇里,有人報告說:“大進說有事情要稟報于您呢。”
聽到這話,中宮說:“究竟是什么事情呢,又要遭到取笑了吧?”中宮真是有意思。
“你去聽他說什么。”
我特意去了,生昌說:“前天晚上關于那門的事。對中納言{指生昌的哥哥平惟仲,當時為中納言,才學出眾。}說了,他很佩服你,說想找機會見面好好談談,多多領教。”如此而已,別的沒有什么。
我正盤算要不要把前天夜里來訪的事拿來奚落他一番,正巧他說:“回頭我到你們房間里慢慢說吧。”說罷,他回去了。
我回來之后,中宮問我:“他有什么事?”我照實說了一遍,女官們說:“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非要叫出去不可。在外頭偶然遇見或回到房間里時說一說,不就得了嗎?”
中宮說:“還不是聽到中納言稱贊你,他想你一定會高興,特來轉告一下唄。”中宮這話說得實在好。{據《日本紀略》記載:長保元年(999)中宮定子為生產住進生昌家。此時中宮之父藤原道隆已經辭世,中關白家沒落。道隆弟道長將女兒彰子進獻給一條天皇的女御,以圖伸張勢力。中宮宅第焚毀后,因憚于道長之權勢,未獲新居,遂移居生昌之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