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拉桿箱筆記把我送進了北大
- 北大付小夢
- 1969字
- 2025-06-20 14:43:50
應對遺忘,及時回顧
上一節我們講到,在記筆記之前,一定要清楚我們是為什么而記,不能為了記筆記而記,或者為了完成家長和老師布置的任務而應付。那么,記筆記到底是為了什么呢?首先,一個最明顯的目的就是對抗遺忘。
遺忘是人的本能,學習就是一個不斷回顧、在一遍遍練習與復習中掌握熟練新知識的過程。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同學,他們難道就真的過目不忘嗎?他們難道天生就擁有超強的記憶能力?當然不是。
關于背書,最讓人頭疼的就是背單詞,要么是根本記不住,要么是記了又忘,和沒記一樣。就連我父親上學時也苦惱于英語單詞記不住。他中考時就是鄉里為數不多考上縣一中的,上高中后其他科成績都挺好,唯獨英語太差,再加上當年高考的算分機制,成績受到了很大制約。
現在回到我自己身上,我的英語成績從初中到高中一直都是接近滿分。初中時英語考試甚至得過滿分,高中時英語最高考過148.5分,也就是前面的題型一分沒扣,只是作文扣了一點兒。
初中的時候,在同班同學眼里,我仿佛就是一本行走的“英語詞典”。坐得離我近的同學做英語題時遇到不認識的詞都懶得查詞典了,直接問我什么意思,我一般都能說出來。同學們以為我背單詞過目不忘,甚至有人專門跑來問我:“你是怎么記住這么多單詞的,不會忘嗎?”
其實我當然也會忘,并不是天生腦子里就自帶單詞儲備量,我是通過后天的努力達到這樣的效果的。
我上小學的時候,大家都把英語當“副科”,一周可能就上一兩節英語課,期中和期末考試也不考英語。所以我在小學時幾乎沒學過英語,基本是上了初中才開始學的。
我對單詞量的重視開始于初中做的一篇完形填空題。在我遇到那篇完形填空題之前,我自認為英語學習挺簡單的,反正每個階段出的題都是學過的東西,都能看懂,做題也基本上沒遇到過問題。然而那篇完形填空題給了我一個不小的打擊,我和同學們一致覺得它太難了,完全不知道該怎么選,這讓我重新審視了一下自己的英語水平。我在想,問題到底出在哪兒呢?我的英語水平怎么突然下降了?我有點難以置信。
我思考后發現,這篇完形填空題的第一大難關在于很多單詞我都不認識,因此看不懂,也就更加不知道該如何選了。于是我開始逐詞查閱,把不認識的單詞都做了標注之后,再來看這篇完形填空,就發現它變簡單了。
那個時候我才意識到,詞匯量真的很重要,詞匯量不夠沒準以后還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我要怎樣才能提高自己的詞匯量呢?我的方法就是先把這篇完形填空題里出現的生詞記在筆記本上。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有了單獨的英語生詞本,之后每次做英語題時,我都會把不認識的單詞圈一下做個標記,之后再抽時間查一下它們的意思,記到筆記本上。有時候,我做題遇到不認識的單詞,但又覺得有點眼熟,我就會去我的筆記本上找。有時候發現以前查過這個詞,我又忘了。忘了沒關系啊,每多看一遍就會加深一遍印象,多回顧幾次就完全記住了,并且在筆記本里找一個特定單詞的時候,也會順帶著把筆記本上的其他單詞再過一遍。這樣一來二去,養成習慣之后,我的英語單詞儲備量不知不覺就提升了。
從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小習慣,就能給我的學習帶來非常明顯的效果。所以記筆記有沒有用呢?當然有用。
那不記筆記可以不可以?我還真做過這樣的試驗。
初中時,我在老師的要求下養成了記筆記的習慣。到了高中,我的學習自主性更強了,于是開始思考,我省掉記筆記這一步行不行?反正考試又不能帶筆記本進考場,能記到腦子里最重要。此外,不記筆記還可以節省時間。
說試就試,碰巧當時學校或縣里偶爾會請一些名師來開講座,我在聽數學講座的時候就開始嘗試了,控制住自己記筆記的習慣,盡量一邊聽一邊往腦子里記。這樣做的時候,自我感覺良好,好像這樣直接就能在課堂上把知識消化了,效率很高。
然而沒過幾天,我在做數學題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知識點是當時聽講座時老師講過的,如果用來做這道題會很簡單,但是我記不清楚具體是什么了,只是有個模糊的印象。接著,我就后悔了,如果我當時把它記下來該多好,這樣就算我忘了也能在筆記本上找到,并用在解這道題上。現在可好,當時是理解了,以為記住了,但用到的時候又想不起來,再過一段時間就完全忘了,和沒聽一樣。
我不記筆記的試驗就此宣告失敗,還好試驗周期不長,損失還不是很大。
所以,記筆記的首要目的就是應對遺忘,能夠讓我們及時回顧。大家可能聽說過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當天學了一個新知識,在第二天的時候會忘掉很多,接下來還會每天忘一點兒。大家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學習經歷,是不是今天背會了一篇課文,第二天再背好像就背不出來了?今天上課知道老師講了什么,但是沒有記,也沒有回顧復習,到期末的時候可能就完全忘了,或者只剩下一個模糊的印象,更別提能靈活運用了。這個時候,記筆記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講完就記下來,再加上后續的復習,基本上可以在大腦里形成長期記憶,到期中或者期末考試前復習的時候,就會省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