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視之龍:喚醒覺察與關懷

起源:他人對你視而不見或不認可你,或者你感到自己不受重視、被拋棄、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態。如果孩子長時間得不到父母足夠多的關愛,就很容易惹上這類惡龍。在大家庭中排行中間的孩子,以及那些父母或兄弟姐妹身患疾病或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通常也會招惹上這類惡龍。如果一個家庭中父母或是兄弟姐妹的其中一個功成名就,那這類惡龍也會出現。因為在這種家庭中,往往有成員覺得自己相較之下不受重視,或不受寵愛。這個人要么是夫妻中成就不高的一方,要么是孩子中成就不高的一個。
誘因:你發覺別人無視你或輕視你,別人被認可而你沒有得到認可,你被解雇而你的同事沒有。
反應:漠視之龍會讓你感覺孤獨,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或十分渺小。你也可能受到這類惡龍影響,變得自我膨脹,用狂妄自大來彌補自卑。這種惡龍與被拋棄有關,會讓人們在花時間評估一段關系健康與否之前,就過早地投入這段關系中。這類惡龍還會引發嫉妒、無來由的不安全感和痛苦。要是漠視之龍向你的情緒腦噴火,就可能招來許多人際關系問題,你會因此反應過度。如果和你打交道的對象也被同類惡龍所困擾,那就可能引發一場破壞你們關系的戰爭。
電影:這類惡龍愛看有關弱勢者的電影,比如《洛奇》(Rocky)、《追夢赤子心》(Rudy)、《角斗士》(Gladiator)、《斯巴達300勇士》(300)、《龍威小子》(The Karate Kid)、《弱點》(The Blind Side)、《貧民窟的百萬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
丹尼爾的漠視之龍:這是對我產生第一大影響的惡龍。我們家有7個孩子,我排行老三,上面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下面則是4個妹妹。我妻子塔娜是在沖突和創傷中長大的,據她判斷,我家過得就和《唐娜·里德秀》(Donna Reed)、《老爸最知道》(Father Knows Best)、《反斗小寶貝》(Leave It to Beaver)這些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電視節目里演的差不多。然而,小時候經歷的很多事情、惹上的很多惡龍都讓我感到絕望和無助。
身處黎巴嫩家庭,排行又居中,讓我時常感覺自己無足輕重。我的父親是連鎖雜貨店的老板。中東家庭的家族企業多由長子參與經營。換句話說,我的哥哥才是“被選中的人”,而我不是。
孩子一多,父母就沒什么時間關注到每一個人了。在大蕭條時期,焦慮之龍招惹上父親,以致他每周都要工作80多小時才罷休。10歲之前,我都沒怎么見過他;10歲之后,我可以在周末去店里給他打下手。但在工作時,他就不是我的父親了,他成了我的老板。母親永遠都在忙著做飯、打掃、接送我們。雖然我非常喜歡每周和她一起讀書的那20分鐘時光,但我還是經常感覺自己遭到了忽視。
漠視之龍讓我渴望與他人相連,渴望被看到,也渴望成為重要的那個。我這一生都在努力影響他人,我也喜歡在眾人面前分享我的所學所得。我曾在美國航空球場(American Airlines Arena)做過一次演講,當時聽眾有2萬多人,那是我最愛的演講之一。可以這么說,因為有漠視之龍的存在,我才會寫這本書。
馴服漠視之龍的工具
工具A:識別生活中的漠視之龍。你是否感覺自己遭到忽視、無足輕重且孤獨寂寞?你是否成長在一個大家庭中?你的父母是否在你小時候就離婚了,或是缺席了你的童年?
工具B:往好的方面看。這種惡龍可能會讓你想變得重要、想幫助他人,為世界帶去正能量。這種惡龍為我帶來的好處是自由。因為我不是黎巴嫩家庭中的長子,所以我可以隨心選擇我的人生。我不喜歡做雜貨店生意,在過去的40年中,我一直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是一名精神科醫生,為患者排憂解難;我也是一位作家,為讀者普及醫學知識。我并不嫉妒我哥哥,相反,我非常感激他。
工具C:運用策略。
策略1:了解你的人生目標。這樣你會感覺自己變得更重要、更快樂,和他人的聯系也更緊密了。著名電影制片人亞當·萊比錫(Adam Leipzig)的一場線上演講深得我心,內容是如何用短短5分鐘時間找到你的人生目標。2演講一開始,他提到了自己在耶魯大學畢業25周年聚會上發現的一個驚人現象:那些有權有勢、生活富足的朋友,有80%對自己的人生不滿意,盡管他們當中有的已經結了兩次婚、有了兩套房。與那些對自己人生滿意的人相比,這些人差就差在了“不知道他們的目標”。
萊比錫說,要想知道你的目標,你就必須清楚下面問題的答案:
· 你是誰?叫什么名字?
· 你喜歡做什么?比如寫作、烹飪、設計、創造、演講、教學、算數等。為了讓你的目標更明確,問問自己:“我有資格教別人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 你為誰做這件事?或者,你做的事如何將你和他人聯系在一起?
· 那些人想從你身上得到什么,或需要從你身上得到什么?
· 他們如何因你做的事而獲得改變?
我在回答這些問題時,答案是這樣的:
· 我的名字叫丹尼爾。
· 我喜歡優化人們的大腦,鼓勵人們關注大腦健康。
· 我這樣做是為了我的家人,還有那些到我診所來的人、讀過我的書的人、關注我的社交媒體賬號的人,或是看過我在公共電視臺上的節目的人。
· 我接觸的這些人想減輕痛苦,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他們希望獲得更健康的大腦和更精彩的人生。
· 在我的幫助下,人們能擁有更健康的大腦和更精彩的人生;人們減輕了痛苦,變得更幸福,還把自己關于大腦健康的所學所得分享給了其他人。
請注意,這些問題中,只有兩個是關于你自己的,另外3個是關于其他人的。
有句名言說得好:“要想幸福一小時,那就打個盹;要想幸福一整天,那就釣個魚;要想幸福一整年,那就繼承一筆錢;要想幸福一輩子,那就幫助一個人。”幸福的真諦在于幫助別人。
如果在聚會上,有人問你:“你是做什么的?”那請給他最后一個問題的答案。就拿我來說,當別人問我是做什么的時,我都會說:“我幫人們獲得了更健康的大腦和更精彩的人生,他們因而減輕了痛苦,變得更幸福,還把我教給他們的東西分享給了其他人。”通過回答這個簡單的問題,我既和他人分享了我的人生目標,又讓我的漠視之龍鎮靜下來。那么,你的目標是什么呢?
策略2:努力幫助他人。志愿活動其實有助于鍛煉海馬,提升記憶力并改善情緒,同時在兩年內提高個人的成就感、增強產出能力。3
策略3:成為團體的一員,比如加入民間團體、環保組織等。保持良好的社交關系對維持健康至關重要。人類是彼此需要的物種。如果你不能和別人面對面交流,那就找一種有創意的聯系方式。
策略4:心理治療對你非常有用。注意不要過早地逃避治療。當你靠近醫生時,你可能會緊張、想要逃跑,這種回避的心態或許也是你在人際交往中的一種心態。
工具D:每天都對自己說自我肯定的話。比如:
“我是被愛著的。”
“我是獨一無二的。”
“我很重要。”
“我被人們看到了。”
“我的感受和想法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