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朱允文的三三制
- 大明:暴君朱允炆,朕即天命
- 港城119號
- 2079字
- 2025-06-25 11:05:42
朱允文擺擺手:
“無妨,你畢竟身處敵營,京師如今還能維持到如今這個樣子,全都是因為君臣一心、軍民一心,城內上下同仇敵愾……”
聽著朱允文的話,內心敏感的鐵鉉若有所思。
他此刻很確信,陛下變了,變得和之前的陛下完全不一樣了。
記憶回到上次面圣的時候,鐵鉉還依稀記得,彼時的上位優柔寡斷,不諳軍事,為人懦弱,毫無主見!
而此時此刻的上位,嫣然一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老成狠辣的氣息在身上。
一行人登上金川門城樓。
朱允文直接帶著幾人進了城樓上的臨時“行在”兼指揮所。
一張巨大的南京城防圖掛在墻上,旁邊的小桌上堆滿了軍情塘報。
中間一張八仙桌,擺著幾樣簡單的菜肴:一盆熱氣騰騰的羊肉湯燉蘿卜,一大盤醬牛肉切片,幾碟時蔬咸菜,還有一筐剛蒸好的雜面炊餅。
朱允文居中而坐,左側是徐輝祖、耿炳文、盛庸,右側是何福、廖鏞、秦逵。
鐵鉉則被特意安排坐在朱允文的下首位置。
“鐵卿,輕便!”
朱允文招呼著有些拘謹的鐵鉉:
“當下都是自己人,不必拘禮。條件簡陋,權當為鐵卿接風洗塵,也壓壓驚。”
鐵鉉看著桌上冒著熱氣的飯菜,一股受寵若驚之感油然而生。
“臣,謝陛下隆恩!”
眾人動筷,氣氛略顯沉默。
朱允文舀了一勺羊肉湯,吹了吹熱氣:
“鐵愛卿,濟南一戰,你智勇雙全,屢令燕逆鎩羽,更險些誅殺朱棣,人皆稱你城神,實至名歸!”
鐵鉉連忙起身想要說話,直接被朱允文打斷。
隨后只見朱允文身體微微前傾,眼神變得銳利:
“守城之事,朕與諸公,能想到的,能辦到的,諸如肅清內奸、加固城防、儲備軍械、提振士氣、勒索……咳,籌措糧草,都已盡力而為。
“眼下南京城防,不敢說固若金湯,但也絕非燕逆可輕易踏破。”
在座眾將紛紛點頭,臉上流露出信心。
朱允文話鋒一轉:
“但是守城易,反攻難!即便我們能守住南京,挫敗燕逆此次攻勢,但想真正平定叛亂,光復河山,靠守是守不來的!”
“必須要有能戰之兵,敢戰之兵,精戰之兵!”
他目光掃過徐輝祖、盛庸等人:
“京營兵馬守城尚可,然論野戰,論韌性,論悍勇,與朱棣麾下那些百戰余生的北地精銳,尤其是朵顏三衛那等亡命鐵騎相比……”
朱允文搖了搖頭。
“更遑論,朱棣麾下朱能、丘福等輩,皆是能征慣戰之將!”
朱允文的聲音帶著一種強烈的緊迫。
“故,練兵!練出一支能戰、敢戰、精戰的強軍,乃是守城之后,反攻之前,朕心頭最重之事。”
鐵鉉深以為然地點點頭,濟南之戰,他深刻體會到了燕軍精銳的可怕沖擊力。
“陛下明鑒!精兵之道,在于練兵。非經年累月,難見大效,如今戰事緊迫……”
朱允文再次打斷鐵鉉:
“所以,朕想了個法子!”
朱允文執起一支狼毫筆,沾飽墨汁,在宣紙上揮毫勾勒起來。
“朕觀古今兵制,強軍之要在于組織嚴密,配合無間如臂使指!”
“故,朕擬行三三制戰法!”
“何謂三三制?”眾人精神一振,目光都聚焦到那張紙上。
朱允文筆下不停,一個簡單的結構圖迅速成型:
“三人成行,謂之一組!”
他畫了三個小人,分別標注刀牌手、長矛手、火銃手。
“一組分別為,持盾牌腰刀的刀牌手,主防御!持丈二長矛或長槍的長矛手,主拒敵突刺!以及持火銃勁弩的火銃手,主壓制殺傷!”
“如此三人,攻防一體,互為犄角!一人遇險,兩人支援,甚是靈活。”
“三組為一隊,設隊長一人,各成小陣,彼此相顧。”
“如此往復,便是三隊為一旗,三旗為一哨,三哨為一營!”
“三營合為一團,一團八百至千余人,設一團官統御指揮!”
朱允文放下毛筆,指著圖紙,眼神熠熠生輝:
“如此三三配合,各級之間,均可交替躍進,靈活指揮,彼此馳援,戰力疊加,甚是巧妙!”
“而一團之兵便已初具戰力,但在此之上,仍可再行加強,謂之加強團。”
“譬如一個普通的步卒團,可多配屬一個百騎的騎兵哨,外加一個火炮營,如此便成了步騎炮協同的加強團。”
“三團編為一衛,設指揮使,如此層層遞進兵種協同!這是朕集古今戰陣大成之法,推演而來。”
三三制,其實追溯起來,最早用起來的,就是戚繼光的鴛鴦陣和三才陣。
后來的曾國藩也是效仿岳飛的練兵之法。
眼下拿出這三三制,朱允文的目的很簡單,讓鐵鉉為自己練新軍!
朱允文的講解清晰明了,圖紙上的寫寫畫畫更是直觀。
在座的將領都是久經沙場的老行伍,所以一眼就看出這三三制的精妙之處。
徐輝祖皺著眉頭,倒吸了一口涼氣:
“陛下此制,化整為零,聚零為整,攻守兼備,指揮通達,兵種協同!若以此法整編新軍,則可開古今之先河。”
鐵鉉更是雙眼發紅了起來:
“此制深合兵法以正合,以奇勝之要義,尤其將火器融入其中,便可避免戰場之上,兵士之間不得相顧之弊!”
一時間,在座的幾人全都開始激烈地討論了起來。
盛庸更是直接在飯桌上的用酒盅演起了兵。
朱允文也趁著眾人來興起,拋出了更關鍵的一環:
“兵制乃筋骨,然軍心乃魂魄!強軍不僅在于能戰,更在于敢戰、愿戰、死戰!”
“故,每團,當再設撫軍使一職!”
朱允文的想法就是加強明軍兵卒的思想建設!
在行伍當中,忠誠是第一位的。
所以必須確保做到,自己親掌五軍都督府,而五軍都督府則是直接指揮各衛兵馬!
從而確保自己對于明軍的絕對領導。
朱允文繼續解釋:
“所謂撫軍使,便是即掌軍紀,掌軍心,掌教化,以及宣講圣諭!”
“此職由五軍都督府直接派遣,只對都督府負責,與團官平級,互不統屬,如此便可相互掣肘,二權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