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老天爺的臉色不好猜
- 重回1986東北小山村
- 松果體
- 2200字
- 2025-06-14 13:28:53
張軍爸在和村里這些老人還有村干部們說完鄉里的這些事后,接著說道:“李主任幫著擬的報告,我也聽李主任給我念了,聽著感覺挺好的。
李主任也說了,上面收到這個報告基本上就能批下來咱們的廠子執照。
現在縣里也著急這鄉村經濟發展的事,咱們這個食品加工廠雖然不大,但蚊子腿也是肉,縣里應該也會鼓勵。”
聽了張軍爸帶回來的消息之后,這村里的老人和村干部們的心也算是落地了。
這上面都鼓勵了,還給辦照了,那以后即便是真的有什么反復變故,也不能怪到村子里面來。
天塌了有高個頂著呢,村里的這些小老百姓,你就是想去頂那天你也頂不著。
心里的心事落地了,大家也就能多喝上兩口酒了。
兩杯酒下肚之后,現在只要有事,就能上桌和老頭子們一起喝酒的張軍問道:“爸,剛才聽你說鄉長讓你貸款的事是怎么回事?你說說唄。”
張軍的話,讓桌上的人全都一愣。
“借貸”這個詞從老祖宗那時候開始就不是什么好詞,老話有說“餓死不借錢”“借貸乃敗家之始”。
況且舊社會的時候,借貸基本上都是高利貸,利滾利、驢打滾、九出十三歸,沒有厚利誰會借你錢。
一個老農民,如果因為家人急病而借了地主家或是放印子錢的銀錢,那么基本上也就代表著老農民這一家已經完蛋了,因為最后哪怕是賣兒賣女,你也還不上當初借來的那幾兩銀子了。
最后一定是田地被債主收走,兒女還得背負著債務,哪怕是到了孫子輩你也得繼續還這筆錢。
所以當初鄉長跟張茂才說有貸款的時候,張茂才直接裝傻就給回了。
老農民心中傳承下來的,對于借貸的恐懼感已經深入骨髓,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沒有一個老農民會去貸款的。
除非您根本就沒有想著還錢。
張軍爸看到自己兒子問了,他也沒想那么多,說道:“鄉長說銀行可以給村鎮企業和個人放貸款,利息不高,但是多少利息他也沒說。
后來在李主任那的時候,我倒是問了一嘴,我問李主任,這鄉長怎么還管上了貸款的事了呢?
李主任當時也是悄咪咪的和我說的,說是上面有任務下來,鄉里也要推動金融工作的發展。
雖然沒有明著說是下任務,但是大家心里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往下放貸款的任務唄。
至于太具體的我也沒問,不過李主任說那貸款的利息還真不是太高,好像是年息不到一分利,也就是借十塊還十一塊。
但借出來的錢還得存回銀行三成,說是保證金什么的,不過那倒也是給利息的。”
聽了張軍爸的話后,所有的人都看向了張軍。
現在這些老頭子和村干部們都知道,這個負傷退伍回來張家小子不簡單,要是問了什么事,那一定是有原由的。
張軍也在那低頭尋思了一會,在大家期盼的眼神中慢慢說道:“諸位爺爺叔伯,我剛才在想一個事。
咱們現在能夠上山去采蘑菇弄山貨賣,可是那些東西畢竟是有限的。
而且就像剛才我爸學鄉長說的那樣,這采山貨雖然是沒有什么成本的活,也能賣錢。
但是別人家看到咱們賺錢了,那他們也一定會自己去山上采山貨。
這什么東西只要一多了就不值錢了。
再一個,山貨這東西太看老天爺的臉子了,今年算是風調雨順的,這山上的東西應該能有個好收成。
可要是趕上旱了呢?
這山上只要一旱,別說蘑菇了,就連野草都得沒精神。
到那時候咱們吃什么?”
聽了張軍的話后,桌上的人全都是面面相覷,眼神里也都露出了擔憂的神色。
這才剛高興了一天,張軍這一句話就又給所有人都打回了原形。
有句老話說的好“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這沒有什么賺錢希望的時候,大家都是過著苦日子,也就那么熬過去。
可是這剛有了能夠過上好日子的苗頭,卻又讓張軍的一句實話給從天上打到了地底。
這一桌子老農民別的不知道,但是都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你就別去猜老天爺的心情。
老天爺今天高興了給你來一場雨,明天不高興,可能連著幾個月一滴噠雨都不給你下,你能怎么辦?
村子里的那些田地,還能靠著人力勉強從河里給引水,可是大山上呢?
你還能把河水給引到大山上去嗎?
張軍爺爺這時喝了一口酒,放下了酒碗后說道:“小軍,有話你就直說吧,你有什么想法,說出來讓大家伙也都參詳參詳。”
幾位老人和村干部們也都點頭說道:“對,小軍,有什么想法你就說,說出來也讓我們長長見識。”
張軍也沒裝大尾狼在那拿腔作勢,直接說道:“咱們這個山貨靠天吃飯太不安穩,所以我就在想,咱們能不能找到一個不靠天,靠我們自己也能吃飯的道道。
我在部隊療養院的時候,沒事也在圖書館里看看書,圖書館里什么書都有。
那里面就有一些農業書籍,我也看了一些,里面就有介紹怎么在家種蘑菇的事。
現在適合在家里可以種的蘑菇有三種,一種是平菇也就是咱們山上爛木樁子上長的白蘑,一種是香菇,還有一種是金針菇。
不過相對來說最好種的就是平菇。
我記得去年底有一個報紙上面,報道了河北那邊的一個農民,在自己家的老房子里種平菇,收了兩茬就賺了八百多塊錢。
在奉天那邊也有個農民,也是在老土房子里,總共一百多平的地方,種出來的蘑菇賣了四千多塊錢。
我想,這才是我們在眼前能夠擺脫這靠天吃飯的道道。
我們先賣山貨,然后咱們也建土坯房子種蘑菇。
我看書上說,種平菇的成本不高,種那玩意的培養基,用的是粉碎的苞米芯子、棉籽皮、麥麩、豆粕,也就是榨油后的豆餅子,這些東西不是燒火的就是喂牲口的東西。
可是這些東西用來種蘑菇卻是能夠變廢為寶。
至于技術上的事,我想哪天去城里圖書館看看,看看能不能找到那些農業書,實在不行我就去奉天農業大學去問問,看看能不能在那找個能人來幫我們把把關。
可是這一切即便再不需要錢,那也是需要一些投入的,更何況咱們這里不像是人家那一家兩家,而是咱們全村三四百口子呢,這投入可就少不了。
所以我才問這貸款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