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鄉里是支持我們的
- 重回1986東北小山村
- 松果體
- 2310字
- 2025-06-13 19:10:15
“大柱,下午出來之前記得把野雞套子帶幾串,我看山上的野雞挺肥的,晚上回來的時候下幾個套子,看看明天能不能弄幾只野雞改改饞。”
野雞套子是論串的,一串上有五六個套環。
“好嘞軍哥,我把我爸的好家伙事都帶著。”大柱憨憨的說道。
上山下套子套野雞,也就是現在還能套,要是再過個幾年,動物保護法頒布了,再想弄這些玩意可就犯法了。
不過套野雞這玩意其實也是看運氣的事,下十串套子能套上一個就不錯了,套多了那純粹是運氣好,一個沒套上也是平常。
中午吃過飯,村里的老頭老太太們帶著那些七八歲的小崽子們在家里挑蘑菇。
除了種類要分開之外,還要把品相好的都挑出來,品相好壞不同,那價格也是有差異的。
分完之后還要把蘑菇用線穿起來,穿成一長串后,掛在外面的晾桿上晾曬
大一點的蘑菇,只要能撕開的,還需要豎著把蘑菇撕成兩半,好能夠讓蘑菇盡快晾干,還能把蘑菇里面的小蟲子曬出來。
尤其是紅松蘑和黃蜜團子,是必須把蘑菇撕開晾的,因為它們里面的小蟲子是最多。
下午這支婦女大軍換了另外一個山頭開始采蘑菇,這些天先緊著離村子近的地方采蘑菇,遠的地方以后慢慢再說。
一下午的嘻嘻哈哈、雞飛狗跳之后,婦女大軍們回來了。
回了村的女人們也不回家做飯了,全都把各家里的糧食按人口數拿出來,然后全村在一起做,一起吃。
這樣省時間,人多好干活,做飯也快,省的各自回家做飯晚了,家里男人還得啰嗦,弄不好還得干一仗。
而村里的男人們也倒是稀罕大家在一起吃,這樣還能多喝兩口酒,也不用聽家里的女人嘮叨。
最主要的是,大家在一起吃,就可以吃昨天的野豬肉了。
一大鍋燉了,可是比家里放那么兩片肉香的多。
四百多斤肉不少,可是分到人頭上也就是一斤多肉,再說這野豬是人家張軍打的。
人家大義,交給村里公家了,自己也不能真的全拿回家吃去不是。
滿場地的飯菜香味讓人垂涎欲滴,這樣的景致,讓村里一些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恍惚間感覺好像回到了吃大食堂的那個年代。
天色將晚的時候張軍爸張茂才趕著馬車回到了村里。
其實去鄉里來回本不需要這么一天時間的,可是從張軍家的蛤蟆溝村到鄉政府的道路基本上都是山路,土路還不好走。
再加上這里距離鄉政府還有個十多公里遠,最后趕上鄉長去縣里開會去了,等到中午才回來,這才讓張茂才回來晚了。
不過他這也是回來的正是時候,正好趕在了飯點上。
飯桌上,張茂才向著村里的這幾個拿事的老頭子和村干部們說著鄉里的意思。
按著張茂才的說法,鄉長在聽到他們村想搞個食品加工廠,搞些山貨去城里賣,倒是很感興趣。
但是等到聽說就是賣些干蘑菇炒榛子什么的時候,就有些不滿意了。
張茂才邊喝著酒,邊把在鄉里的事學了一遍。
“茂才啊,你們的想法是好的,鄉里也一定是支持的,但是你這就搞點炒榛子干蘑菇什么的,他也不是個事啊!
這樣的買賣,什么地方都能看得到,看了就能學得會,那怎么才能突出你們的重點呢?
怎么才能讓我把你們樹立成典型呢?
不過不管怎么說啊,你們村的這個想法是好的,也是必須鼓勵支持的。
但是,你們還要再接再厲,要想更多的好辦法讓鄉親們盡快的富起來,生活好起來,這才對得起你這個村長的責任嗎!
可不要懈怠。
我也知道你們村現在困難,既沒通路也沒通電,但是咱們是干什么的?
咱們是帶頭人啊!
就是因為現在村里面生活困難,才需要我們沖在前面為鄉親們解決問題不是。
所以還是那句話,食品廠的這個事,我們鄉里全力支持你們。
但是你們村里還是要想更多的辦法,搞出更多的村辦企業,這才像樣子嗎?
別一天摳摳搜搜的,要大氣一點,搞點大企業。
你像咱們隔壁的那個清河鄉,人家有個村里搞了個配件加工廠,專門給人生產齒輪的。
現在忙的白天晚上不停工,那鄉里面也是跟著沾了老光了,現在也就是咱們鄉里,哎…!
我現在去鎮上開會,每次去都得被點名,真的是連頭都抬不起來啊!”
“沒路,沒電,沒有煤”
張茂才這時候憨憨的也沒多說什么,就是這短短的一句話就把鄉長給噎了個半死。
看著張茂才,孫建國鄉長是半天都沒緩過氣來。
喘了一口氣后,孫鄉長幸幸的說道:“也真TMD怪球事了,咱們這個鬼地方,還真的是要什么沒什么。
是要煤沒有煤,是要礦沒有礦的,除了種地也就沒什么玩意了。
哎……!”
嘆了一口氣后,孫鄉長又好像突然想起來了什么似的,突然笑著說道:“對了,你們辦食品廠是不是得需要啟動資金啊?
我這邊可以給你辦貸款,利息很優惠的,不吃虧。”
張茂才看著鄉長那滿臉狡黠的笑容問道:“用還錢嗎?”
孫鄉長再次被噎著了,可是他也不能亂發脾氣,只能憋著說道:“你說呢?你跟誰借錢可以說不還錢的?借錢當然還錢啊,國家的錢難道就能白給你了?
這是國家在照顧你們懂不?
是怕你們永遠過窮日子,是在用資金支持你們,這點事你都不懂?”
“不借,我怕我們還不起,再給我們送笆籬子里去。”張茂才依然是憨憨的說道。
孫鄉長都快給氣樂了。
“什么笆籬子,那是舊社會的叫法,現在叫監獄。”
“哦,我們怕還不起錢被送監獄里去。”張茂才還是憨憨的說著。
“你他……你是在氣我是不?誰說要給你送監獄去了,去了監獄你也是吃白飯。
好了,你們村的事我知道了,手續的事我們鄉里會給你辦的,你先回去吧。”
孫鄉長這時候有些頭大。
“什么時候辦啊鄉長,村里幾百口子還等著響應鄉里的號召呢?”
“馬上辦,現在辦,行了吧。
李主任,李主任,你來一下。”
在孫鄉長的大嗓門下,鄉辦公室主任,兼鄉長秘書,兼鄉文員的李主任顛顛的跑辦公室里來了。
“鄉長您有什么事?”
一個五十多歲,身穿中山裝,帶著個眼鏡的中年男人,微彎著腰推門走了進來,不過在門口就站住了,說道。
“給張村長擬一份報告,是報到縣上的,內容是他們蛤蟆溝村辦一個食品加工廠的報告。
內容擬得大氣一點。
算了,聽張村長的吧,他那破地方沒路沒電的,再大氣也大氣不到哪里去。”
“好嘞,我這去擬報告。
張村長您能過來跟我說說怎么回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