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脈
在探討“人脈”這一概念時,許多人往往會陷入一種誤區,即將人脈簡單地等同于通訊錄中的聯系人數量或表面的社交關系。這種理解是片面且淺薄的。例如,有人可能會自豪地展示自己手機中存儲的五千多個聯系人,認為這就是自己人脈實力的象征;還有人會炫耀自己與某位重要人士共進晚餐或共度時光,仿佛這就能證明彼此之間建立了深厚的人脈聯系。
然而,當我們深入剖析這些所謂的“人脈”時,不禁要問:
· 這些聯系人或交往對象究竟在何種程度上對你的生活、工作或事業產生了實質性的幫助?
· 他們是否曾為你提供過重要的資源、信息或機會?
· 你的財富積累中有多少是直接或間接得益于他們的助力?
遺憾的是,面對這些問題,很多人的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事實上,真正的人脈并不僅僅是數字上的堆砌或表面上的交往,而是一種能夠在實際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深層次聯系。這種聯系建立在相互信任、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基礎上,能夠在你需要時伸出援手,為你提供寶貴的資源和支持。因此,我們不能僅僅憑借通訊錄中的聯系人數量或表面上的社交活動來判斷一個人人脈的廣度和深度。
相反,我們應該更加理性地看待“人脈”這一概念,認識到它其實是一種需要用心經營和維護的寶貴資源。只有當我們以真誠、平等和互惠互利的原則與人交往時,才能真正建立起有價值的人脈網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注重與他人的交往方式和溝通技巧,更要關注彼此的利益契合點和共同目標,以便在未來的合作中能夠攜手共進、共創輝煌。
以我的真實經歷為例。
初入職場,在工作的半年多時間里,我遇到了一位張先生。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交際廣泛,仿佛與公司的每一個角落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分公司經理與他共飲,副總與他同桌打牌,甚至公司的高層領導也與他有私交,常相約唱歌。那時的我,覺得張先生真是個能人,他的交友圈讓我嘆為觀止。
然而,有一天科室加班,科長提出請大家用餐飲酒。酒過三巡,一位同事突然提及為何沒有邀請張先生。這時,另一個同事面帶鄙夷地接話:“你別說喝一半,就是喝到盤子見底,你只要給他發消息,他一定到。”這句話讓我瞬間愕然。原來,在大家眼中,這個看似交友廣闊、無所不能的張先生,竟然是這樣的形象。
那時的我剛剛二十出頭,這句話仿佛一記重錘,讓我幡然醒悟。我意識到,自己絕不能成為這樣的人,不能只是吹噓和浮夸。進入社會,開始真正的工作生涯后,我逐漸領悟到人脈的真諦。它并不僅僅是人際關系的簡單疊加,也不是你認識多少人,這些都還不足以構成真正意義上的人脈。
總而言之,人脈并不僅僅是表面的社交關系或數字上的堆砌,而是一種需要用心經營和維護的深層次聯系。只有當我們真正理解并踐行了這一點時,才能在事業和生活中獲得更多有益的幫助和支持。
在我擔任浙江一個集團的CEO(首席執行官)期間,親身經歷了一場關于人脈經營的深刻教訓。那年元旦前的年會晚宴上,發生了一件讓我至今難以忘懷的事。
當時,我們的班子成員已經決定讓一位副總在年會后離開公司。然而,在晚宴上,這位副總卻仍然意氣風發,四處敬酒。當他來到我這一桌時,為了表示忠誠,他竟然發誓要為集團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隨后,他一口干了那杯白酒,并說還有三桌沒敬完,要繼續去敬酒。
當他離開我們主桌時,我聽到股東們在低聲議論。他們說:“敢情這個酒不是你家的,你這么喝,以為咱們集團的酒不是花錢買的嗎?”這番話讓我深刻意識到,人脈經營并非簡單的感情投入或長期交情的積累。
回顧在這個企業的經歷,我深感人脈經營的復雜性。
當時,這家企業有六十多名股東,他們集資做了一個包括酒店、康養設施和地產的項目。然而,出于一些特殊原因,一年多后項目的資金鏈出現了斷裂。那時,我剛上任三個月,就被提拔到總經理的位置。我非常感激董事長的知遇之恩,把他當作我的伯樂。
在資金鏈斷裂之際,董事長找到了我,希望我能幫忙籌集資金,而這需要一定的啟動費用。我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管理的酒店的所有流動資金,甚至是現金和備用金,全部集中起來,總共裝了整整四麻袋現金鈔票,都交給了董事長。然而,自從那次之后,兩個月內我都沒有再見到他。
面對種種困境,我一直堅守崗位,幫助董事長處理各種問題。最終,政府接管了那個項目,并償還了債務。兩個月后,我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旅。坦白說,當時我資金緊張,作為一個打工者創業,資金實力有限,還有五萬元的資金缺口。于是,我聯系了那位已經被列為失信人員的董事長,考慮到他手頭應該還有些當時我給他籌集的現金未用完。我直接對他說:“董事長,我現在要創業,想以個人名義和您借五萬元,就五萬元。”他的回答很直接:“兄弟,我沒有。”
人脈經營依靠的不僅僅是思維能力,當你徹底理解這種思維方式后,人脈就會變成一個奇妙的事物,它會成為你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你的天賦。其實,人脈有時之所以難以看清,是因為你是局中人,被局中的現象所困。因此,我一直強調:人脈經營是一種思維能力。
現在回想起來,我可以肯定地說,我已經掌握了人脈經營的精髓。人脈經營不僅是一種思維能力,更是一種生活方式和天賦。當你真正理解了人脈經營的本質時,你就會發現它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它能夠幫助你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支持,實現你的目標和夢想。
人脈的思考方法,也是生活的思考方法
我一直強調人脈經營的重要性,要把人脈經營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更精彩。
以我的個人經歷為例:
有一年夏天在上海,我需要前往奉賢區參加一場商務聚餐,但由于住處離目的地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且當天沒有帶司機,于是我自行駕車前往。時間緊迫,大約在下午四點時,由于著急,我不小心和另一輛車發生了輕微剮蹭。
換作你們,可能會說“不好意思,我著急要去赴一個約,飯桌上有重要人物在等我呢”,但結果可能是,如果碰著脾氣不好的人,他會說:“我管你什么重要人物!”如果碰著脾氣好的人,他會說:“那就讓那個重要人物幫你料理吧。”最終你還是得乖乖道歉并賠錢。請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我當時說:“實在不好意思,我確實太著急了。因為我是到奉賢參加一個重要會議,而且我是那個組局的人,處理事情耽擱了時間,現在著急要趕過去,這是我的名片,日后一定登門賠禮。”他往后退了一下,看了看我的車,又看了看我的車牌,然后說:“看你態度不錯,但是車畢竟刮花了,我不能自認倒霉。既然你著急,就先走吧,過幾天再商量。”
他既沒扣我也沒罵我,我也沒提任何人。如果你跟路人提大佬,就算你真認識,但在他的視角下,也可能會讓他覺得你在用地位壓他,甚至可能讓他覺得你在羞辱他,這不是撞槍口上了嗎?
所以說,人脈經營真的是一種思維上的事。還有,人脈經營真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我解釋了自己要參加一個重要的聚會,且作為組局者,由于處理事情耽擱了時間,所以才著急趕路不慎剮蹭。他在聽完解釋后,考慮到我的態度誠懇,決定日后處理而非得理不饒人,我相信這種方法在生活中大多數場合都適用。
這個經歷說明,在處理類似情況時,給予對方一個臺階,以誠懇和尊重的態度進行溝通,往往能夠獲得更為優越的處理方式。同時,這也體現了人脈經營不僅僅是一種技巧,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它要求我們在與人交往時,注重維護良好的關系,而不僅僅是依賴于利用關系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