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既不歸順,為何獻鹽?
- 大宋鹽梟自救指南
- 林里螢火
- 2018字
- 2025-06-16 00:11:16
“回知縣,賊人是徐鐸無疑!”趙遠躬身說道。
陳守敬看向楊淳:“你等莫要傷心,本知縣馬上募集人手,將兇犯捉拿歸案。”
“多謝知縣,在下先行謝過了。”楊淳激動抱拳。
陳守敬嘆氣一聲:“眼下你也知道...流年不利,南邊有宋江方臘危害一方,北邊要向遼人供奉歲幣...眼下縣衙又無人可用,除非.....”
楊淳聞言心中冷笑:“所需幾何,縣尊但請明示。”
陳守敬眼中閃過一絲意料之中的得意:“老弟高義!只是募集衙役須得由趙都頭經(jīng)手,此事......還需問他。”
他目光看向趙遠,楊淳也跟著他的目光朝身后看去。
趙遠喉結(jié)狠狠滾動一下,方才便覺不妥,此刻被知縣當(dāng)眾架在火上烤,后襟已叫冷汗浸透。
金額說少了,知縣不高興,說多了,又會得罪楊淳。
趙遠眼前閃過楊載對自己往日頤指氣使的模樣,道:“回知縣,徐鐸此獠兇悍,前番又得了金瓜錘,非百十名衙役,不可成擒。”
陳守敬聞言連上笑容愈發(fā)濃郁:“都頭莫要顧忌,所需銀兩幾何,直言無妨。”
趙遠抱拳深揖:“需一千貫錢,可取徐鐸項上人頭!”
楊淳臉色微變道:“這...數(shù)額恁般大,須得等俺回去,和家中人商量一番,再做決定。”
“不急,本縣靜候佳音。”陳守敬說道。
待楊淳走后,陳守敬收斂起笑容,目光淡淡看了趙遠一眼。
接著猛地一甩衣袖,離開了此地。
見他這般冷落,趙遠只感覺渾身冰涼:“知縣何故如此耶?”
陳伯手指戳向趙遠眉心,字字剜心:“一千貫?你當(dāng)楊家的錢是黃河里撈出來的!若那楊淳假作籌措不得,到時教你好看!”
說罷,一路小步快跑,追陳縣令往縣衙后堂去了。
“......”趙遠喉頭一哽,僵立當(dāng)場。
回到東花廳,陳伯倒下一杯花茶,遞到陳守敬手中。
待到他神色緩和,方才從袖中取出瓷瓶,放在桌上。
然后將徐鐸的意思轉(zhuǎn)達了一遍。
陳守敬將茶盞擱在桌上,見瓷瓶外表做工一般,沒有馬上拿在手里。
他抬頭詢問道:“以你之見,徐鐸這是何意?”
陳伯一笑:“左右不過是想借瓶中寶物換取一條性命罷了。”
“他一個鹽夫,能有甚么寶物?”陳守敬有些不信。
陳伯沉思道:“阿郎莫要泄氣,徐鐸占了小李村,那李員外在村中盤踞多年,說不得真有寶物。”
聞言,陳守敬才終于提起一絲興趣。
伸手拿起瓷瓶在掌心輕磕一下,一小撮白色顆粒落入掌心。
“這是?”
他伸手指沾上一點,送進嘴里。
絲絲咸味在舌尖彌散,陳守敬枯黃的臉上,瞬間爬上一絲動容。
“這竟是鹽?怎的如此純白?”
陳守敬平日把心思撲在書法上,但畢竟身處滄州,每年有百萬斤食鹽從境內(nèi)運往河北及京東兩路,對鹽的種類和級別也有所了解。
如此雪白的食鹽,他還是第一次見。
“吾懂了。”
端起茶盞重刷牙齒,將茶水吐掉,陳守敬上半身靠向椅背。
“這個私鹽販子,竟把生意做到本官這里來了。”他忍不住輕哼一聲。
“知縣,俺覺得,可以把徐鐸招安過來。”一旁的陳伯,開始出謀劃策。
“招安?”陳守敬一愣。
“對,俺們把徐鐸招安過來,屆時他手中提純精鹽的技術(shù),不就是俺們的么?”陳伯低聲說道。
海豐縣近處有無棣鹽場,源源不斷提供貨源,只需稍微運作,便可發(fā)大財。
“那徐鐸肯來?”陳知縣有些不信。
“前番他販賣私鹽,不就是為了脫鹽入農(nóng),現(xiàn)如今我們給他這個機會,俺料他不會拒絕。”陳伯?dāng)嗳坏馈?
“有趣兒,這事兒就交給你吧,若他愿意交出提純技術(shù),本官...便許他一個庫子當(dāng)當(dāng)。”陳知縣想通其中關(guān)節(jié),點頭說道。
庫子,說白了就是倉庫管理員,雖不入流,但大小是個官,已是很多底層老百姓做夢都達不到的高度。
想那徐鐸不過灶丁出身,能得庫子差遣,陳守敬自矜對他已是破格施恩。
三天之后,陳伯在小李村見到了徐鐸。
此時徐鐸正在堂下品茗花茶,案上擺放各式點心,瑞珠則在旁邊服侍著。
見徐鐸好不自在,陳伯的底氣已然弱了三分,當(dāng)下便自作主張決定,將知縣許諾的庫子,改為民狀。
民狀在北宋的官職也不大,只是監(jiān)獄的看守,雖和庫子職責(zé)相似,但油水卻比庫子高出一些。
見徐鐸不開口,陳伯主動道:“徐三,你在此制鹽,不用為生計煩憂,但一朝為匪,豈可久乎?”
徐鐸面不改色:“你意下如何?”
“我去與知縣說說,歸順縣城,屆時許你一官半職,封妻蔭子,豈不美哉?”陳伯用極具誘惑力的語氣說道。
啪!
陳伯話還未說完,就看到徐鐸把手中的茶盞重重放下。
“爾等莫非把俺當(dāng)成三歲小孩么?接受招安?俺們兄弟能否見到明日的太陽,怕還是兩說!”
陳伯連忙安撫:“你莫要激動,若你肯將提純精鹽的法子交出,屆時知縣抬舉,管教眾兄弟后半生衣食無憂啊。”
徐鐸搖頭道:“回去跟陳守敬說,這海豐縣城,俺們兄弟是不會再回去了。”
前幾日他私下問過兄弟們,這幾人和徐鐸一樣,過慣了閑散日子,再回縣衙,全是遭罪。
陳伯見狀疑惑道:“既不歸順,為何獻鹽?”
徐鐸笑了:“獻鹽不過是想與你們做一樁生意,只要俺這雪花鹽進了海豐縣城,所獲之利,俺便與你們分賬。”
陳伯聽他如此說,心中微驚,但細思量之下,又覺得有利可圖。
于是小心翼翼道:“如何分賬!?”
“七三分,若是知縣不愿意,俺自會找其他人做生意。”徐鐸自信的說道。
“只有三成?分是不是太低了些?”陳伯一聽,有些難以接受。
徐鐸嗤笑一聲:“人力、工錢、原料皆不用恁出,只管收錢便可,這還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