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出任地方官

(一)無聊的首任

朝廷的任命終于下來了。王安石被任為“淮南簽判”,任職地在揚州。告別了曾鞏等朋友,他即日乘舟南下,開始了地方官生涯。王安石剛剛入仕,滿懷期待能有所作為,到了任上,卻大失所望。原來,“淮南簽判”的職責就是為淮南知州韓琦做幕僚,具體不過做些收收發發整理文件的工作。一天的工作一個時辰就做完了,剩下的時間都是空閑。

沒有事可做,王安石只好收起雄心,專心讀書。那時許多讀書人一入仕途,讀書的任務即已完成,就開始詩酒笙歌,放任自己了。王安石卻很少參加府里其他幕僚們的宴飲,大多數時間依舊力學不已,顯得有點不合群。這時的讀書沒有了應試的任務,完全是興趣所在,所以讀起來興致盎然,往往通宵達旦。第二天快天亮時略睡一會兒,時辰一到,匆匆擦一把臉就去衙門。王安石平日對自己的衣著就不太注意,經常穿得比較邋遢。有幾次讀得太晚了,第二天起不來,臉也來不及擦,衣服帶子胡亂系著就去上班。好幾次都被知州韓琦撞上。韓琦對這個第四名的進士本來頗有好感,現在也不禁有些生氣了。有一次索性叫住王安石教訓了一頓:“介甫,你正年少,有時間的話不妨多讀讀書,這樣放逸自己太可惜了!”

王安石知道韓琦是以為自己夜里和同僚們喝酒賭博了,不禁有些氣悶。可當著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說什么,只好一笑了之。

1043年,王安石23歲。這一年他請假回家,一為省親,一為成親。同那時的絕大多數人一樣,他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妻子是王安石母親的親戚,姓吳,當年19歲。王安石是個講究禮法的人,婚禮如儀,婚后的感情和諧而平淡。王安石謹守當時的道德規范,于女色無所用心,終生未娶妾,也終生沒有寫過一首關于妻子或其他關于男女感情的詩。結婚第二年,王安石得了一子,取名王方。

(二)鄞縣知縣

1047年,26歲的王安石被任命為鄞縣知縣。鄞縣也就是今天的寧波。應該說接受這個任命時王安石的心情是愉快的。他做了三年淮南簽判,清閑而乏味,而今終于成了握有實權的地方官,可以稍稍展現他埋在心中多年的理想,他有一種羈鳥出籠的興奮和喜悅。

1046年,王安石回京述職。1047年,攜家人由京師赴鄞縣知縣任。這兩年都是大災之年。自1046年秋至1047年春,北方發生大面積旱災,農民因無雨無法播種,大片大片的農田被荒廢了,千里赤黃。成批成批的災民離開家鄉,外出逃難。王安石親眼看到難民們大批地擁擠在集市上,為搶一個饅頭而打得頭破血流。見到此情此景,傷災憫農之情油然而生,帶著這樣猶豫的心情,王安石來到鄞縣任所,從此開始了三年知縣生涯。這三年經歷,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對他執政之后的政策方針有很大的影響。

王安石在鄞縣縣任上主要做了三件事:興修水利、預演青苗法、興辦學校。

興修水利。鄞縣當時是一個窮僻的海濱小縣,旱災同樣蔓延到了這里,王安石到任之后,就立刻投入到了救災之中。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縣庫糧食存量,調查各地災情,然后分不同情況,予以賑濟。

王安石為政,喜歡深入民間,親身體察民瘼。到鄞縣三天之后,他不顧長途旅行后的勞累,親自下鄉分發救濟糧。以他的經歷見聞,他深知如果沒有嚴格監督,很難保證糧食能發放到災民手里。一連十多天,他走了五個鄉。那時的交通十分不便,很多地方是羊腸小路,他就和差役一起步行前進,十分辛苦。但想到自己的職責,又怎么能逃避退縮呢?

經過考察,王安石發現鄞縣并不缺水,只是沒有儲水設施,雨過之后,立刻歸入大海了。王安石決定由縣政府出面組織大家興修水利,修建儲水、引水設施,同時疏浚河道,以利雨多時排水。說干就干,王安石到鄞縣第二年是個豐收年,秋收之后,他開始組織農民動工興修水利。他首先走遍全縣,做實地調查,為各處水利建設做出規劃。王安石此行歷時一個多月,行程一千多里。風餐露宿,夜以繼日,不辭辛勞。可以說,知縣中像他這樣以百姓之心為心,汲汲求治的并不多,能像他這樣吃苦的更少。

這一年,在他的主持下,全縣修了大小水利設施二十一處,大大提高了抗災能力,在后來發揮了很多作用。這年冬天,王安石在《上杜學士言開河書》中,提出了反對官吏因循茍且、提倡為民興利的思想,這正是以后變法中的基本指導思想。

青苗法預演。在第二年春天,王安石開始了一項意義重大的試驗。面對農民豐年勉強糊口,災年顆粒無收,還要向富家大戶借高利貸,深受剝削的現實,王安石突發奇想:與其每年任由大戶用高利貸盤剝百姓,何不如官府把糧食借貸給百姓,利息大大降低。這樣,老百姓就從高利貸的桎梏中逃離了。而官府有了收益,推行這件事的動力也就有了,官倉中放了幾年的糧食也能夠得到周轉,豈不是一舉三得!

于是,他派人在各鄉貼出告示,宣布家中缺糧的百姓可以到縣上來借糧吃,秋天收獲了再還,利息是兩成。

布告貼出后,立即轟動了鄉里。由于王安石在興修水利時樹立了威信,百姓積極響應,縣城近郊的許多農民拿著口袋來到官倉要求借米,王安石親自在官倉指揮發放。他要求每年以村為單位,統一借貸,統一償還,以便于操作。前來借貸的農民很快由近郊發展到遠鄉,通往縣城的路上到處是背著口袋興高采烈的農民。到了這一年的秋天,許多農民不用官府催促,自發地前來歸還糧食。還糧路上,人們絡繹不絕。

興辦學校。王安石十分重視地方教育,從儒家觀點來看,教育是教化人向善的重要手段,是官府的重要責任。他到任的第二年,就撥款修復了校舍,請地方名儒擔任老師,從各鄉選人入學。

王安石重視教育,一個根本的出發點在于培養人才。他認為,對于一個社會的發展來說,人才是第一位的。在鄞縣,他深感人才的匱乏,縣里真正讀得懂書,做得了事的人實在太少了。王安石做什么事,都只能自己一個人籌劃,連個好的師爺也找不到。興辦學校以培養人才,為治國思想的中心。在十多年后的那封著名的《上仁宗皇帝萬言書》中,他系統闡述了自己的興學思想。應該說,這些思想,主要是在鄞縣發源的。

(三)舒州通判

俗話說三十而立。1050年,王安石正好30歲。這一年,他從鄞縣解官回家探親之后,被任命為舒州通判。舒州即今天的安徽潛山。宋時的安徽,是個山高路狹的偏僻地方,山深林密,人煙稀少,文化落后,到了這里,有一種與世隔絕的感覺。

通判一職雖然地位較高,然而在地方上畢竟是副職,工作比較清閑,也沒有什么挑戰性。從內心來說,他還是向往當初任知縣時忙得廢寢忘食的那段時間。而現在,他每天用半天時間就處理完了公事,剩下的時間大多就用來讀書,然而讀到疑難處,卻無人可以商榷探討,真是一大憾事!

王安石掌握著全州官員的監察大權,地方事務也有權干預。如果他做一些暗示,那些削尖了腦袋想往上爬的官吏,還有地方因各種事務須向官府說話的人會立刻送來大筆銀錢。事實上,他到任后,豐南縣的知縣陳圣因任滿考核,就曾拜訪過他。

那人已經50歲了,在知縣任上熬了十多年,按宋朝官場慣例,早該升遷了。然而此人一貫有些貪名,幾年前曾因為夸大水災災情以冒領賑濟款受過處分,所以一直延遲下來。今年又到了考核之年,他咬了咬牙,花了大筆銀子,把全州上下都打點得差不多了。王安石剛剛到任,他就趕上門來。

說過幾句話,王安石便明白了他的用意。王安石從心眼里看不上這樣的人,覺得這種人是讀書人中的敗類,孔孟之書在他這里,完全成了遮掩其貪贓枉法的幌子,因此臉上就有些冷冰冰的。陳圣不解其故,以為自己表達得不夠明白,索性說:“看大人的官寓實在寒酸,屬下心里過意不去,故封了二百兩銀子,求大人收下,作為家常日用,也是屬下的一點心意。”

王安石在此人來時就覺得渾身不舒服,對其鄙俗之氣隱忍已久,此時實在忍不住了,沉下臉來問道:“請問貴縣此錢從何而來?”

陳圣陪著笑臉道:“是屬下俸祿。”

王安石說:“我一個通判俸祿比你多一倍,尚且不夠用,還要你用俸祿來幫我。你的俸祿從何而來,為什么這樣寬裕?”

不由分說,便將此人請了出去。后來審查的時候,王安石在對此人的評語中用了稍有瑕疵的字眼,讓他升遷的愿望又一次落了空。此事傳開去,許多人敬佩王安石的為人,爭夸他的清廉。從此以后,再沒有人來給他送禮,到他這里請托。

王安石就任半年后,一紙公文由東京傳來。宋仁宗下來圣旨,要王安石到京城參加考試,準備任命他擔任館職,備位清要。

消息傳開,同僚們紛紛來向王安石致賀,不料王安石卻不收大家的禮。他說:“朝廷雖有此意,但我確實不想入京。我家口太重,弟妹又多在婚嫁之時,家里的事都得我操心。在地方上俸祿畢竟多一些,還能勉強支撐得開。要是做了窮京官,日子就沒法過下去了。”

在大家的惋惜和不解中,王安石上了一道《乞免就試狀》,在這份奏折里,王安石提出了由于祖母年老,死去的父親還未正式安葬,弟妹又多在婚嫁之時,家口眾多而經濟困難等理由,難以在物價高昂的京城居住,過去也就是因為這個而請求不參加館職的考試,得到了皇帝的寬諒。現在有的大臣認為自己是淡泊于名利,實在是一種誤會。

他在奏折中所說的確實是實情。他沒有別人那種強烈的升官欲望,為做官而做官為他所不取。作為一個孝悌觀念很重的人,他首先考慮的是怎么樣才能奉養好自己的親老,怎么樣才能照顧好自己的家族。這對儒者來說,是嚴重的道德任務。所以,雖然在舒州做官并不很開心,他還是不愿意到京城中去。

在舒州幾年,作為一個有一定社會閱歷的旁觀者,王安石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民生疾苦和官場腐敗。北宋政府不反對土地兼并。在這種政策下,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大戶之田動輒千頃,普通農民的生活卻非常困苦。加上貪官污吏把國家賦稅層層加碼,從中克扣,因此愈加民不聊生。王安石在舒州親眼看到災荒之時,大批大批的窮人餓死,而富戶卻守著糧食不賣。他動用自己的權力,強迫富戶捐糧救災,雖然救了許多人,和當地豪強大戶的關系卻更加緊張了。正是因為看到百姓的疾苦、貪官的兇殘,作為一個地方官,王安石時常有一種自責、愧疚的心情。

至和元年,他舒州任滿。離開舒州之時,他沒有了告別鄞縣那種欣慰,而是飽含遺憾。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丽市| 浦东新区| 定安县| 望都县| 东宁县| 大邑县| 石嘴山市| 泸水县| 安塞县| 义乌市| 榕江县| 惠安县| 镇康县| 囊谦县| 山阴县| 汕头市| 庆城县| 九龙坡区| 清原| 黎川县| 碌曲县| 鄄城县| 兴和县| 平泉县| 织金县| 漯河市| 原平市| 台北市| 金堂县| 新野县| 肇庆市| 固镇县| 山阴县| 垫江县| 沈阳市| 辉县市| 江安县| 城固县| 平舆县| 永修县| 绵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