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深宅承天恩,長街淬麟甲
- 明末:開局陣斬正藍旗貝勒
- 小蔥拌西紅柿
- 2020字
- 2025-07-04 12:46:44
四進的院子,亭臺隱于回廊轉角,樓閣相望于花墻深處。
古香古色間,又透著江南的靈秀韻致,卻是將南北景致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王承恩帶徐承略大致看了一下這四進宅院,然后回到內宅的荷花池處。
老太監靴尖碾碎冰面上的枯荷梗,話里帶著三分唏噓:
“萬歷年間,李總戎雖鮮少棲身此宅,然宅邸卻門庭若市,譽滿京華,貴胄庶民皆仰之。”
徐承略看著池中凍結的殘荷斷梗,方才腦海中那輝煌與隕落的畫面與眼前景象重疊。
碧蹄館血戰的烽煙,薩爾滸漫天的風雪,府邸落成的喧鬧,最終都歸于這冰封死寂的一池枯槁。
他神色肅穆到了極致,面朝皇城方向,抱拳當胸,聲音沉凝如鐵,穿透凜冽寒風:
“臣徐承略,叩謝天恩!此身既許社稷,惟愿以遼東雪洗刀,燕山月照甲,
護疆土、彰天威,守黎庶安泰,報君恩于九闕!李總戎前車之轍,薩爾滸殷鑒不遠!
臣…必枕戈待旦,惕厲奮發,不負此宅‘砥柱’之名,不負陛下擎天之托!”
王承恩笑著點頭,徐承略不僅智勇雙全,只是這份心性,朝中公卿便多有不及,怪不得皇爺對他如此恩寵!
腦海中思忖著,已是邁步來到正廳,他圓潤的手指掀起紅綢。
兩個暗紅木箱里堆滿帶“內府”戳記的官錠,炭火映得銀面灼目。
十名素色宮裝侍女垂手侍立,青絲被寒風吹得凌亂,卻連抬手捋發的動作都整齊劃一。
“萬歲爺翻了半日內庫賬冊才湊出這些,不同于朝堂賞賜,這是萬歲爺特地單獨的恩賞。
連同這十名宮女亦是萬歲爺為你親自篩選的。”
徐承略心中沉甸甸的,只是這份恩寵,唯有結草銜環,鞠躬盡瘁,以報君恩了!
老太監撣去徐承略肩甲上一粒雪,眼角瞥向皇宮方向,褶子堆出笑意時,露出潔白的門牙:
“該謝你的是老奴,自后金軍入關以來,宮里再沒聽過那般爽利笑聲。”
蟒袍下擺掃過連廊木板時,北風掠過。
王承恩有些佝僂的背影在青磚灰瓦下漸縮成墨點,唯有沙啞笑聲隨風蕩來:
“明日正陽門大街上馬蹄金鞍,夸官游街時,伯衡可別穿這身舊甲……”
翌日晨光,正陽門前鼓撼云霄。徐承略勒馬紅綢,身披緋色官服,高敬石等人盔明甲亮,緊隨其后。
八名力士肩扛“徐承略蕩虜”鎏金牌匾,氣宇軒昂。
“起——鑼——”禮部老吏破鑼嗓撕開晨霧。
霎時七十二面牛皮鼓撼動,鼓槌落處,圍觀百姓振臂高呼,聲浪直沖云霄。
禮部主事捧著詔書高誦:“宣府總兵徐承略忠勇無雙……”
話音早已淹沒在百姓的歡呼浪潮中。
百姓擁擠向前,目光火熱的盯著那道緋紅身影,那是他們心中的擎天柱石。
“徐將軍!看!是徐將軍!”嘶啞的呼喊點燃了整條街巷!
京畿百姓,自嘉靖朝俺答汗鐵蹄踏破京郊以來,已安享太平八十載。
誰曾想,建虜八旗的屠刀,再次讓他們感受到了血腥!
官軍一潰千里,往日威風的“老爺兵”,只留下滿城驚惶與絕望。
百姓恨建虜兇殘如豺狼!怒官軍無能似朽木!這口郁結的惡氣,幾乎要撐破胸膛!
直到徐承略橫空出世!永定門槍挑莽古爾泰!渾河吞鑲白,一線天焚鑲黃!
讓百姓生出從未有過的酣暢!從未有過的揚眉吐氣!
此刻,這締造了奇跡的少年戰神就在眼前!
人群徹底瘋了!踩落的鞋履,擠散的包裹,孩童的虎頭帽在空中翻飛。
無數手臂竭力向前伸展,只為能更近一寸,沾一沾那緋紅袍角上的沖天煞氣與不世榮光!
而往日讓人懼怕的錦衣衛緹騎,今日卻是滿頭大汗,狼狽不堪的攔著欲沖向前的百姓。
歡呼吶喊聲,隨著游街隊伍的前行,如浪潮般向前涌去。
蒸餅攤老劉頭支著油乎乎的圍裙擠在人群里。
他身后賣頭繩的趙寡婦踮著腳,簪子上的銀鈴鐺叮當亂響。
整條街筒子擠得汗巾子都擰出水來,卻都伸著脖子等那匹棗騮馬。
“徐將軍過德勝門了!”不知誰扯著嗓子嚎了聲,人群頓時像沸水潑進油鍋。
潑辣女子喜道:“徐將軍比關帝廟的泥塑還威風!”
滿街哄笑中,徐承略耳尖微紅,百姓的熱情竟比八旗的利刃更令人難以招架。
有個跛腳老卒突然捶胸哭喊:“天殺的建虜!徐將軍該配八人抬的亮轎!”
“入他娘!老子明天就去德勝門處投軍!”糧鋪伙計大牛捶著墻磚吼,震得瓦當上的麻雀撲棱棱飛起。
七十二面鼓聲里,茶樓憑欄處忽飄下杏色絹帕,正落在淬鱗槍尖。
徐承略抬頭望去,閣樓窗后閃過芙蓉色裙裾。
身后高敬石咧嘴,“這已是第九十八個絹帕!”
人群喧囂如沸粥,錦衣衛緹騎汗透重衫。
人群喧嚷聲中,一只枯瘦的手猛地戳向街心,指向徐承略和王來聘。
“三爺您瞧!就那倆騎紅馬和黑馬的!”
潑皮李二的唾沫星子濺在三爺寶藍色錦袍上,他渾然不覺,伸頭湊近主子耳根。
“去年八月廿三,他倆當著半條街坊的面,把您親筆畫的押契撕得雪花似的!
不僅那小小酒肆沒得到,小的……”
指節抵在太陽穴狠狠一敲“小的這里還被那黃臉軍漢用算盤砸出疤!”
潑皮口中的三爺,乃是當朝禮部尚書溫體仁的侄子——溫致寧。
溫致寧細長的眼皮掀起,徐承略紅色披風上金線繡的麒麟紋,讓他有些失神。
隨即,說出的話像從牙縫里擠出的一般:“徐...承...略?縱是緋袍加身又如何,左右不過一個丘八罷了!”
他忽然嗤笑一聲,手掌按在李二肩頭,“去,把西跨院地窖里那壇二十年的梨花白啟了?!?
溫致寧喉結滑動,望著漸行漸遠的儀仗隊瞇起眼。“明兒晌午,請我伯父嘗個新鮮?!?
檐角冰凌折射的冷光,恰落在他唇邊一抹未散的陰冷笑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