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堂喝彩聲如潮水涌來。
章惲只覺渾身毛孔舒張,飄飄欲仙,這份來自精神上的快意,竟比在家中嬌妻身上哆嗦那一兩下時還要愜意。
他有些飄了,撫掌長笑,朗聲道:“本公子尚有下闋!”
“曾夜踏橫斜,醉攜嬌小。惆悵舊歡,回首俱非,忍看綠箋紅豆。香銷紙帳人孤寢,相思恨、花還知否。夢回處,霜飛翠樓已曉。”
安靜了片刻。
柳源哈哈大笑,打破沉寂,贊道:“好一個相思恨、花還知否!”
徹底放下心來。
章氏準備充分,章惲的這首小令足以碾壓所有庠生。
大儒趙涼雛來到程黎身邊,默默細讀一遍程黎記錄在紙上的全詞,忍不住高聲贊道:“好是精妙的手法,以‘粉堞云齊’起筆,婉接城墻暮色,而‘玉骨凄涼’寫出了梅花的相思瘦骨,‘醉攜嬌小’與‘香銷紙帳’的孤寂相得益彰,結句‘霜飛翠樓已曉’,更是寫出了夢醒時分的悵然若失!”
縣庠的諸多庠生,通過這一個多月的相處,其實看出了章惲的真實水平。
知道有貓膩。
但架不住別人的出身好。
誰會在這個時候唱反調?
反正章惲也不是他們科舉路上的競爭者,巴結好這個出手闊綽的紈绔少爺,大家在縣庠這幾年的求學之路,也不會缺少吃喝。
是以紛紛贊不絕口,
“沒想到章七郎竟然有如此大才,他日定然東華門外唱名!”
“欲得此詞,非十年寒窗不可有。”
“這還比什么,章七郎此詞情真意切,遣詞婉轉,意境纏綿,如此才情,只怕蜀中的蘇家小郎君也不過如此耳,這谷雨文會的名額,定是章七郎的了!”
章惲哈哈大笑,廣袖一甩,端的是意氣風發,小眼睛陷入肉縫里,環首四顧,“過獎,過獎,不過是本公子靈犀乍現的一首微不足道的小詞罷了,比不得曹子建的七步成詩。”
甚爽!
他在此起彼伏的贊譽中逐漸迷失了自我,一時間豪情萬千,真覺得自己是可以比擬其族侄章衡的一代天驕!
挑釁的看了一眼陳大一,“屌毛,就問你服不服!”
陳大一置若罔聞,心里明鏡。
這首詞的文風神似章惇春補的答卷,定是章惇所寫!
不愧是注定青史留名的大才。
阮洛沅撫著長髯,對柳源建議道:“不意今次春補,縣庠竟攬得如此高才,明府若收其為門生,定然佳話一樁。”
柳源眉頭跳了跳,尷尬的笑著敷衍,“再說,再說。”
收章惇為門生,求之不得。
收章惲為門生?
你看我像不像傻子!
喊道:“下一位。”
接下來十余位庠生或寫詩填詞,或作辭賦,有人應題《周南·關雎》寫情情愛愛,也有人應題《無衣》寫沙城秋點兵。
不過水平嘛,良莠不齊。
在韻腳、平仄、格律這三大要素上,或多或少都有毛病。
偶有全對者,內容又乏善可陳。
縣庠終究只是大宋最低級的官學,庠生的水平有限。
加上章惲的珠玉在前,后面這些庠生對去參加文會已經不抱希望——章惇之才,又豈是大家能爭得過的!
剩下最后兩人。
章惇和陳大一。
柳源問道:“章九郎,陳大一,爾等誰先來?”
章惇沒吱聲。
還是沒有出手的意思。
柳源見狀暗暗惱怒,心道恃才傲物也要審時度勢啊,你又不是章衡,真以為才華無人可及了,能穩贏陳大一么?
還是太年輕。
沒好氣的道:“陳大一先來罷。”
陳大一起身。
其他庠生的作品不值一提。
構不成威脅。
章惲的《花心動》雖然很好,但自己聞所未聞。
不是傳世之作。
再者,大凡傳世的千古佳作,不僅在遣詞用字的平仄、格律和韻腳上臻于完美,亦講究一個朗朗上口、淺顯易懂。
而章惲的這闕小令遣詞用字有些晦澀難懂,過于炫技了。
他心中已經有了決斷。
大聲道:“學生和章七郎一般,皆只在書中賞那邊塞明月聞那鼓角爭鳴,不敢以春花秋月之弱語,而抒邊塞雄關之萬千氣象,乃作小情小愛之詞,雖難登大堂之雅,已是窮畢生之學了,還請諸位先生、同窗雅而正之。”
這番話他醞釀了很久,才如此得體。
不料學諭徐拙黑著臉,不耐的斥道:“休要巧言乖語,恁的呱噪,欲得谷雨文會的名額,須得拿出真本事,念罷!”
不信陳大一還能折騰出一朵花來。
春補考試,陳大一的答卷確實不錯,但低于章惇位列第二,才過去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就能后來居上?
絕對不可能。
陳大一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其余庠生看熱鬧不嫌事大,高陽陳大一小有名氣,連秀里吳氏對他拋出了梧桐枝,如此好運,很難不讓人羨慕嫉妒。
今天倒要看他是個什么貨色。
陳大一心里冷笑,章惲的話就是謙遜得體,我的話就是乖言巧語?
人心中的成見是座大山啊!
也不和徐拙一般見識。
朗聲道:“學生的小令,詞牌名是《憶仙姿》,不過學生以為,此詞牌名甚為不雅,不若取其中兩字,改為《如夢令》【注1】。”
程黎聽到《憶仙姿》時,只覺得腦瓜子嗡嗡的,訝然看向陳大一。
怎么會選它,這不是找死么。
趙涼雛、濮劍和阮洛沅互視一眼,暗道這少年郎不知天高地厚,《憶仙姿》這樣難度的詞牌名,一般人根本把握不住。
還大言不慚的說它不文雅,應改為《如夢令》。
你什么什么身份地位,有什么資格對前人詞牌名如此點評?
狂妄了啊。
柳源抓住機會,冷笑一聲,訓斥道:“汝尚只是庠生爾,理當踏實求學,豈能妄議前人的詞牌名,何其狂妄自大!”
心頭狂喜。
陳大一別想去谷雨文會了!
《憶仙姿》也是你能填的么?
它太難了。
《憶仙姿》通常為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疊韻,此外還有多種變體,如三十三字六仄韻、四仄韻一疊韻、五平韻一疊韻以及六十六字五仄韻一疊韻的變體。
它對韻律的要求非常嚴格。
何況在短短的六句之內,既要寫景記事,又要抒情言志,還要處理疊句,對作者的文學功底和情感把握能力極其苛刻。
是以這么多年,《憶仙姿》也沒出過驚艷之作。
……
……
注1:《憶仙姿》,蘇軾因其名不雅,取其尾句“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中的“如夢”二字,改為《如夢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