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好員工擅長合作(1)
- 做最好的員工:優秀員工的思想準則和行動指南
- 霧滿攔江
- 5517字
- 2015-03-18 12:00:49
員工和員工之間是沒辦法進行思想層面上的合作的,因為思想這玩意兒不像技術還有一個標準,思想哪來的標準?總之出自于我的腦子里的就是正確的,出自別人的腦子里的就是錯誤的。什么要百家爭鳴,要求同存異?員工們天天琢磨這事,誰又給老板干活呢?
賣掉自己賺大錢
最成功的人生就是思想推銷成功的人生,次成功的人生就是技能推銷成功的人生,再次一等的人生是勞動力推銷成功的人生。
人生就是一個自我推銷的過程,你推銷成功了,你的人生就成功了,推銷失敗了,人生也就甭提了。
每個人推銷的東西不一樣。有的人推著小車沿街叫賣自己的思想,比如說孔子,雖然當時沒人買他的東西,但他每到一家,混個腦滿腸肥還是很輕松的。有的人滿世界叫賣自己的本事,比如說孫武子,他跑到吳國賣他的打架本事。吳王不信,叫來后宮的佳麗們進行操練,結果孫武子也不知怎么就瞧著美女們不順眼,當場砍了兩個,香消玉殞,紅粉飄零,差一點沒把吳王給后悔死。還有的人叫賣他的力氣,比如說春秋時有個叫南宮長萬的大力士,他能橫拖八匹馬,倒拉九頭牛。宋湣公花高價買了他一身的死力氣,然后跟他下棋玩。按說南宮長萬你力氣再大,也是個員工,怎么也得讓著點你的老板啊,可這家伙只長了力氣沒長腦子,連贏老板若干局。老板火了,就損了他幾句。這一損就把南宮長萬的自尊給損出來了,士可殺而不可損,于是南宮長萬當即操起棋盤,照宋湣公腦袋上“啪唧”就是一下,宋湣公就這么完蛋了。下棋時讓自己的員工拿棋盤給拍死,宋湣公這種老板在春秋戰國年間稱得上最窩囊的了。可他自己窩囊也怪不得別人,他買的是南宮長萬的死力氣,卻要用他來下棋,典型的人非所用,必然的咎由自取。
這么一排起來,在人生的這個雜貨鋪里,售價最高的就是智慧與思想了,那屬于高端產品,技術含量最高。價格中等的是勞動技能,既然是技能,當然也有一定的技術含量,但由于這種技術易于復制,批量生產,所以價格相應地就降了下來。最不值錢的就是像南宮長萬的那一身死力氣了。叫個鐘點工才幾十塊錢就能將你家收拾得干干凈凈,不是鐘點工的勞動不值錢,勞動者是最美的,怎么可以說不值錢呢?但這種值錢的產品供大于求,再美也只好賠本甩賣了。
那么我們員工去公司里賣的是什么呢?
別著急回答,這絕對是一個大問題,好員工與壞員工的區別,成功員工與失敗員工的區別——甚至可以說人生的成敗,都在于你對這一點的認識上。
要想弄清楚你賣什么賺得最多,那你得先看看市場上需求量最大的是什么。想當年孟子老人家跑到梁惠王那里去賣貨,人家梁惠王問:“老頭,你跑這么遠的路,給我送什么好東西來了?我買了你這玩意兒能有多少利?”沒想到孟子他老人家卻說:“咱家店里不賣利,只有仁,老板要多少斤的仁?”梁惠王一聽就急忙擺手:“你這貨不對路,不要不要。”可是孟子忽悠梁惠王說:“老板,其實仁就是利,你要是不信,買幾斤先嘗嘗就知道了。”這個梁惠王缺心眼啊,人家說什么他都信,就買了孟子推銷的仁,后來……后來秦始皇就統一了天下,沒他梁惠王的什么事。
敢情梁惠王是被孟子忽悠了,為什么呢?就是因為孟子是中國歷史上僅次于孔子的思想營銷大師,能讓大師這么忽悠一次,也算是值得吧。
分析到這里就明白了,老板們在人才市場上要買的是“利”,也就是技能,但老板需求缺口最大的,還是思想。所以最成功的人生就是思想推銷成功的人生,次成功的人生就是技能推銷成功的人生,再次一等的人生是勞動力推銷成功的人生,再再次一等就沒人生可言了,都次到這種程度了,還扯什么人生?
報紙的招聘廣告上,列出的條件多是技能,因為只有技能可以量化,可以分門別類地寫出來,所以技能就成為了進入公司的門檻。這些技能包括了項目監理,市場拓展,渠道總監,前臺文員,后臺服務,技術支持,炒菜師傅,面案火燒,洗頭小姐,美容助理……大家就在這些固定的崗位上,悶頭賣勁地苦干。干出來的活都堆在公司里,誰也分不出哪樁活是你干的,哪樁活是他干的。總之是你的活中有我的汗水,我的獎金有你的一半;雖然有你的一半,但只有我才有資格花。為什么會這樣不公?就因為活都差不了多少。
人家老板得到的東西卻不一樣,每個員工所提供的產品附加值不一樣,所以老板支付的價錢,自然也就不一樣。
這個道理其實用不著說,因為大家都明白。
明白歸明白,可是你做得怎么樣呢?
這話你聽起來耳熟吧?許多老板都曾經對著員工講過這句話,或是類似于此的話。
恨鐵不成鋼啊!這就是老板。
那么怎么才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與智慧以自己勞動附加值的形式提供給老板呢?你躲起來想方設法不跟老板見面是不行的,要想辦法多跟老板溝通。好員工就是最善于與老板溝通的人,他們三天兩頭樂顛顛地往老板那里跑。有的員工看在眼里,嫉恨在心里,忍不住脫口冒出一句:“哼,就知道拍老板的馬屁!”
這話說得太對了!
難道好員工不去拍老板的馬屁,卻來拍你這個眼看就要被逐出公司的失敗者的馬屁不成?你當別人的腦子有毛病啊!
這個溜須拍馬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好員工推銷自己的思想的過程。說到拍馬,春秋年間齊國的晏子當是此中高手。有一次齊國國君發脾氣,打算把那個惹他上火的家伙拿刀剁零碎了。晏子就搶著拿過刀來,在那個倒霉家伙的脖子上認真研究著下刀的部位,研究了好半天,抬頭問齊國國君:“主公,古時候的圣明君主,殺無辜之人的時候是從哪兒開始下刀?”齊國國君一聽,心想這個小矬子,居然還讓我當明君圣主,也不想想我是那塊料嗎——可真夠搞笑,那就算了吧。
看看人家晏子這馬屁拍的,拍出了風格,拍出了水平,還拍出了社會效益,其功力實在是爐火純青,臻于化境。
你未必有這么高的溝通技巧,但溝通的意識你不能沒有,更不能在心里排斥。
說得確切些,好員工主動與老板的溝通過程,就是把他的思想與老板的思想整合起來搭配著賣掉的過程。因為老板開公司的目的肯定是要賣自己的理念。理念的質量好壞不說,正確與否不論,反正這是老板的店鋪,當然賣的就是老板的東西。你一個小伙計,所要做的工作就是用你的心智改善老板理念的質量,提高老板的產品檔次,糾正老板的產品技術偏差。你要是把這活給干了,還能有什么麻煩嗎?
糊涂是生意成交的不二法門
好員工就是能夠把有益于企業的想法安裝進老板腦子里的人。
營銷學的技巧之一,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激發客戶心中的購買欲望。
人都是有欲望的,欲望是組成人性的最主要元素,缺失了欲望,人性這玩意兒也就不復存在。有些清教徒式的苦行僧,還有些生活簡樸的人,像拿破侖,雖然他以一介平民的身份登上了法國的皇位,但是他卻每天堅持粗茶淡飯,一天只睡兩個小時的覺。你說你就是想吃個粗茶淡飯,哪兒不能吃,非要跑到皇帝的寶座上占著皇位不奢侈,這未免也太氣人了吧?所以歐洲諸國一生氣就把他弄到科西嘉島上去了,那兒荒無人煙,吃粗茶淡飯正合適。拿破侖這么克制自己的欲望,正是為了自己更大的欲望。拿破侖想建功立業,清教徒想成為冊封的圣人,即或不然,他們也都承受著杜絕欲望的折磨。
欲望是人思想深處最底層的基座,人的偉大思想就像是一座摩天大廈,就是建立在這些欲望的基礎上的。盡管樓上的寫字間富麗堂皇,華貴逼人,花蝴蝶一樣的漂亮小妹帶著一身香氣來來往往,養眼非常,悅耳非常,但是建筑物深埋于地下的基石卻拿不到桌面上來。凡是沾了欲望的玩意兒都沒有好話,諸如獸欲,諸如物欲橫流,諸如縱欲……總之欲望的名聲不大好,它們縱然是不可或缺,也只占了一個堅固而已。
在欲望的上一層,就是人自己也說不清楚的“需求”了。
欲望決定著內心深處的需求,而內心深處的需求呢,則主導著一個人的基本思想。至于行動,不過是思想的衍生物。像美國科學家霍金,連動都不能動,照樣用他的思想征服了世界,把大家全都給裝到了果殼中的宇宙里去了。
欲望深不可測,那是佛學研究的主要領域,他們的研究成果比其研究對象還要深奧,所以搞到最后,佛經是越看越糊涂,大家只能從欲望上一層的需求說事。
有關需求的悖論是:需求這個玩意兒非常逗樂,每個人都堅定不移地確信自己需要什么,但實際上他們并不知道。
如果他們都知道了,世界上就沒有營銷這門學問了。
為什么呢?這是因為人的需求不是單一的,是由多種需求要素交織混雜在一起的。最糟糕的是我們又不能鉆進人的腦子里仔細地研究,把這團需求的亂麻給理個頭緒出來。所以哪根需求粗,哪根需求細,哪個需求為主,哪個需求為次,這件事神仙也弄不清。
這團亂麻在思維的黑箱里,永遠也理不出個頭緒。
那么營銷這玩意兒又是如何起到作用呢?很簡單,營銷就是單獨把客戶腦子中的與產品相對應的需求找出來,然后放大強化,刺激客戶的神經;一旦刺激成功,客戶就上鉤了。
如果客戶的基本需求已經滿足了,比如說,客戶家里已經有了一只煙灰缸,你還想再多賣給他幾個,那怎么辦呢?那就把這只煙灰缸跟客戶的其他需求掛起鉤來。比如說,客戶現在的需求是一臺彩電,那么你就非要說你的煙灰缸能夠替代大彩電,煙灰缸不僅比彩電省電省錢,操作簡便,還不用維修,而且煙灰缸畫面單一,永遠是一只煙灰缸,不像彩電那樣頻道換來換去的,讓你和愛人因為爭看頻道而導致婚姻危機,你總不希望老婆跑掉吧?那么就應該買只煙灰缸,買了煙灰缸老婆就不跑了……什么,你老婆最討厭別人吸煙,那就更應該買只煙灰缸了,因為這只煙灰缸還有戒煙功能,不信你等我替你敲破了,讓你彈不成煙灰,那你不就得把煙戒了嗎?……
營銷就是這么一個搞法。賣化妝品的不說賣化妝品,說是賣美麗;賣自行車的不說賣自行車,說是賣“平民化的交通運輸解決方案”;賣烤紅薯的不能說是賣烤紅薯,要說是賣有利于腸道消化的綠色健康粗纖維補品。一切的行為手段,都是要達到把自己的產品與別人的需求混為一談的目的。
要想把自己的產品同別人的需求混為一談,你首先還是得弄清楚客戶的需求。你自己弄不清楚不要緊,只要你將客戶弄糊涂了,就算你贏了。
幾乎每個老板都有一本“糊涂賬”,都有曾經被人弄糊涂的不堪回首的往事,有關這個糊涂賬業內也有專用術語,叫做“決策失誤”,又或者是“經營失誤”,因為失誤比糊涂好聽一些,不然的話,誰要是說老板決策糊涂,那老板豈不成了糊涂老板了嗎?老板糊涂,你這么精明還替糊涂人打工,那到底誰才是真的糊涂?
老板被弄糊涂了,那是因為——看到這個案例你千萬別激動,能夠形成紙面上的案例的“決策糊涂”,都已經是過去時的了,都是老板們看得發膩的陳年舊事了,誰要是敢拿這本書上的案例去忽悠老板,作者是絕對不承擔任何后果的。所以你還是看看糊涂的心法,讓自己及早地進入難得糊涂的境界更好一些。
接著上面的話題來,老板被弄糊涂了,那是因為——現在的老板們都已是百煉成精了,十年前他們就見多了這種事情,早已積累了豐富的秘而不宣的針對此類行動者的應對方案。所以為了你的飯碗起見,你還是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的好。
重新接著上面的話題來,老板被弄糊涂了,那是因為——當時的老板們還年輕,沒經驗。畢竟當時的市場經濟不過是剛剛開始,老板們都是借錢弄個門臉然后就在里邊敲敲打打,沒經過沒見過。小陰溝里偶爾翻翻船,那是為今天的規范經營積累智慧。現在的老板們騎在當時的老板們的脖子上,騎得高看得遠,做員工萬不可跟老板斗,尤其不要斗心智,萬一讓老板懷疑到你的人品有問題,那你這輩子就麻煩了,別說好員工,就連好倒霉的員工都沒得做。
老板被弄糊涂了,那是因為——老板錯把員工的需求當成了自己的需求。以前,珠海市有家工廠,老板姓齊,專門給上游的幾家機床廠提供儀表模具。這種活按網絡時代的話叫做BtoB,因為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是面對終端消費市場,所以廠子里的活饑飽不定,忽多忽少,搞得齊老板神經兮兮。活多的時候人手不足,完不成訂單人家會索賠;活少的時候閑人太多,光吃飯不干活,還天天吵著要加工資。給員工加工資吧,齊老板鐵定賠死;不給員工加工資吧,員工們生氣一跑掉,到時候訂單來了齊老板得急死。就在這加工資賠死不加工資急死的尷尬階段,公司里的一位姓劉的員工向齊老板提供了一個新的“創意”,該創意就是公司立即轉型,生產一種大型警報裝置的配件。為這事齊老板親自跑了幾趟市場,感覺這活確實有賺頭,就立即從供應商那里購進材料,馬上開工。還沒等開工齊老板就覺察出不對頭,再仔細地研究購進來的材料,才發現上了劉員工的惡當。這個小兔崽子有位表兄,開了家破企業,因為產品沒有市場,眼看著就要關門破產,情急之下這家伙找到他的表弟劉員工。兩人談妥折扣提成,劉員工就一邊在齊老板的廠子里打工,一邊捎帶著替表哥賣產品。這沒銷路的產品賣給誰不是賣啊?齊老板這么大一個買家就在跟前,又何必舍近求遠呢?于是劉員工就開始刺激齊老板的“需求”,三刺激兩刺激,正進退兩難的齊老板的需求真的給他拉動了。幸好齊老板提早發現,收手得早,但廠子里還是進了那么多用不著的材料,結果延誤了齊老板的“騰飛”契機,讓齊老板郁悶好久。直到這件事情過去三年了,齊老板還念念不忘,每當聽到員工提建議的時候都疑心這會不會又是一次劉員工事件的開始。
這個劉員工絕對是一個壞員工,一個任何人也不喜歡的壞員工,而且他坑害的不只是齊老板,廠子里的員工也盡受其累。誰會為齊老板的這次“決策失誤”埋單呢?當然還是員工。
就算你不想做一個好員工,只打算在企業里混日子,那你也要在企業經營出現問題的時候說話,這個說話也就是你自我推銷的過程了。如果你不推銷你自己,凈讓劉員工這種人包圍了老板,你想你還有好嗎?
說到底,老板在員工身上花錢,買的就是能夠幫助他把企業搞得像模像樣的思想。好員工就是能夠把有益于企業的想法安裝進老板腦子里的人。這句話拆解開來可以分為四個流程:
第一,你要有想法。光會干活還不成,只會干活是低層次的出賣勞動力,價值最低。但光有想法卻干不好自己的活也不行,再大的公司也只允許一個人只有想法而不用動手干活,那個人就是老板,如果你不是他,那就得一邊把活干好一邊有想法。